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德育课堂应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2-06-06 11:44:38

对中职德育课堂应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思考

所谓活动单导学,就是教师将教育目的蕴藏在活动过程之中,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交流、探究、反思等多元活动,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单导学模式彻底打破了知识本位、教师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导学作用。我在本市的一些初中、普通高中观摩了多场活动单导学的示范课,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鼓舞,回校后满怀信心地在我们中职班的课堂上应用起来,但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中职班的学生普遍不爱学习,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他们大多已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很少去主动思考问题,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很难深入;而且一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很难流利地表达对某一问题的见解;大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上的挫败感较深,缺乏自信,性格内向,小组活动时很难积极参与进去。本来以为一些很好讨论的问题,学生肯定会讨论得非常热烈,结果却不断冷场。除了平时少数几个比较活跃的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外,其他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发言,有时组内成员还出现相互推辞的情况。即使一些学生被点名要求发言,声音也低得几乎听不见。对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活动单导学模式真的不适合学习能力较差的中职生吗?不是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吗?活动单导学模式在普通中学能转化一个个学困生,让学困生变得越来越爱学习,会学习。难道在中职学校就不能做到吗?答案是否定的。为此,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让中职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一、 改变心态,认识到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有一个过程

活动单导学模式需要培养学生具备开放的思维习惯、较强的思辨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作为教师要摆正心态,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因为一开始的不适应就打退堂鼓。中职学校的教学进度相对来说,弹性较大。我在学期开始时,将整学期的德育课教材快速浏览一遍,提炼出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出本学期几大教学模块。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去刻意地追赶进度,适当放缓课堂节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自己思考。有时学生发言即使吞吞吐吐,也要耐心等待他说完。当学生回答有错误时,我鼓励他们自己或请其他学生纠正。总之,尽可能把时间多留给学生。这样,课堂节奏是慢了,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多了,长期下来,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言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就慢慢形成了。

二、 激励教育,唤起学生自信心

中职学生从小受到表扬奖励等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要少得多,因此,他们对肯定性评价的敏感度更高,这也正是中职教育易于突破的地方。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我特地准备了一个笑脸图章,学生每发言一次就在其课本扉页上印一个“笑脸”,每集足十个“笑脸”就可以换回一张“德育课积极分子”的奖状。我能感受到学生都很珍视这对他们来说少有的荣誉。另外,我还特别留意班上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在晚自修坐班时特意找他们谈心,拉近与他们的心理距离。我也特意让性格内敛的学生帮我收发作业本,担任小组长,尤其注意对他们的肯定和表扬。总之,尽一切可能唤起他们的自信心。

三、 指导阅读,扩充学生阅读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同时也是思维贫乏的人。中职生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阅读量少正是症结所在。他们在小学、初中阶段的课余时间要么被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占去了,要么被电视剧、电脑游戏占去了,没能养成爱看书的习惯。中职阶段的课业负担相对较轻,我坐班时发现许多学生完成了少量的作业后显得无所事事,打瞌睡、发呆、下棋的现象比比皆是,屡禁不绝。对此,我在班上大力倡导读书运动,要求每位学生回家时买一本名人传记、经典名著之类的书,看完之后在班上交换着看。每天安排一名学生在早读课之前走上讲台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当然,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教师需要具备庄稼人的耐心和等待,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而不仅仅只关注自己任教学段的成绩。

总之,通过以上的尝试和努力,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了。中职学校在应用活动单导学模式时要注意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在课堂中教师适当的讲解示范、点拨、归纳、提升可能比普高班更为必要。实践表明,只要教师富有耐心、信心和慧心,活动单导学模式就一定能在中职课堂上取得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金海清主编.活动单导学实用手册[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上一篇:集体备课中进行教后反思研讨的重要性及策略 下一篇:育桃李辛勤耕耘赏芬芳收获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