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会进化成什么样

时间:2022-06-06 04:10:26

“大约在700年以后,因为太懒惰,地球人普遍变胖,双脚由于退化已经无法直立行走,每个人都像空气里的气泡,只能坐着飘浮椅移动,就像摊在椅子上的一堆肉一样……”这是2008年度风靡全球的美国科幻动画《机器人总动员》中所描绘的人类未来的场景,虽然有一些玩笑和戏谑的成分,但影片也流露出对人类未来退化的担忧。

而来自科学研究机构的一些信息更是显示:目前人类正在变矮、变胖,其脑颅容量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于是有人开始担心:变矮变丑变笨,将来是否会成为人类无法逃脱的宿命?

自然选择从未对人类失效

有不少生物学家认为,随着人类社会先进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福利措施的完善,人类不必再为生存而苦苦挣扎,自然选择这样的进化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人类已经不再进化。

但是也有不少人类学研究人员反对这样的观点。“在整个生物界,自然选择始终都是客观存在的,就是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也依旧不能例外,不管人类科技及文化如何发展,它们始终都不能在人类进化的链条上起主导作用,也无法消除自然选择的作用。虽然在科技及文化面前,人类自然选择的过程会受到一些干扰,但这种选择机制依旧会悄然发生作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淳说。

近些年,国外一些研究人员通过样本研究发现,目前人类依旧在遵循自然法则不断进化,科技进步和文化进步依旧不能使人类摆脱“自然选择”的法则。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东北80公里的奥库德岛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证据。

奥库德岛居民种族结构单一,教育水平相近,信奉同种宗教,是数据分析理想样本。研究人员查阅当地教堂1799年到1940年的注册记录,发现在这140年间,妇女生育第一胎的年龄由大约26岁降至22岁。

在排除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较早生育第一胎的女性更受“大自然青睐”。其他样本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另外在2009年下半年,美国耶鲁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史蒂芬・斯特恩斯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通过研究现,体重、身高等遗传特征对女性生育孩子的数量和孩子的健康程度仍然有影响。

研究发现,与那些较瘦较高的妇女相比,偏矮、稍胖的女性生育的子女更多;生育较早、停经较晚,以及血压和胆固醇指标都比较低的妇女通常也能拥有一个大家庭。另外,这些有利于人类繁衍的特征会遗传给这些女性的女儿,使女性后代倾向于生育更多的孩子。

很显然,自然选择依旧在悄然发挥作用。

人类脑颅容量在下降

近一万年来,人类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进化动向,例如智利北部地区人群的颅骨,有70%的性状有明显变化;美洲居民头盖部在变长变窄,面部在变窄变高;而非洲东北部的努比亚人颅骨的粗壮程度在降低,头骨趋向圆隆化,牙齿和下颌骨渐渐变小。

在中国,一万多年以来人体的脑颅容量也在发生变化。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吴秀杰曾指出,在我国桂林南郊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居民――甑皮岩人,男性颅容量平均为1459毫升,女性平均为1434毫升。而现代华北居民男性颅容量平均为1406毫升,女性为1360毫升。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在,男性颅容量平均降低了53毫升,女性颅容量则降低了74毫升。颅容量的缩小,意味着颅骨尺寸的缩小。所以,人类体质特征仍在变化。

另外,吴秀杰等研究人员通过对718例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青铜铁器时代和近代成年男性颅骨的21项测量项目的对比、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从新石器时代经过青铜铁器时代到近代,中国全新世人类脑颅和面颅整体趋向缩小、鼻形趋向狭化、眼眶形状趋向高窄化、颅形趋向圆隆化。如果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我们的脸在变小,鼻子在变窄,眼眶在变高,脑袋也越来越圆。

然而现在该项研究所揭示的一个事实是: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的颅骨容量在持续下降。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类的智力在逐步下降,将来人类会越来越笨呢?

