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金钗范文

时间:2023-11-01 00:30:43

十二金钗篇1

关键词:妙玉;惜春;尘世;佛门;剧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7-4244(2010)06-0074-04

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是《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众多的女性形象中,“金陵十二钗”这十二位聪明灵秀的悲剧女性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妙玉和惜春作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两位奇女子,其生命历程的演进轨迹耐人寻味。前者从佛门步入尘世,后者从尘世走向佛门。两人的命运形成的是一种互逆的圆圈式结构。本文从身世遭际、性格特征、悲剧命运等方面入手,对这两个人物形象做以比较。

妙玉在《红楼梦》中的出场是在第十七回。贾府为了迎接元妃归省,需“采办”小尼姑、小道姑。于是,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举荐道: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也极好。”

随后,王夫人便下帖将妙玉请入贾府,安排其居住在大观园内的栊翠庵里。

林之孝家的这段叙述可视为作者对于妙玉前世今生重要信息的交待:出身于名门贵族;虽然出生之时家道已然衰落,但接受过良好的文化熏陶;天资聪慧,能文善诗;自幼多病,早年失去了双亲;远离故土而投奔京都,寄人篱下地度送着青春。可见,在身世与生活环境方面,妙玉与作为《红楼梦》中最为重要的女性形象之一的黛玉颇为相似。甚至,就进入大观园后的现实境况而言,妙玉比黛玉更为不幸,因为黛玉的生活中还有亲戚姊妹的陪伴、外祖母的疼爱、宝玉这一知己的分忧解愁,而妙玉生活在清冷的寺院里,偌大京都,举目无亲。

然而,映现在读者脑海中的妙玉形象并非整日敲钟扣磬、吃斋念佛的“女尼”形象,而是一个天赋聪慧、资质不凡的少女。其原因在于,小说每当提及妙玉之时,往往以各种方式突出她的多才多艺。妙玉精弈道、谙音律,举凡花卉盆景、古玩茶饮,无一不是行家里手。她不但博览群书,而且读书不腐,自有见地。第七十六回写她在中秋之夜与林黛玉、史湘云论诗,她主张诗要写“真人真事”,反对“搜奇捡怪”,使林、史二人皆道“极是”,其真知灼见远非腐儒可比。她亦能作诗,而且思维敏捷、才情出众。她为林黛玉和史湘云的长篇联句作续,只见她乘兴挥毫,不假思索,轻捷无碍,运笔如流,佳句频出,一挥而就,令林、史二人叹赏不已,皆称妙玉为“诗仙”。

惜春出生于世代荣耀的贾家,系宁国府贾敬之女、贾珍的胞妹,是贾府“四春”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这位尊贵的四小姐从小便在贾母这边跟众位姐姐一处读书。然而,她的现实处境不仅谈不上幸福,甚至堪称不幸:早年丧母,从未感受过母爱;父亲贾敬又是一位“只爱烧丹炼汞”的“好道“之士”(第二回),每年只有在除夕主持祭祖活动时才回府一次;哥哥贾珍虽是宁国府的当家人,但从不干正事,只知“一味高乐”,更谈不上对胞妹的照顾与关爱;身为贾府“长孙媳妇”的嫂子尤氏是个“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只会一味瞎小心图贤良的名儿”(第六十八回)。

与妙玉的才华横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惜春的文才在“四春”乃至大观园里所有的姑娘们中间,是最平庸的。元妃归省时,她依例作了一首《文章造化匾额诗》,却文才平平;探春创建诗社,她取了个“藕榭”的别号,但实际上并未参加园中的诗会;她擅长作画,也曾令贾母十分炫耀地向别人介绍:“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她就会画”(第四十回),并受贾母之命画大观园图,但这一举动在小说中没有得到作者的进一步描述,相反倒是让宝钗充分展示了绘画方面的才干。

总之,少时不幸、孤零无依、爱的缺失是妙玉和惜春生活境遇中的共同之处。这一点对于她们个性特征的形成至关重要。

曹雪芹为妙玉写下了“天生成孤癖人皆罕”的判语。对于妙玉的“孤癖”,贾府中人的评价相当一致。宝钗不止一次批评她“怪诞”①;李纨认为她为人“可厌”;邢岫烟曾说:“她这脾气竟不能改,是生成的这等放诞诡癖了。”连宝玉也曾说过:“她为人孤癖,不合时宜。”

