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院校教学团队内涵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2-17 10:43:54

关于民族院校教学团队内涵建设的思考

摘要:教学团队建设是民族院校教学的基本建设任务之一,是提升学校师资整体水平的有效载体,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民族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探讨如何加强民族院校教学团队内涵建设。

关键词:民族院校;教学团队;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81-02

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1年颁布实施《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文件,要求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团队建设是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建立教学团队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队伍的老中青结合,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任。教学团队建设是民族院校教学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提升学校师资整体水平的有效载体,在民族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加强民族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对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民族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背景

民族院校办学历史短,任务重,发展速度快,经历由最初的政工型培训班到正规大学,再到现代化综合性民族大学的发展过程。民族院校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这是其他高校无法替代的重要任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师资力量与师资水平,但对民族院校整体而言,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科带头人数量较少,青年教师居多,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也亟须提高。民族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与其他高校相比,不但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带头人严重不足、合作意识不强等共性问题,还存在教师观念更新滞后、地域局限性、特色不鲜明、各民族语言交流障碍、团队成员年轻化等影响因素,这些问题及因素严重制约民族院校师资力量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结合民族院校人才培养、师资力量与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探讨如何加强民族院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非常有必要。

二、加强民族院校教学团队内涵建设的思考

(一)树立相互协作的观念,建立长期建设与发展的信念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融合的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合作才能攻克。一个教学团队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是团队中各个成员长期协作、共同建设的过程。因此,改变教师“单枪匹马”奋战的局面,团队成员要树立相互协作的观念,围绕确定的目标组建教学团队。一个团队的组建既要考虑成员构成,又要注重长远发展。民族院校教学团队的构成应以教授为团队带头人,注重老中青年教师组合、民族语言、民族学科、及现代科技融入等,促进团队特色发展。同时,教学团队建设是一个长期合作、长期发展的过程,所有团队成员应树立长期建设与发展的信念,为实现不同时期的目标开展长期合作,共同发挥“1+1>2”的作用。

(二)基于目标管理的制度,组建教学团队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最早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他认为“先有目标才能确定工作”。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将目标管理制度引入民族院校教学团队建设,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一个教学团队的建设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之后才能确定团队成员工作。通过目标管理,可以对教学团队中的成员进行管理。教学团队应将教学任务转化为确定的目标,并对目标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个人的分目标。整个团队应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成员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这不仅可以完成教学团队建设的使命或任务,也可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多出成果。

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民族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任务是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修订专业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将这些基本任务转化为教学团队建设的确定目标,同时把团队目标分解成团队成员的个人目标,对个人目标的完成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努力,共同完成团队的整体目标。

(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教师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民族院校作为培养民族地区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学团队建设负责人应紧密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符合团队实际情况的建设目标,对团队建设与发展全过程采取监控措施,将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学团队中,各教师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提升教育能力与教学技能,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围绕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应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建设项目,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整合教学内容,大胆尝试、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实践中收集一线教育教学资料,总结教育教学成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最终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以民族语言和地域特点为特色,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民族院校形成以民族语言教学为特色,工、文、艺、理、管、经、法、史、农、医、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学术积淀深厚,地域特色鲜明。因此,各民族院校应紧密围绕办学特色,充分利用民族语言和地域特点,把团队建成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团队。如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教学团队、西北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内蒙古民族大学世界史教学团队、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教学团队、民族学院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团队等,都是部级教学团队,充分体现出民族院校的办学特色与团队特色。

(五)以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为抓手,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以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为抓手,围绕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教学改革热点与难点问题,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精品课程、规划教材、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项目,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发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学改革的重点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团队合作为凝聚力攻克教育教学改革难题,进而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例如,部级教学团队蒙古语言文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现有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国家民委教改项目4项,校级教改项目4项,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9门。同时,重视教材建设,在2009―2011年间,出版教材5部,即《蒙古民间文学理论》、《蒙古族文化学概论》、《文学理论》、《蒙古文写作》、《修辞学》等,为课程教学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

(六)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加强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

MOOC、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等各类网络课程大规模上线,这些网络课程离不开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强大的教学团队。每门网络课程由一个分工明确的团队创造,一门课程团队由主讲教师、助教、技术支持者(如帮助制作视频的技术人员)、教学设计专家等构成。借鉴网络课程教学团队的跨学科、跨地域、目标清晰、分工明确的特点,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结合民族院校的办学特色,建设具有跨学科、跨地域的民族特色教学团队,是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和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在爱课程网站上线的精品视频公开课中,民族院校共有17门课程,其中中央民族大学9门,西北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各2门,中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各1门。民族院校以民族信息技术为平台,以教授为带头人,以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视频公开课程为目标,组建以各民族文化教师为主讲教师及具有理学、工学、文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背景的教学团队,以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

三、结语

民族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尊重其自身的特殊性。紧密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根据民族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办学特色,明确团队建设目标,从团队内涵建设下功夫,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正斌,汪涛.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极其建设策略探讨―西北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3):75-77.

[2]张学洪.基于精品课程的地方高校特色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2,(08):31-33.

[3]李运庆.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基本内涵、类型及原则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2,(10):32-33.

[4]顾昊,刘勇兵.影响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因素的分析与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9-30:145-148.

上一篇:《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 下一篇:采撷教育理念 开创课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