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6-05 08:34:34

浅析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 学生资助工作是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方法,力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从整体上得到完善。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学生 资助工作

【中图分类号】 G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006-01

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和举措,使越来越多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2007年国家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将民办高校也纳入了新的政策资助体系,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然而,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比较突出。

1 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

1.1 民办高校生源结构单一,大部分学生家庭收入低,受资助群庞大

中国民办高校的生源结构与西方私立高校很不一样,它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小城镇的农家子弟,他们家庭收入低,是民办高校受资助群的主体。民办高校特殊的学生结构形成原因主要有:一是作为最大弱势群体的农民,仍然占人口的大多数;二是国家教育资源长期向城市倾斜,农村教育资源有限;三是中上阶层的子弟除了正常渠道之外,还可以通过“高考移民”、“高考中介”等非正式渠道最终进入较好大学,从而排挤了一部分下层子弟进入公办高校的机会;四是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的市场取向也吸引着下层子弟就读;最后,也是很关键的一点是,民办高校的招生明智地避开大中城市中学,而是面向中下阶层学生进行宣传。

1.2 民办高校对学生资助体系的支持力度有限

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通知》(教财〔1999〕420号)中明确规定:各高等学校要设法增加勤工助学岗位,引导经济困难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并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从今年9月1日新学年开始,各高等学校每年要从学费收入中提取10%的经费,专门用于勤工助学工作。这其中提到的“从学费收入中提取10%的经费”就是我们常说的“助困经费”,它必须是专款专用。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学费、学杂费等,而且自身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资金投入方向更多的是用于基础建设和师资引进。因此,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高校在对学生资助体系的支持上不仅资金少,而且渠道单薄。所以,要求从“学费收入中提取10%的经费”是比较困难的。

1.3 民办高校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专业化有待加强

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恩惠于学生的伟大工程,它的开展需要稳定的师资队伍。现实中,民办高校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教师流动频繁,新人对资助政策的理解及专业化需要一定的成长周期。此外,民办高校专职于学生资助工作的教师队伍缺乏也是比较显著的问题。据全国民办高教委“百所民办高校”的调查统计,2/3的院校专职教师人数不超过40人,有近80%的民办高校没有专职或专职教师人数很少,这使得学生资助工作地有效开展受到限制。加强资助队伍的稳定性、专业化建设,这是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受资助学生思想、心理健康严重缺失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民办高校的受资助群的“弱势群体”,也是党和政府特别关注的重点群体之一。很多学者对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由于成因复杂,他们心理特点也是复杂多样的。自卑是这些贫困生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也是贫困生所有心理问题的根源。随着国家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初步建立起了高等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然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现了思想、心理上的新问题,如“等、靠、要”思想、责任心不强、不及时还贷等极端思想日益突出。

2 完善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建议

2.1 提升民办高校地位,加大国家财政的资助

当前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国家维护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制定对民办高校的财政资助政策,减轻民办高校学生的经济负担,使他们直接受益。前面有提到,民办高校资金投入方向更多的是用于基础建设和师资引进,因此经费的捉襟见肘也使得学生资助经费受到影响。

2.2 大力开展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的同时提高民办高校的学费收取率,促进民办高校发展

民办高校要加大资助政策宣传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国家资助政策,让资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对国家新出台的资助政策。如2007年8月,国家新出台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这意味着不仅是公办学生,而且符合助学贷款条件的民办高校学生也可以在户籍所在地申请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解决了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问题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民办高校在学费上的收取率,缓解了日常办学经费的压力。

2.3 加强民办高校受资助学生的诚信、励志、感恩等思想、心理健康教育是资助工作的重心

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成才是目标。将学生的思想、心理健康教贯穿整个学生资助工作的全过程十分必要。倡导“诚信 励志 感恩”的教育,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建设相关学生社团等方式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高校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是学生资助工作的主旋律。让每一个受资助的学生都能在资助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诚信待人,励志成才,学会感恩,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这些将成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心。可喜的是,一些民办高校开始引进心理专业师资力量,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组织,并在教学计划中开展心理专业课程,这将使民办高校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彭亮、肖海英、欧阳延飞、李斯民,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6).

[2] 吴伟、张松,公共财政经费资助民办高校方式问题初探.

[J] 民办教育研究(双月刊),2006(6).

上一篇: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下一篇: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