准确地说,妙玉性格的“孤癖”并非孤僻而是孤傲。她的这种个性特征在《红楼梦》中有多处表现,但数第四十一回体现得最为集中、典型。贾母率领众人(包括刘姥姥)来到栊翠庵中,妙玉以茶款待。在宝玉准备将刘姥姥用过的成窑茶杯送给她而向妙玉讨要时,得到的回答是:“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同是第四十一回还有这一细节:大家吃茶之时,妙玉独给黛玉、宝钗另泡了一壶。这一举动流露出了妙玉对她们二人独有的亲近,但黛玉却在无意中冒犯了她,以为所饮茶水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因而感到甚为失望:

“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涓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再如,当宝玉将妙玉吃茶的绿玉斗称为俗物时,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以上例子可谓妙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自尊自强、不可轻犯之个性的极佳注脚。正因如此,人们对其或者敬而远之,或者厌而避之。在很多情况下,身为“女尼”的妙玉常常显得反应过度或者行为峻急,与佛家所讲的“平常心”背道而驰。正如蒋和森先生所指出,“清净的空门,虽然解除了她生理的病患,但并没有解除她大家闺秀的‘傲性’和‘高洁’”②。

如果说孤傲高洁是妙玉性格特征的主要方面,那么,惜春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孤僻冷漠。

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孤零无依的现实境况使得惜春从小就形成了孤僻离群、胆小自卑的性格。加之才貌有限,且得到的关爱很少,她的性格被进一步扭曲,进而滋生出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的一面。这在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她因年少,“尚未识事,吓得不知当有什么事”。当从她的丫头入画箱中搜出“一大包金银锞子”和“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时,虽然入画极力辩解,尤氏也证明“实是你哥哥赏她哥哥的”,凤姐也认为这不算什么过失,可惜春“却天生成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任人怎说,她只以为丢了她的体面,咬定牙断乎不肯”,执意撵走入画:“快带了她去,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临危之际,只顾自己颜面,只知明哲保身,而置身边丫环的死活于不顾的做法,与探春的那种勇于担责、与身边人共进退的举动可谓判若天壤。不仅如此,惜春竟然因此要与宁国府断绝关系,她态度决绝地告诉尤氏:“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自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窥斑知豹,其“口冷心冷心狠意狠”的性格展露无遗。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妙玉的悲剧性命运是两种相互对峙的力量在内心长期剧烈冲撞的必然结果。

如前所述,妙玉的出家并非她的主动选择,而是被迫的无奈之举。从她进入大观园后的种种言行可知,寺院中的长期修行并没有使她成为“‘四大皆空’的出世者”,恰恰相反,身为女尼的她“是一个硬把‘五情六欲’苦苦包扎起来的‘槛外人’”③。概言之,她时时处于“槛内”与“槛外”的尴尬之中。一方面,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尘世生活的向往,栊翠庵整日关闭的大门并不能阻挡她心里的“邪魔”向外冲撞,尘世的喧嚣时不时会牵动她的心神。另一方面,作为出家人的她,受到佛法的种种约束而不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如此一来,对凡尘世界的向往与身在尘世之外的处境之间的矛盾,使其身份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她既“是一个身穿道袍的小姐,又是一个心在朱楼的幽尼”④,也正如第六十三回中邢岫烟所说:“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那么,妙玉向往的究竟是凡尘世界中的什么呢?说到底,无非一个“情”字。她渴望友情、亲情、爱情――特别是后者。正值妙龄的她,与大观园中的众姊妹一样有着强烈的情感诉求。她暗地里视宝玉为精神上的知己与情感上的寄托,只是囿于自己出家人的身份不能表露出来而已。对此,第八十七回有着“井喷式”的表现:正当妙玉与惜春下棋之时,宝玉来了。面对宝玉“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的随意一问,妙玉“忽然把脸一红,……微微地把脸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地红晕起来。”夜间回庵入睡之时,“妙玉忽想起日间宝玉之言,不觉一阵心跳耳热……怎奈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驰,觉得禅床便晃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妙玉,这位孤傲高洁的如花少女,被这炽烈的情感之火灼烧得竟至“走火入邪魔”的地步!至此,身为女尼的妙玉已深陷于万丈红尘之中而不可自拔了。她能在尘世中获得幸福吗?作者为她设置的最终结局是被强盗所劫而不知下落。然而,无论她“或是甘受污辱,还是不屈而死”,都无法摆脱悲剧性的命运。这也正应了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所看到的断语――“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相比于尘世外的妙玉的入世思想,尘世中的惜春却强烈地渴望着出世的生活。在第一一五回中,贵为贾府四小姐的惜春执意铰发出家。面对众人的劝解,她态度决绝,甚至以死相抗:

