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时间:2022-06-06 06:27:24

强化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 要: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情感教育的实施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历史兴趣等方面多个方面极大的促进了历史教学。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感教育 历史课堂教育

按照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发展规律,中学生已经开始具有善恶是非的判断能力,并且已经开始有了独立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我们通常可以把这样的思想概括为“情感”。这种情感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学校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角色。而历史学科由于它的过去性、丰富性、综合性的特点,更是在多方面对学生的情感造成举足轻重影响。因此,寓情感教育于中学历史教学中,值得我们细细思考。

一、情感教育初识

情感在人的生活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我国情感教育专家朱小蔓教授认为“所谓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因此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情感作为人的心理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外显到内化和升华的过程。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一书中指出:“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成分从单纯觉察开始,经过具有一定动力的阶段,最后达到对一个人的行为的控制。”可见情感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按不同心理等级层次排列的连续过程。根据这个理论,布卢姆等人把情感内化过程分为:接受(注意)、反应、价值的评价、组织和性格化这五个等级层次。这些层次之间紧密联系。情感教育在教育学生中的巨大作用,一直为中外教育家所重视。

二、寓情感教育于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历史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积极情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里明确指出“历史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及现在,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拓展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健康情感的外在表现大体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国家、社会、学校、班级的热爱,有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二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有正确的审美追求;三是对他人的尊重、信任、理解与支持。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对认知具有动力、强化等功能,消极的情感则起着减力、改变的作用。当学生在接受教师传授历史知识的刺激时,心理上都存在着一种选择甚至是否定的情感倾向,即这些知识是否适合学习的需要,能否产生愉悦感,如果能,则转化为学习的巨大动力。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乐而好学、学而有获的情感体验,就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如何寓情感教育于中学历史教学

教师的课堂形象在很大程度左右着学生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讲课情感要丰富。对民族英雄、仁人志士、对科学家、艺术家等充满敬意,倾注高尚的情意,学生也会情动;教师对与敌人勾结、狼狈为奸、出卖民族利益、杀害人民的历史反面人物,能揭露得淋漓尽致,充满仇恨和蔑视,学生对这些奸凶也就会深恶痛绝。

1、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种社会化的情感。人总是属于一个群体的,作为中国学生就是属于中国这个大群体,那么就应该有天然的爱国情感。这种情感是一个中学生最应该具备的最高情感。从教学经验来看,中学各门课程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相比之下,历史课在这方面担负的责任更大,因为无论从教育内容的丰富,还是从对学生的感染力的强烈来看,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资源优于其他各科。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中国,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爱国浪潮从未停息。像这样的事例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2、美育的情感教育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这里讲的美育则是指广义的美育,“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在中学历史中,中国的石窟艺术,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艺术,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艺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成就等等,世界史上古罗马艺术,近现代电影艺术等;此外,历史学科知识中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经济、科技的发展沿革,凡属杰出的科技、经济成就,也都有美育的成分。例如历史教学中讲到中外的陶器、青铜器、宫殿、神庙、房屋、桥梁、城市的建造,以及著名的手工业品,特种手工艺品和人类的衣料、服饰、用具、车船等,也都是向学生进行美育的很好材料。这个过程的学习,都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陶冶,受到美育教育。

3、高尚情操的情感教育

中学历史课本中除了有爱国仁人志士外,还有着大量的具有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的历史人物,如体现坚韧不拔,奋发向上,艰苦奋斗精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孔子的“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外还有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勤劳节俭、廉洁奉公等的优秀品质等等。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将来的命运。”中国历史如此,世界历史中也同样有其他民族的精华,在历史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深入发掘,去粗取精,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时代精神,就可如润物细无声般慢慢地把上述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四、实施情感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科学地反映与评价历史。科学的历史知识是形成认知的基础,也是引起情感共鸣的基础以及实现情感教育的前提。唯有反映历史的真实,并加以实事求是的评价,才能取得良好的情感效果,才能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2、方法上的启发性。情境的设置不宜过于直接和俗化,但也不能过于隐晦,应于能对学生起到一定启发作用为标准。过于直俗,学生会感到乏味,过于隐晦,学生会过于茫然。这两者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3、实施情感教育要联系思想实际。情感与思想是互相渗透的,只有角触动思想,才能更好的拨动情感;也只有真正地动情,才会有更佳的教学效果。应当贯彻古为今用的原则,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正视和联系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从“活”的历史知识中得到启迪。

4、充满感情、真情贯注。情感具有薰陶和感染的作用,这是思想融洽、教育生效的前提。以史动人、以情动人,是历史教育的显著特点。教师真情贯注,并以饱满的感情来从事历史教学,才能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结语

正是由于历史教学对学生情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就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达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去参观历史古迹、纪念馆,拜访历史事件经历人等,将传授历史知识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另外可以举办讨论会、辩论会等,同学们通过翻阅大量的资料,认真的准备,结果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有了正确的观点。其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录像。直观生动的场面,对学生视听的直接刺激,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学生和影象中的人物共悲共喜共愤共恼。通过以上几种方式,使历史教学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敏,朱名家,董燕燕.试论历史学科情感教学.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04)

[2] 李桂红,张开华.历史教学备课中要体现情感教育.当代教育科学,2004,(23)

上一篇:浅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构建合作学习模式 下一篇:初中历史课的导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