检察与调解对接机制研究

时间:2022-06-06 06:48:01

检察与调解对接机制研究

摘 要:检调对接机制是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倡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是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之下,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的一种创新机制,但是这一机制在制度设计和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种种的缺陷与不足。本文试图将检调对接机制进行系统的整理,对其中的缺陷与不足进行阐述,并设想出一些解决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检调对接;机制;问题;解决方式

检调对接机制是检察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胆尝试,是与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对接的重要体现,也是新的社会形势下,检察机关在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前提下,以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司法理念,适用调解的方式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新的工作机制。作为一种新的机制必然在制度的架构以及适用上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不协调、运转不力等问题,本文试图从公诉实务的角度对在审查环节如何有效适用检调对接机制,如何弥补检调对接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予以阐述。

最高人民检察院虽然对检调对接机制在工作报告中有所表述,但是并没有对其进行具体的阐述,因而对于检调对接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有的将检调对接的概念定义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轻微刑事案件、民事申诉等案件时,与人民调解委员会、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等机构密切配合,借助调解方式化解检察环节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一种工作机制。”笔者认为,这样的定义并不准确,检调对接机制中调解工作具体实施者应该是调解机构的工作人员,而检察机关只是一个依托机构。因为调解工作本身就是公安机关及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的一个环节,因而在审查期间就不宜将公安机关与法院纳入检调对接的主体范畴,一是防止诉讼程序的跨越,二是法定职权的僭越。因此,将检调对接机制定义为检察机关办理轻微的刑事案件时,依托调解机构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促使其在审查环节达成和解,从而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变更强制措施或者建议从轻或减轻处罚等的工作机制。

检调对接机制是以被害人为中心的恢复性司法在中国司法体制下的一种创造性的发明。恢复性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通过调解、和解等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通过补充被害人的物质和精神损失,缓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终恢复原来的社会秩序。我们知道被害人在任何一讼案件中都是占有重要的诉讼地位,而且审判结果对于被害人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但是现实往往是让人失望的。“正式的刑事诉讼偷走了作为双方当事人的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间的冲突,使得冲突隐而不显、销蚀掉被害人的个性,而使得被害人仅仅被当做一个客体、一个用来对被告人定罪的工具。”[1]检调对接机制正是要弥补这一缺陷,一定程度上增加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增加其“话语权”,充分保障其在物质上以及精神上得到满足与补偿。

一、检调对接机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性

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激情的不可控制性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发生。以公权力治理为中心代替同态复仇的复仇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明发展、社会进步的体现。虽然这种制度比复仇制度更有效、更安全、更保证和平。[2]但是他却不能更有效的平息被害方的“怒火”。“从心里学的角度,刑事被害人有着强烈的复仇和获得赔偿的愿望,只有在他们内心需要得到尊重、参与整个调解程序并接受来自犯罪人的道歉,获得赔偿以及来自整个社区的慰藉时,才能抚平内心的创伤。” [3]可见,通过调解,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即在物质上使被害人得到了补偿,又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这样双方才能真正将矛盾化解,防止 “一案三代仇”这样的事情发生。

(二)有利于提高被害人诉讼地位的主动性

上文已经提到了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作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依附于公诉机关,使得本应该是诉讼主角的被害人因为国家权力的介入而被边缘化为配角。而检调对接机制实际上是变相的提高了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和地位。对于被害人的补偿以及被害人对案件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案件的审理结果,这样被害人在整个案件中有着更大的能动作用、享有更积极主动的权利。这也是防止被害人因对审理结果无影响力而产生的被人忽视、沦为诉讼客体屈辱感的变相补偿。使被害人、被告人与国家利益的平衡保护成为可能。

(三)有利于增加被告人行为矫正的可行性

将犯罪分子进行羁押除了是保障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也是对其人身危险性的否定。但是羁押并不仅仅是对行为人人身自由的限制与剥夺,其产生的更大危害是由于监禁而产生的交叉感染。有的人因犯轻微的刑事案件被监禁一段时间后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变得“五毒俱全”加之认识同监室的“同病相怜”者,可能会向犯罪的深渊走的更深。这样就与我们打击犯罪、教育感化的初衷背道而驰了,社会效果也不会很好。运行检调对接机制,可以通过双方当事人沟通,使犯罪分子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造成的损害,从而心生愧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刑法的威慑性和教育性。实现减少犯罪发生这一刑事法律的终极目的。

(四)有利于保障诉讼资源使用的合理性

案件多压力大已经成为了各级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院的共同问题。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办理更多的案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以交通肇事及故意伤害(轻伤)为代表的轻微刑事案件在整个案件总数中的比重较大,如果通过检调对接机制能够简化此类案件的诉讼程序,即节省办案时间,提高诉讼效率,又能节约诉讼成本,使得有限的司法资源得以重新整合分配。此外此类案件,如果被害人得不到赔偿,往往也是缠访、闹访的主要来源。被害人长时间的闹访,往往会花费办案人大量的时间进行接待、汇报。这不利于社会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司法权威性的挑战。检调对接机制的顺利运行是即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又利于犯罪行为人减轻处罚、教育改造,更能够提高诉讼效率,节省司法资源,可谓“一箭三雕”。

二、检调对接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检调对接机制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在维护法律尊严的同时,促进法律的有效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是作为一种创新机制,其在理论架构以及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多多少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上一篇:当前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父子之间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