“做了女孩儿终不能在家一辈子的,……如今譬如我死了似的,放我出了家,干干净净的一辈子,就是疼我了。……你们依我呢,我就算得了命了;若不依我呢,我也没法,只有死就完了。”

促使惜春萌生出家念头的原因何在呢?除了她自身的性格因素之外,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贾府的彻底败落。惜春虽然常常独处深闺,但她对由哥哥贾珍当家的宁国府的堕落和荒淫行为早有耳闻与目见。在《红楼梦》中,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宁国府的肮脏与龌龊进行了无情揭露:焦大骂道,“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第七回);贾蓉说,“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脏唐臭汉,何况咱们这宗人家,谁家没风流事,别讨我说出来,连那边大老爷这么厉害,琏二叔还和那小姨娘不干净呢。凤姑娘那么刚强,瑞叔还想她的帐。哪一件瞒了我!”(第六十三回)柳湘莲对宝玉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第六十六回)如此等等,惜春作为宁国府的人不可能不有所耳闻。再者,发生于贾府中的种种丑恶之事,她也曾亲历,诸如贾琏在凤姐生日宴席间与鲍二家的之事、鸳鸯因为贾赦逼迫得走投无路向贾母的哭诉、贾琏在国孝家孝期间在贾蓉的教唆下偷娶尤二姐之事等等。贾府的彻底败落使洁身自好的惜春失望透顶。因此,在抄检大观园之后,她对尤氏的痛斥――“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第七十四回)――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是众位姐姐的不幸遭遇与悲剧人生。贾府繁盛之时惜春年纪尚小,而长大之后的她不仅亲历了贾府的衰败,而且目睹了众位姐姐的爱情婚姻悲剧:大姐元春虽贵为皇妃,却也只能独居深宫而不能和父母姊妹团聚,最终抑郁而死;“金闺花柳质”的迎春性格懦弱,误嫁“中山狼”孙绍祖,被摧残致死;姊妹中最精明能干的探春又“一帆风雨路三千”地远嫁他乡;再看黛玉、宝钗、湘云那样的奇女子,不是早逝便是守寡。总之,没有一个拥有美好的归宿。已到出嫁年龄的惜春既不愿重复众位姐姐的命运,又不知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其精神境遇与鲁迅所说的“梦醒了却无路可走”的情形何其相似!

在以上两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惜春关于人生的一切好梦彻底幻灭了。对于尘世本身的厌恶使得她毅然走向了远离喧嚣凡尘的佛门,也正应了作者为其安排的结局:“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结语

虽然妙玉与惜春并非《红楼梦》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但这两个人物形象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涵对于理解整部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生命轨迹的演进过程来看,妙玉与惜春都不甘于既定的生命状态,进而在一种“生活在别处”的生命哲学的指引下,勇敢地进行了抗争。她们的抗争之路犹如从一个圆上两个相向的点出发,分别顺向行进,最终前者的起点成了后者的终点,而后者的起点成了前者的终点――妙玉从佛门步入了尘世,而惜春从尘世走向了佛门。总体上,两人“合力”描画了一个生命的圆圈。其间内蕴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二律背反关系。同时,两人的最终结局确切无疑地昭示了这一点:“别处并无生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妙玉和惜春这两个人物身上透射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性力量。

【注释】

①第六十三回宝玉接到妙玉拜帖,不知在“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因又想“若问宝钗去,她必又批评怪诞。”可知宝钗讲这类话不止一次。

十二金钗篇2

哪个是水中月,哪个是镜中花。

红楼梦里的纷纷扰扰,到头来是不是一场?红楼选秀大热的今天,让我们再品十二钗的各色性情究竟对应了当今都市时尚中怎样的千类肌肤。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以《石头记》为镜,我们来为自己的身体做一场华丽的红楼梦。

