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心灵 7期

时间:2022-06-06 02:48:42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语文 课堂 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087-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主体性是人类文化在个体身上的积淀,是人类文化的结果,而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主体,这是现代教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教学必须重视的课题,作为语文教学不仅研究主体,而且要更多地让学生回归主体、发展主体。当今语文教改中提的最多、最响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握学生的心理流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归纳为“一二三工程”,即一个基础,两个系统,三种方法。

1 一个基础―――新型师生关系

即以建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传统的教学,是师道尊严,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陈旧。我们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育人,而当前语文教学往往把教学目的定位在知识传授上,而忽视了“育人”这个根本。因此,师生毫无平等可言,无民主可言。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例如: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敢于说“不”、敢于提出尖锐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样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尊敬和亲近,也正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因此我教过的学生,觉得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主动,毕业成绩总能名列前茅。

2 两个系统――激励性系统和兴趣性系统

激励性系统:激励是来自外界的令人兴奋的刺激,是对人的动机的一种激发,是对人的主动性的调动,即在语文读写过程中通过多种优化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量,促使学生发挥潜力,主动发展。这种动机越强,行动就越坚决,维持行动也越长久。因此在读写训练过程中要不断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启动激励系统,即展现希望――表扬鼓励――体验成功,这正符合了青少年“求得尊重,得到认可,充满自信”等心理特点。语文学科是母语教学,因其模糊性、主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如其他学科那样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总是有一种“学与不学差不多”的感觉,容易产生轻视心理,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启动激励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作文课前,老师问:“你们感觉语文学习最难的是什么?”学生会答“作文”,这时老师用希望激励学生“你们信不信,今天我们学了这节课后,人人都会出口成章,你们愿不愿意试一试?”―――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施教过程中及时用“你可以”“你真行”“你的悟性真高”等简短而又真诚的表扬与鼓励,然后抓住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闪光点说“你成功了,很优秀的一句描写”等等,这样就让学生体验到希望、信心、成功的喜悦,这一心理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吝啬我们的表扬,在表扬中让学生增加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勇气。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蕴藏着更大的进步。

兴趣性系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耳不闻,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激发教学中不能教到学生心坎上,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他们的要求、求异、求奇的心理渴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只是疲于应付,效果是事倍功半,就是激发不起学语文的强烈兴趣。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得繁,学生学得累的状况。采取生动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使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和发展。

3 三种手段――情境感染法,实践竞争法,榜样示范法

情境感染法即情感心理交流过程。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交流的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对象,使其产生积极而强烈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化为学生的动机与需求,也就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的阅读教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就是语文发挥其独特魅力的优势所在。语文阅读材料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可以说任何一名成功的语文教育家都是调动感情因素的高手,使学生内心真正被文章所蕴含的美感折服。我在实践中探索了情境感染教学法:将音乐、美术、语言三种艺术手段完美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耳口多种感觉器官,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

3.1以美丽的画面牵动学生对情境的体验

例如在教《春》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看画面,一幅色彩明快、生机盎然的《春之图》,唤起了学生对春的美好情感,然后让学生给画配文,给文配画,学生在画、文中就体会到了朱自清先生的生花妙笔。

3.2以震撼心灵的音乐激发学生对情感的感悟

瑞典高中教师克里斯特.古德蒙生认为“从你的学生进教室起,就让他们感受到欢乐的气氛,音乐是营造气氛的最好工具。”这句话道出了音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些文章,其实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乐曲。如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像在欣赏一曲“布鲁斯”,节奏清新、简洁;读《鼎湖山听泉》就像在欣赏一首“小夜曲”,舒缓、缠绵,令人回味,引人遐想。新教学方法的世界先驱者,美国旧金山市的查尔斯.施密德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用音乐营造气氛是是使学习效率比过去至少提高五倍的关键诀窍。这一结论,对广大教师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启迪。

3.3用情感丰富的语言,恰如其分的体态感染学生对情境的再现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也是表演家。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每一根神经。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节奏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丰富变化等将这些生硬的冷冰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有色的东西,从而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听觉形象,当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后,教师的讲解就易如反掌了。如以低沉、舒缓的语调将学生带进父子互爱互怜的朱自清的《背影》时中。特级教师高润华在讲解《背影》,忘情地投入境界,情不自禁地用双手攀住黑板的上缘,完成一幅吃力攀跃“月台”的特写镜头,不由自主地模拟“父亲”的动作,用体态语言写意了一幅背影图,使学生久久难忘。可以说创设情境使语言教学独具魅力。

实践竞争法即安排学生亲身实践,组织学生激烈竞争。语文教学源头活水就生活,所以要提倡学生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读写训练中,我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动手、动口、动脑。例如“给父母语言表达挑刺儿”、“给广告找语病”、“给班级定计划”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注意竞争意识的激发。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竞争、争当最优等方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争优创先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榜样示范法即高尚人格、高深知识、高超教育艺术的影射法。青少年具有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容易把来自各方面的人物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作为自己仿效模式然后以其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射作用,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艺术修养的加深、文化底蕴的积累、完美人格的塑造。语文教学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做人的教育,我们语文老师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所以我们教师要注意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功底,广博丰富的知识积累,流畅优美的语言表达,娴熟美妙的写作技巧,高尚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吸引我们的学生,影响我们的学生,这种影响的作用是耳濡目染、日积月累的,其作用不可低估。

正是人的心里话,沟通、调节和控制着自身的生命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动态结构,极大地开发人身自然中的潜能素质。因此语文读写训练过程中,只有瞄准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心理流向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高效的训练目的。

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我们不能再一味教书、讲教参,要让学生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那么自己必须有良好的素质和渊博的知识,我们不应再持“给学生一滴水,我们应有一碗水,一桶水”的观念,而“应有一湖水,有流动不停的水”,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才能面对现实21世纪的人才的培养。所以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才能让学生更充分发挥自我,回归主体。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让学生的思绪流动,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让学生的主体意识活跃起来,那么就让他们“回归主体,发展主体”吧!我们希望这种学生主体意识的回归成为新课程环境下新课堂教学的模式,变任务型、应试型的语文课为自主型、体验型的语文课,我们期待着语文课堂教学的花坛再次开出万紫千红的花朵。

上一篇:重视阅读,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下一篇:把分享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