吴秀杰对此并不赞同,她表示,现在的研究已经发现,人类的脑颅容量和智力水平并不是成绝对的正比关系。

李淳近些年来一直在研究远古生物的演化,他说,很多动物的颅容量的发展都有一个巅峰,一旦到了巅峰时期就会停止增长,有的甚至还会降低。而人类在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大脑就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巅峰状态。因此,现在一些研究发现,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脑颅容量有所下降也是正常的现象,而这种下降并不会造成人类整体智力水平的降低。

但是人类的脑颅容量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为何会趋小,吴秀杰解释说,在新石器时代以后,人类就开始逐步进入到文明社会,居住环境越来越好、食物越来越精细化……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逐步由狩猎、采集,转变成吃柔软的、耕作出来的食物,其咀嚼器官也开始逐渐退化。上下颌骨、牙齿、头骨和肌肉不用像过去那么强壮,这就带来面骨的缩小和弱化,其体格也开始由粗壮向纤细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与整体的身体结构相适应,人类的脑颅容量趋小就很容易理解了。

未来人类会变矮变丑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哈里・沙皮罗曾预测:在未来50万年中,人类的头骨将变得更圆,眉毛以上的部分将变得更平。牙齿的数量减少,尺寸缩小,脸部变小。但身高将增加,头顶更秃,体毛继续减少。同时,他对技术可能对人类进化产生的影响表示出担忧:随着人们在电脑前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人们的四肢和视力可能会逐渐退化。

斯蒂芬・斯特恩斯的研究团队则对人类女性未来的进化趋势进行了一个计算,他们认为,如果近半个世纪以来女性变矮变胖的这种趋势将遗传10代人,大约400年以后,女性的平均身高将比现在低两厘米,体重则要增加1公斤。对于爱美的男人和女人们来说,这样的研究成果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未来的女性将会变得越来越矮、越来越胖,至少用现在的观点看,女性是变得越来越丑了。

不过这种自然选择下的进化也有好的消息,研究显示,400年以后女性身体会越来越健壮,她们的心脏疾病会减少,胆固醇更低,能够怀孕生产的年龄也会不断延长,女性能生育第一胎的时间会比现在早5个月,而进入更年期的时间则会推迟10个月。

对于人类未来长相的预计,李淳并不以为然。他表示,人类未来是什么样子那还是很遥远的事情,现在的分析只是一种假设,未来人类的进化绝不会像我们现在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进化。未来人类会变丑?有这个可能,但是也有可能会比现在变得更加漂亮迷人。

人类不能充当自己的上帝

出于对人类未来命运的考虑,近些年来,“人类遗传工程”已经成为生物工程领域一个前沿而时髦的词汇。

所谓的人类遗传工程是指人类对自身基因进行“改良”,包括对人生殖细胞中个别基因的“修正”、“改良”,直至整个基因组的重新构建。目前,以微生物、植物、动物为材料进行的遗传工程研究,正在以相当大的规模进行着,其手段是将有害基因删除或增加有利基因、改变原有基因结构或原有基因表达的量等,目的在于改良遗传基因,以获得人类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于是,人们自然会问:是否也可以进行人类的遗传工程,对人类的基因进行删除、增加,改变其调控,甚至对人类基因组进行重新构建,以达到改良人种的目的?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实施人类遗传工程,我们不用等待生物进化的缓慢步骤就能增加我们内部记录即DNA的复杂性,在最近的一千年我们很有可能将DNA进行完整的重新设计,从而创造改良出智商更高的人种。

出于将计算机和人类大脑联合的考虑,现在国外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行动。目前,科学家想出的最好办法是往人的神经系统植入电子芯片。英国著名控制论专家凯文・沃里克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相关试验。他将一个3毫米的芯片植入自己的左手腕里,再往中部神经埋入100个电极。连接的电线埋在前臂的皮下,然后再连接到电脑,便可以将神经冲动传给电脑,由它去执行诸如开门或开灯等指令。因为这个实验,凯文・沃里克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人”。

而李淳则对人类遗传工程及“电子人”的实验非常担心,他表示,人类的发展和进化有自身的逻辑和轨迹,人类不能充当自己的上帝。否则,人类将来所要面对的会是自己制造出来的无穷无尽的灾难。

(摘自《科技生活》)

上一篇:“魔术师”约翰逊:与艾滋共舞20年 下一篇:让我们来做个“清醒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