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教育理念 开创课研模式

时间:2022-06-06 02:13:05

采撷教育理念 开创课研模式

摘要:本文以《指南》内容为依托,促进教育行为转变是当今幼教改革的热点,观察与解读幼儿是教师实施《指南》的出发点。为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以游戏课题为载体,开创课研新模式,思考如何观察解读幼儿游戏行为?如何调整教育策略?应在游戏中透析幼儿需求,拓展幼儿经验,挖掘幼儿游戏创造潜能,促进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

关键词:结构游戏;教育行为;观察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283-02

《指南》的出台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更高的标准,指出教育指导的方向,阐述转变教师行为的具体要求。教育必须立足于幼儿,在幼儿现有的经验、能力与新经验、能力之间搭建桥梁,透析幼儿需求,拓展幼儿经验,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细读就会发现,它不仅告诉我们应在游戏中如何指导幼儿,也告诉我们应如何关注幼儿游戏行为,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应如何反思教育行为。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行为,思考:如何观察、解读幼儿?如何调整教育策略?如何改变教育行为?

结构游戏为幼儿提供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游戏中所解决的问题是幼儿的真问题,教师应从幼儿的真问题出发进行指导,让幼儿获取有用的经验,得到能力的提高。以前的幼儿结构游戏,在开始时,由教师制定出近阶段的游戏主题和目标,游戏中过于强调教师教育目标和计划而无视或忽视幼儿的游戏愿望和需求,往往导致教师忙于指导游戏与评价游戏结果的对与错,而不能真正达成教育目标。这种创造性游戏不是幼儿的创造,而是成人导演下的表演,容易扼杀幼儿的感受、表达和创造的欲望。真正的“幼儿创造性游戏”的目的是为幼儿创造尽可能地接近生活的游戏环境,尊重幼儿意愿,鼓励幼儿自由地表现,整合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体验,大胆创作与表达。

一、学习教育理念,关注内涵发展

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实践反思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作为一位幼儿园教师,应知之深、懂之博,才能取之精、用之妙,把各种有益经验更好地传递给孩子。因此,教师必须立足岗位,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认真学习与研究指南要求,领会其精神实质。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指南》培训、观摩研讨活动,尽可能开拓视野,接收新的信息。参加培训的教师可再进行二次培训,为大家传递培训中教育理念与精彩收获,有利于帮助参加培训教师进行自我学习和归纳梳理,也有利于让其他教师在二次培训中接收新的幼教精髓,进行信息分享,起到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的目的。

二、开创课研新模式,优化探索与实践

为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以课题为载体,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模式包括游戏组活动、区域组活动、游戏周活动、视频案例分享、幼儿故事分享活动及结构区特色材料展示活动等,从而提升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让教师们依附《指南》观察幼儿游戏行为,解读幼儿游戏行为,分析他们的实际发展情况,找出推进幼儿发展的方法。现在,教师已经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养成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实践、去分析、去提炼的良好研究习惯,使自己逐渐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型教师。这种行动研究的过程,会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一)游戏周活动中,观察、解读幼儿行为

做法:首先,举办游戏周动员会。教师会带着家长一起学习贯彻指南给出的先进教育理念,让正确的儿童观和游戏观更新教师及家长陈旧的教育思想。其次,组织快乐玩、有效学的游戏活动。伴随游戏周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充分展示的活动平台,让幼儿快乐玩、有效学,给孩子发展的空间,挖掘幼儿潜能。充足的游戏时间会使游戏活动变成幼儿的快乐天地,让幼儿遨游在发明与创造的海洋中,尽情发挥奇思妙想,塑造出与众不同的亮点,妙手生花,让幻想挺进游戏,创造性思维不断绽放光彩。再次,营造开放的游戏氛围。游戏周期间,欢迎家长参与游戏――大手拉小手,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家长参与游戏周活动,关注幼儿游戏进程,引导家长观察幼儿游戏行为和现有发展水平,参与收集游戏的辅助材料等,这些有效的亲子活动会使家长成为游戏周活动的新成员。