林黛玉――心“静”自然靓

“孤标敖世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见惯了林妹妹的小性子和柔弱骨,但真正属于黛玉的却是她的逸才仙品和那骨子里透出的要强劲儿。

美体要领 黛玉MM身体虚弱,且经常为一点小事劳神伤气,对于现世林妹妹们来说,最重要的无疑是学会自我解压,选择含薰衣草、洋甘菊的舒缓精油,能很好地舒缓身心,解除职场疲惫。

美体札记

1 按摩可以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并且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从而牵拉肌束,使之放松,气血通畅,使肌肉从紧张状态中放松下来;

2 最好选在洗澡后临睡前进行按摩,这样有利于提高夜间睡眠质量,让你第二天起床时疲劳全消。

推荐 皇室洋甘菊精油 减轻心理负担,令人闻之放松。

探春――理财先理“神”

探春是大观园众女子里的王者。在凤姐生病时,她和宝钗、李纨来管事,竟然驾轻就熟,毫不手软,真真是个天生的管理型人才了。

美体要领 临危受命,却能工作井井有条理,远嫁他乡,确要历经舟车劳苦。如果是在今天,习惯了职场挑战和空中生活的你,是不是最希望有个能提神醒脑的家伙相伴左右呢,具有薄荷成分的精油应当是你的不二之选。

美体札记

1 薄荷精油能提神醒脑,提升脑部反应力,迷迭香精油能加强个人神经系统功能,令人精神集中,尤加利精油能提振精神,舒缓疲惫感,适合在办公室或是长途旅行时带在身边;

2 使用时切记精油浓度不能太高,防止夜晚失眠。

推荐 美体小铺薄荷精油 抗菌,振奋精神。

湘云――雕出好身形

醉酒后缱绻花丛,堪称是与黛玉葬花完全不相伯仲的经典画面。性格洒脱、才华横溢,大气自然,这样的奇女子如果是在今天,也断然是个相当了得的职场白骨精。

美体要领 这个年龄段的女人,也就是所谓的80后们,她们身上更多的带着时尚的烙印,最最渴望拥有魔鬼身材,所以,能够雕塑完美的体形的精油,自然成为她们最受追捧的美体产品。

美体札记

1 含杜松、葡萄柚、百里香、丝柏、佛手柑、金果木油、荷荷巴油成分的精油可消耗身体脂肪、排出多余水分,帮助雕塑体形;

2 皮肤通过吸收有效成分,使皮下组织释放热量,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

推荐 原美财富精油 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速代谢,轻松雕塑优美体线。

凤姐――美由“内”而外

提到凤姐,众人脑中一定全是邓捷嬉笑怒骂的动人神采,还有那股子精明劲儿。身量苗条,体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样的女人,如果生在今天,不知道要让多少职场男人汗颜。

美体要领 凤姐是红楼梦中最典型的女强人,处于事业、家庭的巅峰时期,而这类群体也正是30岁左右女性身体的危险时期,建议经常使用内分泌调理精油。

美体札记

1 内分泌失调会导致皮肤灰暗、皱纹、暗疮、长斑、过小等女性危机出现;

2 天竺葵具调节荷尔蒙功效,依兰则能平衡荷尔蒙、调理生殖系统、保持胸部坚挺。

推荐 佰草集天竺葵芳香精华油 有助调节荷尔蒙,调节循环系统。

薛宝钗――肌非雪胜雪

博学,文雅而沉着,含蓄而浑厚。宝姐姐肌骨莹润,举止娴雅,是不事精致雕琢,自有富贵逼人气质的女子。

美体要领 宝姐姐最令人艳羡的就是那丰泽的肌肤了,要想练成那般的功力,补水和保湿两功夫须齐做足。

美体札记

1 补水是直接补给肌肤角质层细胞以所需要的水分,滋润肌肤的同时,更可改善微循环,增强肌肤滋润度。保湿是防止肌肤水分的蒸发,不能解决肌肤的缺水问题;

