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06 11:33:58

关联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摘 要 关联理论是近年在西方语用学界影响较大的认知语用理论,它为研究人类信息交际和交流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从分析关联理论中语境等重要因素出发,探讨了此理论下翻译的本质以及它给翻译带来的新模式。

关键词 关联理论;语境;语用翻译

―、引言

1986年法国语言学家、哲学家Dan Sperber 和英国语言学家Deirdre Wilson 出版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提出了涉及交际与认知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它作为一种新的认知模式用来指导翻译研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二、关联理论的基本思想

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它涉及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明示是对说话人而言的,指的是说话人“明确地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推理是对听话人而言的,指的是听话人从说话人通过明示手段所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的意图。在明示―推理交际中,人们总是根据关联性来处理话语、认知事物。

关联机制包括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最大关联(most relevance)是指在交际中受体在理解话语时付出了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是指受体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有效地努力之后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

三、对关联理论的认识

关联理论是认知自然语言的一种语用理论,它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解释心理认知因素在话语理解中的作用。根据关联理论,交际对话不仅需要编码(encoding),转移(transfer)和解码(decoding),更重要还要求“推理(inference)”,而推理关键取决于语境(context)

1.语境

在关联理论中,语境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所指的“上下文”或是交际发出时的具体情景因素,关联理论中的语境是一种心里建构体,它不仅包括交际时话语的上下文,也包括一个人的知识因素、已知的全部事实、假设、信念、以及一个人的认知能力。这是因为交际者通过经验或思维已经把有关的具体情景内在化、认知话了。在语言交际中,实际上对话语的理解起作用的不是话语交际时的具体的情景因素,而是构成听话人认知语境的一系列假设,这是因为话语理解涉及两类信息的结合和运算,即话语所含的刺激信号建立的新信息和在此之前已经被处理或存在于听话人认知语境中的旧信息,新信息和旧信息连在一起就构成了关联信息。

例1 (a)Joe : “Will Sarah be long ?”

(b)Pam : “She is with Frank now .”

Pam 没有直接回答Joe的问题,而是告诉他Sarah 和Frank在一起。那么,“Sarah到底还有多久”就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了。

A : 如果大家都知道Frank 是一个办事利落、雷厉风行的人的话,Joera就可得知Sarah要不了多久就会回来。相反,如果情况是B,Frank如果做事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别人进入她的办公室不下半个小时是出不来的话,Joe就可得知Sarah至少在很短时间内是不会回来的。

为什么同样的话语会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呢?这是因为话语的理解不仅仅依赖于它的语义(semantic meaning),更重要的还取决于语境(context)。在上面这段对话中,根据语境A-Frank是一个办事利落的人推断出Sarah很快就会回来;根据语境B-Frank做事向来拖拖拉拉,慢条斯理,推断出Sarah不出半个小时回不来。同时在关联理论中,“语境”是动态的,也就是说,随着对话的进行,话题的深入,交际双方的语境会随着新信息的输入得到不断充实和修正。

2.最佳关联性(optimal relevance)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ostensive―inferential)行为,即说话人通过明示行为向听话人展示自己的信息意图(informative intenton)和交际意图communicative intention);听话人根据对方的明示行为所提供的信息结合语境,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关联理论强调话语理解的动态特征,把语境看做变项,把关联理论看做常项。因此,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以最佳关联性为取向,最佳关联行就是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地努力之后所取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根据最佳关联的定义,当说话人进行交际时,他自然会保持这样的前提:他所谈论的话题对于听话者是最佳关联的,同时,他应该选择一种对于听话者来说最熟悉的方式进行交际,这是因为听话者都会选择以他最熟悉的内容开始推理,他们都愿意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就取得足够的语境效果;相反,如果听话者付出了必要的努力而没有获得相应的语境效果。看下面的对话:

A:What time is it?

B1:It’s ten o’clock.

B2:The postman has come.

显然,B1的回答直截了当,不需要A做多少推导。A付出了最小的努力而获得了最大的语境效果,这就是最大关联性(most relevance);面对B2的回答情况就全然不一样了。A如果要处理好该话语,就必须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如果在A的认知语境中没有邮递员来的时间,A就不能推导出B2的话语意义;如果在A的认知语境中知道邮递员来的时间,也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推导出现在的时间。像这样,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地努力之后所取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叫“最佳关联”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关联理论下,翻译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译者要充分考虑到读者在翻译活动中的积极参与作用,设置关联的语境,对读者进行明示,从而促使其进行推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传神达意,提高译文质量。

参考文献

[1]Blankmore,D.understanding utterance :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 [M].Oxford ,Blackwell ,1992.

[2]Sperber D, Wilson D .Revelance :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6.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92(3):287-289.

上一篇: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下的企业文化建设探究 下一篇:对自杀行为的伦理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