收获:首先,提升教师指导观察能力。开放式的游戏周活动本身是对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和挑战。本次游戏周活动的展示,让每位教师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会静待观察幼儿游戏进展,记录他们的行为和语言,用相机捕捉幼儿的创作亮点,录下游戏的精彩片断,在活动后进行解读分析,思考如何支持与推进游戏开展。其次,幼儿“真游戏”。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保留幼儿游戏作品。幼儿可在上次游戏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丰富和创造,减少再建的重复工作。最后,亲子互动――教师、幼儿和家长相互交流,共同成长。游戏周中的幼儿完全自主的“真游戏”,可以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拓展,让家长参与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学习,使得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沟通更加紧密,这都成为本次游戏周的最佳亮点,起到良好的研究效果,受到同行及家长的高度肯定。

(二)在视频案例剖析和幼儿游戏故事分享中,解读幼儿行为

解读幼儿行为,可以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获得体验和积累,进行归纳和总结。我们开展过视频案例剖析、幼儿故事分享活动,教师会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录像视频进行分析,结合《指南》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挖掘潜在教育价值,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支持。在游戏小故事分享中,可以讲述发生在游戏中教师所观察到的事情,畅谈教师的所思所想,提高教师观察分析能力。同时,也可根据研究方向,不断与课题组其他教师进行研讨切磋,再收集、整合大家的建议,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师群体性课题研究的质量与水平。

(三)探索游戏与童话故事的整合

童话故事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创造出来的,运用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给儿童提供认知世界的良好途径,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教师在游戏课题研究中提出应探索游戏与童话故事的整合,鼓励幼儿读童话、讲童话、自主建构童话,用建构游戏的手段表现童话故事的情节,在游戏中构建虚无缥缈、梦幻世界里的美好情境,建构出故事中或故事外的各种幻想,如《阿拉丁与神灯》、《啊呜国王的游乐世界》、《灰姑娘的故事》等童话故事。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鼓励通过幼儿自主建构手法给予表征,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主建构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享受与他人合作及扩散性思维所带来的愉悦与快乐。

三、教育行为转变,重视观察与思考

教师应以比较宽松的心态组织幼儿游戏,尽可能地帮助孩子解决他们需要的问题与困难,给予充分的游戏支持,观察幼儿的闪光点与创意点。例如,教师的成长故事――游戏周的观察与分析。

观察幼儿A:第一次观察,合作参与大门组的建构,运用中大型材料;第二次观察,自己单独建桥,尝试用中型积塑和PVC管建造。第三次观察,自己建桥,稍作调整,把楼梯换到另一边;第四次观察,自己建桥,楼梯建成单排、两边,重要的是左右对称,注重颜色与材料搭配;第五次观察,自己建桥,楼梯建成双排并列,桥两边对称,多了一排“保安”,综合运用多种材料。

分析幼儿A:《指南》指出,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他从第一次运用中型玩具与他人共建(依赖别人)独立综合运用两种玩具(独立完成)对自己作品进行调整改进(思考)注重左右对称、颜色搭配(追求作品的艺术性)综合搭建出具有一定难度的作品(创造性思维的小步递进)。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幼儿A而言,他是个动手能力弱的孩子,但相对于自己,我们看到他的一次次的努力和进步。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其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等待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符合指南要求所呈现的发展“阶梯”。

教师的思考:

思考一:幼儿有哪些发展?教师的收获是什么?

1.幼儿成长了。从孩子们的学习品质方面,可以看到专注、勇于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进步。从幼儿作品上分析,孩子的作品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获得较大成功,教师常常会被孩子们的坚持和创意所感动。

2.教师成长了。能以比较宽松的心态组织幼儿游戏,尽可能地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的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游戏支持,静待幼儿创作成果。尊重幼儿游戏意愿,能顺应幼儿的想法引导他们挑战自我,解决困难。充分肯定幼儿创造的闪光点与创意点。

思考二:在今后的游戏中,可采取哪些策略关注能力弱一点的幼儿,鼓励他们动手参与,使幼儿游戏水平均衡发展。

从教师的观察和分析中,可以明显地感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正在不断地进步,游戏伴随幼儿成长,也伴随教师成长,让教师在指导活动中像幼儿一样小步递进地自我发展。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而结构游戏点燃了幼儿园课题研究探索和求知的火焰。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上一篇:关于民族院校教学团队内涵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探析如何激发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