2 肌肤含水量的下滑直接导致了肌肤干燥、发黄、发暗、肌肤无光泽等现象。所以必须重视肌肤缺水问题,尤其在秋冬季,更要重视肌肤的补水保湿。

推荐 欧莱雅丝柔润体乳 富含肌肤保湿因子,能瞬间滋润肌肤,减少肌肤水分流失,保持肌肤自然水润状态,光滑并柔软肌肤,触感如丝般轻滑温软。

李纨――重展青春颜

海棠社初建,怡红寿宴,无不操持得妥妥当当,气氛融融洽洽。可欢乐背后,她还是有独守空房的寂寞,日渐衰老的萧索。

美体要领 对于她来说,激发身体活力,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就是重展人生新颜的钥匙。

美体札记

1 磨砂,不仅能够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还能使皮肤呼吸顺畅,健康红润,但要注意选择粒子轻柔的产品。

2 冬季来临时,无论清洁品还是护肤品都应选择滋养型。具有滋润效果的浴盐,有非常高的滋润度,还会让血液循环加快。

推荐 佰草集全身去角质水晶喱 蕴含当归、白芨等中草药精华。绿色磨砂微粒,温和去除肌肤表面死皮,配合当归等中草药精华,能深入润泽肌肤,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使肌肤保持年轻娇嫩,光滑无瑕。

妙玉――欲洁先清“毒”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总觉得妙玉实在是离一个出家人的境界差得老远。那身装扮最大的作用,也不过是平添了她出世的缥缈气质。最灿烂的季节里,独守庵室的她,是否也想过像窗外梅花凌寒独自开。

美体要领 这一类的女子,多数因不得志而郁郁寡欢,因此体内很容易堆积毒素,造成肤色暗沉,光泽全无。如果你也有相同的症状,排毒必须赶快提上日程。

美体札记

1 大运动量的活动,会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在不断喝水不断出汗的同时,身体的毒素就会随着汗液同时排出;

2 含海洋成分的沐浴产品可以帮助身体排除毒素,用蒸气与喷淋交替作用,让全身的毛孔张开,这时就会汗如雨下,皮肤排出体内有毒物质的同时,还能充分吸收营养成分。

推荐 美肌娜滋润舒爽沐浴露 独特海洋深层水配方,清爽舒适,极强的渗透性,瞬间渗透至肌肤真皮层,深层排出毒素;并全面补充肌肤所需的水分及营养,让肌肤光泽透出来。

元春――把住时光关

宝玉的才学,曾是她手把手教会。但是一入宫门深似海,去了那见不得人的地方,还要抗衡后宫的争斗,还要抗衡岁月对美的侵蚀。

美体要领 那无数个看不见的岁月,就像看不见的空气,浑然不觉中,你的肌肤被氧化了,不妨选择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产品,牢牢为肌肤把住时光关。

美体札记

1 人体内类胡萝卜素水平是人体总抗氧化状态的敏感指标,主要存在于血液、脂肪和肝脏内,也存在于皮肤的表皮和角质层内。

2 维E有‘青春素’的美称,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并促进皮肤组织的血液循环。

推荐 玉兰油水润柔嫩全身护理沐浴乳 注入特别的玉兰油面部护理精华成分,将玉兰油面部护理技术应用到全身,特别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他命E,柔嫩身体肌肤的同时延缓衰老。

迎春――逃离水桶腰

淡淡的来,淡淡的去,淡淡的嫁人,淡淡的被数落,淡淡的回娘家倾诉几句,甚至死了,也没有在众人心里惊起怎样的波澜。“二木头”到底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求安慰,还是另有心事不予人知?

美体要领 这样的女人因为常为人忽略,便放弃了对魔鬼身材的追求,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快别傻了,容貌不美丽也许不是你的责任,但是一旦沦为水桶腰,那就真正是你的罪过了。

美体札记 妊娠纹是一个最常见的皮肤膨胀纹,它并不是孕妇的特产,当腰腹部不断膨胀,使得该处皮肤过度伸张,皮下的很多胶原纤维就会被“拉断”,形成一种特殊类型的疤痕。

推荐 薇姿腹部除纹按摩霜 使腰腹肌肤更紧实,明显淡化腰腹处已经出现的伸展纹,缩小纹路范围。

惜春――美丽最要“颈”

当最应该绽放美丽的时候,却遭遇到贾府的日渐衰落。林姐姐死了,迎春姐姐也死了,湘云姐姐成了寡妇,探春姐姐远嫁他乡,纵使命运多舛,你们尚且爱过恨过风流过,现在剩我一个,心腹话儿向谁说。

