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钩虫病误诊1例分析

时间:2022-06-05 07:39:42

十二指肠钩虫病误诊1例分析

患者,男,46岁,农民,因头晕、乏力半月,黑便2天于2006年3月9日就诊。患者自就诊前半月始出现头晕、乏力,以为失眠所致,自服西比灵,头晕乏力稍缓解,2天前,又出现黑便,头晕、乏力加重,同时伴有上腹部烧灼感。查体:体温37℃,脉搏10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10/70mmHg。贫血貌,无黄疸,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及瘀斑。心肺无异常,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实验室检查:Hb90g/L,大便潜血阳性,血清总胆红素17.1μ mol/L,血清总蛋白32.4g/L,球蛋白42.0g/L,B超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前壁见3个浅小溃疡,大小约0.2cm×0.3cm,溃疡底被覆厚白苔,周边黏膜充血水肿。治疗经过给予补液,静脉滴注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以及应用克拉霉素、灭滴灵抗Hp治疗,半个月后,复查胃镜,见溃疡缩小,但中央尚存在,红色再生上皮范围加宽,复查Hb仍为90g/L,继续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以及加用果胶铋等治疗,1个月后复查胃镜见溃疡已完全修复,但复查Hb仍为90g/L,此时加用硫酸亚铁口服,1个月后再次复查Hb仍为90g/L。大便潜血阳性,再次行胃镜检查,在十二指肠球部发现2条长约0.6~0.8cm的线样活虫体,呈暗红色,蚯蚓样蠕动散在分布,肠黏膜见散在出血点,喷水后虫体脱落,虫体吸附处黏膜可见有少许渗血。观察清楚后用活检钳分别取出虫体,送检验科确定为钩虫。

结 果

胃镜检查确诊后,均予阿苯达唑驱虫、补充铁剂、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等治疗,2个月后随访,患者贫血得到纠正,消化道症状缓解,粪钩虫卵阴性。

讨 论

钩虫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在农村人口中有较高感染率。它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线虫,其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上段,通过虫体运动所致的机械损伤和成虫吸血而致病。成虫吸附于小肠壁靠吸取壁内血液生活,且常更换吸血点,引发肠壁点片状出血和渗血。据研究报道,每条钩虫每天可使人体失血0.03~0.15ml。长期大量钩虫感染可引起缺铁性贫血,严重者可致重度贫血。有时可因白蛋白的丢失产生低蛋白血症而出现肢体浮肿。钩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纳差,恶心、呕吐,上腹部隐痛或胀痛不适,黑便,后期有头昏乏力、心慌等贫血症状,大便潜血常呈阳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粪便中找到钩虫卵。然而值得临床医师注意的是钩虫病所致贫血往往是渐进性的,常合并有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加上粪便潜血阳性或黑便,易片面诊断为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并出血,造成误诊漏诊者尚不在少数,部分患者甚至长期辗转于多家医院而得不到确诊。本例便诊断为溃疡并出血,但经正规治疗1~2个月后贫血症状无改善,胃镜复查见溃疡已愈合,但却发现有钩虫感染才得以明确贫血原因。钩虫病在农村有较高感染率,这与农民常用粪便施肥,赤脚下地,皮肤易接触感染幼虫有关。所以对农民贫血患者,特别是呈慢性贫血的中老年患者要疑及钩虫病可能,胃镜检查时要重视对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的观察,以及大便找虫卵,均有利于早期钩虫病的诊断。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方法

(1)如为接触中毒,应立即把中毒者抬离现场,迁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或3%~5%苏打水彻底洗去皮肤上的药液(敌百虫中毒时不能用),然后用温水擦洗干净,但不能用热水或酒精擦洗,以免增加毒物吸收。若眼睛受到污染,可用生理盐水或1%苏打水冲洗,然后滴入1%阿托品1~2滴。

(2)如为误服或自服,神志清醒者可口服清水或2%苏打水400~500毫升,然后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喉部,催其呕吐,反复多次,直至洗出的液惨无特殊气味为止。神志不清或不合作者,可将中毒者的口撑开,在其上下齿之间垫以软物,然后用洗胃管洗胃。经过上述初步处理后,应及时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

上一篇:毒蜘蛛咬伤误治31例分析 下一篇:理疗配合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