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却人间炎暑,招回天上清凉

时间:2022-06-06 09:05:11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白羽扇》。从此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在唐代时,人们对扇子的喜爱已溢于言表,在各类歌词诗赋中,文人墨客都对其大为赞赏。炎炎夏日,手持一把扇子能为人们送去多少清凉!

成扇,俗称“扇子”,也就是所谓的“折扇”和“团扇”。据史料记载,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起初的扇子多为鸟类的羽毛编制而成。到了汉代,随着丝织业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团扇。折扇是从宋代才兴起的,不过至今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据传,最早的折扇是由日本人发明的,宋太宗在位时期曾有日本僧人进贡。因其状如蝙蝠,故称“蝙蝠扇”,后又称“撒扇”、“折叠扇”、“聚头扇”。南宋时,开始有了专售折扇的店铺。到了明代,成祖非常喜爱折扇,遂命宫匠大量仿制,折扇这才开始被人们普遍使用。成扇具有平面艺术和工艺美术的两大特点,可远观,亦可随身携带。夏日,徐徐扇之,则凉风习习,是人们却暑纳凉的好物件,故而也极受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

在我国书画艺术上,扇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文人情怀的寄托,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其中成扇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别是名家书画与精美扇骨的相互映衬。成扇一般都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正面为画,背面为诗文书法,作者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一般书与画的作者都为两人。如果将扇面拆开,便可成为两幅独立的扇面。书画家们珠联璧合,是成扇的魅力所在。成扇是文人墨客书画家集体智慧创作的表现。画配诗,诗映画,相辅相成,别具一格。特别是清代后期文人画家的崛起,更是将扇画推向了高峰。当时那种寄情于画,以画抒情的画风,在扇画上显露无余。一般扇画都是馈赠好友或是文人画家之间相互交换。扇画虽小,但都是集书画家精湛画意与思想情趣于一身的结晶,可以说是“小中见大,大中见精”。

近些年,随着艺术品收藏的逐渐升温,在拍卖市场上开始出现扇画专场,各地的扇画专场都获得了较高的成交率,证明收藏界和市场对扇画的关注达到空前程度。在中贸圣佳2005年的春拍中,中国扇画专场成交1478.4万元,成交率91%;同年北京诚轩的“善哉扇斋――黄天才藏扇”专场成交2254.78万元,成交率达100%;2009年广州嘉德首次推出的“仁风馆藏扇”专场,也获得了95.05%成交的好成绩。在今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成扇专场成交了1416.8万元,成交率也达100%。在扇画专场成交率居高不下的同时,个别成扇的成交也屡创新高,今年6月北京瀚海拍卖会上,一把陈少梅1941年作《十二金钗》成扇,最终以190.省略

上一篇:“水患”还是“人患” 下一篇:宋瓷之美 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