美体要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今天的白领们平日里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办公,颈部肌肤也同样很容易疲劳,从而过早出现恼人的颈纹。

美体札记

1 颈部使用的保养品要选择专门为颈部设计的颈霜,因为颈霜通常具有收紧的功能,质地比较滋润适合长时间按摩,同时也不会对敏感皮肤造成负担;

2 颈部按摩时力度要尽量放轻柔。将颈霜均匀涂抹在颈部,双手手指稍稍用力往上提拉松弛的肌肉,手掌从颈部近肩往上按至下颚,以舒缓肌肤下坠情况,双手置于颈背肌部,缓而有节奏地揉至双肩。

推荐 佰草集颈霜 细致柔和,帮助肌肤吸收和维持充足的水分,营养和氧气,有效紧实颈部肌肤,显著改善颈部肌肤松弛现象,并帮助延缓皱纹的产生,使颈部肌肤有弹性,平实和细致。

秦可卿――“纤”来去橙皮

印象中的秦可卿总是不够鲜活,但这个宝玉的“神仙姐姐”,想来也是自有一副仙骨的,不然怎么入得了万花丛中打滚的宝玉哥哥的眼。

美体要领 可卿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可能仅仅是一个轮廓,倒是书中借贾母的眼,对这个早去的姐姐做了最明白的描述:“生得袅娜纤巧,行事温柔和平”,想她必是很懂纤体之道的,像橘皮之类的小case,应该是不在话下吧。

美体札记

1 做轻松可以燃烧脂肪的有氧运动,来加速血液的循环。例如骑脚踏车、慢跑、跳绳、跳韵律舞或是游泳等等,不要做锻炼肌肉的重量训练;

2 控制脂肪细胞大小,要选择适合的减肥产品,例如咖啡因、植物精华如海藻、绿茶、银杏、七叶树等,这些都是改善橘皮组织的最佳成分,要耐心地使用至少一个月以上。

推荐 DR.OGUMA紧体霜 富含乳油木果油、夏威夷果油、古巴那萃取物、茶碱提取物、咖啡因提取物、常春藤萃取液、小黄瓜萃取液,促进肌肤微循环,有效防治橘皮出现。

巧姐――曲线是王道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找个小孩演演就得,从她身上挖掘出意义很是牵强。但年小力薄她在贾府“脉脉不得语”的状态也与上面几位阿姨差相仿佛,所以归于此类。

美体要领 从大富人家的小姐,到贫家的农妇。巧姐的经历让人唏嘘不已。而今天,如果你也经历了职场的变动和心理的落差,美体的最大危机便是身材走样,切记女人的要义就是曲线曲线再曲线。

美体札记 瑜伽能让身体固本强神、舒筋活络,在不知不觉中保持优雅紧致的身形。

十二金钗篇3

雾里藏花,香遗哪处,悬念几多迷惑。媚态娇生,胜似楚宫秦娜。绔夫劣,百转愁肠,色翁悖,贤媳难做。渐消容聚虑成痨,丽人常在锦床卧。

??疯颠焦大醉诌,公父儿媳暧昧,言词龌龊。宝玉贪眠,侄妇玉床幽涩。惜哉可卿奈嗟何,孽情已尽还冥国。叹佳人死后封爵,未观皇诰册。

十二金钗篇4

《红楼梦》四十五回,蘅芜院的婆子来送燕窝: 

黛玉道:“回去说‘费心’。命她外头坐了吃茶。婆子笑道:不吃茶了,我还有事呢。”黛玉笑道:“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婆子笑道:“……。”黛玉听说笑道:“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命人给她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 

这首先看出黛玉说话、做事很得体,懂得人情世故的。有些人说黛玉不懂人情事故是不太恰当了。她只是看不惯人情世故中阴暗、丑陋的一面罢了。如在周瑞家的送宫花时她说是别人挑剩的,只是住在别人家的敏感而已。周瑞家的也确实考虑不周,顺道送,但黛玉那时还是亲戚(父亲尚未去世),应该先送给她的。这次是宝钗派人送燕窝,不能薄了宝钗的脸面。道谢,赏钱,丝毫没有贵族小姐的架子。 

