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对策

时间:2022-06-06 04:45:51

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对策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它不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和落脚点,而且是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因素。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有所放慢,如何切实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已是摆在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面前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

首先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跳出长期以来片面重视农产品产量的圈子。要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积极调整粮食品种结构、粮经结构、种养结构和养殖业内部结构,从生产普通产品向生产名优特新产品调整,从单纯面向国内市场向进入国际市场调整,从传统种养向科学种养调整。打破农产品自求平衡的体系,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资源,组织实施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实行专业化经营;要从产品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轨道上来,按市场要求组织生产;要了解市场,认识市场,发现市场需求,重视并掌握各种市场信息。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进口替代,即尽可能地将目前由国外农产品占领的我国市场份额由自己的产品来替代。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努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要特别强调发展外向型农业,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产业,确保增产又增收。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务农人员的收益。

其次,要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村经济增长领域。当务之急是办活乡镇企业,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努力实现乡镇企业再次创业。乡镇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时期,要适应农业产业化需要,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并以乡镇企业为龙头尽可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加大乡镇企业改制转体力度,创新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增强企业活力。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要致力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产品结构要逐步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转变,市场结构要实现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举转变。要采取重点发展的政策、优惠扶持的政策和放手发展的政策,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再次,要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搞活农产品流通,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村科技文化卫生事业,使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一般占整个国民经济的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左右。我国第三产业仅占32%左右,农村只有百分之几,有些地区基本上是空白。因此,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景最为远大,尤其是各种服务业可以容纳大量的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转移剩余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资源是我国经济资源中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资源,只有为不断增加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才能使农民的劳务性收入有较快增长。一方面,应通过完善产权制度,实现资产重组和技术改造及强化管理等措施,使乡镇企业尽快走出困境,保持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一定容纳水平;另一方面,要调整城镇化政策,积极发展小城镇,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就近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与风险。城镇户口管理制度改革应加大力度,大、中城市定居的“门槛”也应适当放低,以促进农民流动和进城谋取二、三产业收入。我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加快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不论在近期还是远期,都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商品的出售从原材料――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每上一个层次就增加一定的附加值。在资源禀赋一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产品加工层次,是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落后地区脱贫致富的必然选择。因此,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也是当前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的措施之一。

全面实施“税费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是农村改革十十多年来又一次重大改革。其核心是要用法制的办法,靠法律和制度来规范税收征收行为,理顺分配关系,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此,要规范农村收费管理,对农村经营服务性收费也应进行整顿;对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要有专门管理办法。要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机制,使农民负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增加农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

此外,根据财政投入能力,增加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农田水利改土为中心的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水产疫病防治工作及减灾工作等,也对促进农民增收、降低市场风险及成本,减少生产损失有现实意义。

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整体素质

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提高劳动者素质,是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科教兴农,目前主要是帮助农民掌握:一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的各种实用技术;二是提高以节本增效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技术;三是提高以增值为目的的农产品深加工、保鲜和储运技术;四是提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生态环境保持技术。

提高农民素质,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降低文盲率。同时,要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只有广大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农民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才能顺利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才能推广应用,农民增收也才能变为现实。

上一篇:自导自演告状闹剧 愚蠢荒唐锒铛入狱 下一篇:工商卫士显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