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年轻的数学教师谈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06 04:59:07

与年轻的数学教师谈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规划和预设,勾勒出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益取向.年轻的教师刚刚走上数学教学的岗位,开始往往对数学教学设计不太重视,尤其是对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不到位,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笔者认为年轻的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要做到如下两点.

1 对教材内容的研析:一要准确,二要透彻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指出:“凡是你教的东西,要教的透彻.”为求“透彻”,年轻的数学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沉下去”,理清知识发生的本质,把握教材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回眸笔者听过、评过的许多年轻教师的公开课、评优课,总感到丝丝憾意.课堂缺少耐人回味的东西,对教材内容的领悟浅薄,缺少厚重感.笔者认为,年轻的数学教师,对教材的领悟必须有自己的眼光,眼光要深邃,看到的不只是文字、图表和各种数学公式,而应是书的纤维中跳跃着的真实而鲜活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这种思想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在书里,就在书里”.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教师只有不断的“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教学才会出彩. 因此,透彻地把握教材的内容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

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合并同类项”的教学,笔者曾听过几节课,感觉上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研究分析存在很大的问题,对同类项概念的生成惜时如金,而在例题与练习的求解上却“浓墨重彩”,这种“舍本求末”式的教学着实让人担忧,那么该如何正确理解本节教材的内容呢?仔细研究教材,我们知道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教师在授课中,要让学生悟到分类的思想.同类项是指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的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显然,课本中,图1本节课情境的创设中的大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大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小长方形面积的和(图1),可以用代数式表示为8n+5n,或(8+5)n,从而8n+5n=(8+5)n=13n,这就是说,当计算8n+5n时,可以先将它们的系数相加,再乘以n就可以了.是本节课的重点,即如何让学生“悟”出同类项是本节课的成败关键所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就是要在这一点上精心设计“问题串”,充分展开,做足文章.

另外,就本节课而言,在同类项概念形成的 同时,实际上也得出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步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概括提炼.合并同类项实质上就是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是合并同类项.另外,例题作为教材内容的一部分也需要仔细地研读.

例1 根据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

(1)-xy2+3xy2; (2) 7a+3a2+2a-a2+3.

如何让学生通过该例更本质地理解同类项,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仔细研究,不难领悟该例意在让学生体会同类项:其一,体会同类项的理论基础是乘法分配律;其二,体会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是: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事实上,从教材所载的学科角度看,我们需要关注它有两种形状,学科形状与教育形状.

数学表现形式比较枯燥,但是形成背后的数学思考却是火热的、生动活泼的.荷兰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没有一种数学的思想,是以初始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 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成一种形式的技巧,结果把求解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显然,教师的任务,在于认识到数学的不同表现形式,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数学教育形态,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当学生带着好奇、乐趣,去学习枯燥、乏味的数学时,我们追求的有效教学将成为现实.

2 对数学本质的东西:一要抓住,二要放大

“数学本质”是一个数学哲学问题,学术界对它的理解有不同的视角.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的“数学本质”,一般其内涵包括: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数学理性精神(依靠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以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这种认识为理性认识.重视理性活动,以寻找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这种精神称为理性精神)的体验等方面. 课堂教学中哪些是本,哪些是需要抓住的,哪些是可以放弃的,年轻的数学教师要深谙.课堂教学最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师要善于抓住本质的东西,并放大它.

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可能性的大小”的教学,就教学内容所蕴涵的教学思想方法及价值观内涵来说,是极其丰富的.那么本节内容应该“教什么”呢?应以知识为载体“教思想、教方法”,如在教学转盘游戏A和转盘游戏B得到:必然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是1,不可能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是0,不确定事件可能性的大小介于0与1之间后,教师要揭示它的本质内涵.不确定事件可能性虽然不确定,但我们就是要在不确定事件中寻找规律,并以此为“本”与“源”,引导学生生成其他的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如甲、乙二人任意掷一个均匀的小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 2,3, 4,5, 6. 任意掷出小立方体后.若朝上的数字是6,则甲获胜;若朝上的数字不是6,则乙获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对甲、乙双方公平吗?还可生成“小明和小丽都想去看周末的电影,但只有一张电影票.小明和小丽提议采用如下的办法来决定到底谁去看电影: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如果正面朝上,那么小丽去;如果反面朝上,那么自己去.

小丽的办法对双方公平吗?等等.

本质是重要的,如上所述,抓住并放大,将其传授知识与开拓思维、培养能力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学要长期有目的的才能培养学生独立地去获取知识和方法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才是课堂价值的取向.

作者简介 孙淑霞,山东省文登市人,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文登二中教导处副主任. 执教过省市级公开课和优质课10余节,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数10篇.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立足发展 引导探究 下一篇:浅谈进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