其次,可以看出黛玉的金钱观。给赏钱,而且给的还不少。“几百钱”,肯定不会是一百。那时的“几百钱”是个什么概念?第六十一回,厨房柳家的说里面厨房四五十人,一日“一吊钱的菜蔬”(鸡、鸭、肉另给),一吊钱,是一千个制钱。柳家的抱怨不够,但不会太不够,贾家不会让少爷小姐嘴上受屈。因为后来柳家的还说,探春、宝钗要吃炒枸杞芽,拿五百个钱给她,她不收,说“三二十个钱的事,还预备的起”。二十七回探春让宝玉买新鲜玩意儿,宝玉说拿五百钱给小子们,能拉一车。可见,几百钱的赏钱不是个小数目。 

这次是正面描写,还有一次侧面描写。二十六回,怡红院小丫头佳蕙去给黛玉送茶叶,“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佳蕙对红玉说) 

这就是黛玉对金钱的态度。大方,大家闺秀的气派。提到黛玉,往往就要扯上宝钗。有人说宝钗也很大方。但宝钗的大方是有前提的,就是看对谁。对自己有用的人,一定要大方。黛玉,老祖宗的心肝肉;湘云,老祖宗的娘家侄孙女;邢岫烟,更是薛家没过门的媳妇。对这些人,不计较金钱。五十七回,宝钗与岫烟谈话,岫烟说常拿钱给迎春房里的“妈妈丫头”“打酒买点心吃”,宝钗叫她“不用白给那些人东西吃”。道理虽如此,但听着有点不像一贯“温柔敦厚”的宝钗了。这就是宝钗的金钱观,钱要花在有用的地方,该出手时再出手。探春理家,兴利除弊的时候,宝钗“小惠全大体”,并不表明她比探春聪明,只是说她比探春更懂得人情世故,懂得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罢了,而且——反正不是她的钱。宝钗给人的印象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仔细推究起来,宝钗无论对金钱,还是对人、事,都有些市侩气,不是典型的大家闺秀。 

小说里还提到李纨对钱的态度。她提议凑诗社时,让宝玉、探春、黛玉甚至宝钗四人,“每人一两银子”,“总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而黛玉在七十回起诗社时,预备几色果点,没提到收钱。当然,芦雪庵联诗人多,费用大些,可王熙凤在开玩笑地同李纨算帐时说她“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诗社又不常起,她自己完全出得起这个钱,但不愿全出,填上一、二两还可以。可见李纨有点小气。黛玉可“一无所有”的。 

十二金钗篇5

人与人、人与天地万物的相逢,都是冥冥中的因缘际会。缘分本不可言说,有时也会凭借具体的信物传递一份情意与承诺,一刹,或者一生。

“信”,《说文解字》中释为:诚也。从人从言,也即人言为信,最初的含义是指人们在祭祀上天和祖先时所说的诚实不欺的言语,必须俯仰无愧天地。“信”,作为礼仪之本,要重视它,许下的承诺要兑现。《贾子・道术》中也说:期果言当谓之信,诚信之言,当一诺千金。而“信物”便是“信”的凭证物品,是人与人之间,人与天之间履行“信”的承载物,授者寄之以情,承者交之以心。

有情人之间的信物,最好是随身甚至贴身的,能够睹物思人,可以物我不分,只盼朝暮伴君,相期终始。汉代繁钦《定情诗》有云:“何以结相於,金薄画搔头;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说的是簪钗之物,既能结同心,又能慰别离。李渔说:“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簪钗贴近于身体发肤,日夕耳鬓厮磨,沉醉柔乡,而其整体形制,又像是决绝的利器,有种“美人如玉剑如虹”的浓情缱绻与冷艳痴绝。《汉乐府》诗“有所思”云:“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两情相悦时,珍爱的簪钗如影随身,而“闻君有他心”,则“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这就是颇费思量的爱情,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簪与钗,虽然都起到贯连固定髻鬟的作用,其实是有区分的。简单地说,簪的本名叫做“笄”,一般作成一股。而发钗则作成双股或多股。古时女子插“笄”,被视为标志成年的人生大事,还需要举行仪式,称为“笄礼”,如此光明美好。簪钗本身就是实用与美的结合。

乾隆皇帝为母亲办六十大寿时,在恭进的寿礼中,仅簪子一项,就有日永琴书簪、梅英采胜簪、瑶池清供边花、卿云拥福簪、绿雪含芳簪等等风雅的名称。感觉配簪钗的女子,芳华长驻,宠爱在身,永不老去。与世间灵秀女子最气息相近的饰物,也最接近爱情的信物,大概就是簪钗了吧。

钿合金钗寄将去

高濂的《玉簪记》里,有一支玉簪贯穿的姻缘前定的故事,十分美妙。南宋时候,潭州姑娘陈娇莲因战乱流落金陵,在女贞观当了道姑,改名妙常。书生潘必正考试落第,因其姑母为女贞观观主,便前来投靠,暂寓观中。一日,妙常在佛殿见到潘必正,便煮了香茗,邀潘清谈。妙常奏琴,潘以情挑之,你侬我侬。后来陈因相思在云房写出心事,偶然被潘看到,两人互通款曲。然而好事多磨,姑母发现后强行催逼侄儿再次赴试,并亲自送他登舟启航。妙常闻讯赶到秋江畔,而海天空阔,惶急无计。幸而遇到一位老艄公,得其帮助,坐上小舟追到江心得以相会。她当场以凤簪相赠订盟,潘生回赠鸳鸯扇坠,相泣而别。等潘生进士及第衣锦荣归,才知他的父亲曾替他订婚,妙常居然就是自己的未婚妻,凤簪和扇坠则是当初订婚之物。

另一个簪子的故事却那么清冷决绝。失败后,慈禧将光绪囚禁于瀛台。一日隆裕皇后去看光绪。光绪并不喜欢她,两人虽是名义上的夫妻,却没有夫妻的情分。光绪甚至没有回头,连说两次“跪安吧”。隆裕进退难安,光绪便回身推她出门,因用力过大,碰下了隆裕头上的玉簪,掉地摔成两半。这支头簪是乾隆的遗物,由慈禧传给隆裕。隆裕向慈禧哭诉,慈禧大怒,从此更是严加看管光绪,送馊饭、喂凉汤,一支玉簪成为二人彻底决裂的导火索,也寄寓了各人的爱恨情仇。

比起单股的簪子,钗则有双股或多股,更容易成为聚散离合的见证。古时相恋双方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重逢时合一。诗词中常见这种深情浪漫又幽怨凄清的表述,如宋代吴潜《蝶恋花・吴中赵园》词:“镜断钗分何处续,伤心芳草庭前绿”;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有“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纳兰性德词记“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等。分钗那一霎,定是柔肠百转,因为风云易变,前途未卜,君问归期未有期。也可能归来之日,春风依旧,而人面不知何处去了。

人生恍然如梦,有时幸福需要浓墨重彩的证明,连寄情的钿钗,也要用繁华绮丽的装饰来表现存在的价值。唐陆龟蒙《小名录》记载南朝时,少帝萧宝卷专宠淑妃潘玉儿,为玉儿建起神仙、永寿、玉寿三殿,用金壁加以装饰,窗户间都画着神仙。又命人将黄金锤揲成莲花贴在地上,让潘玉儿行走时步步生莲。玉儿出身市井,萧宝卷为让她重温旧梦,特意在皇宫中搭建市集,为了真实再现市井生活,动用了数千宫人。多情的少帝还曾为她购置一支极尽奢华的九鸾琥珀钗,价值一百七十万钱,作为定情的信物。这样一位历史上公认的红颜祸水,当南齐灭亡后,梁武帝萧衍打算将她许给大将田安时,玉儿竟说出了一番有气节的话,令人刮目相看:“昔者见遇时主,今岂下匹非类。死而后已,义不受辱。”便自缢身亡。苏轼的一句“玉奴终不负东昏”,也给了她一个正面的评价。据说玉儿的九鸾琥珀钗辗转流传到唐朝时,归唐懿宗的掌上明珠同昌公主所有,同昌公主年轻夭亡后,这支宝钗也就不知所终了。虽仅是一件俗物,却承载过无限浓情与唏嘘,这满目珠翠,见证过地久天长的誓言,也映射着冷冷的刀光剑影。

潘玉儿最终没有辜负信誓,为心中的爱人抛舍了性命。她也应该明了,一件信物的贵重与否,不在于表面的价值,而在于人心。元人柯丹邱所作《荆钗记》里,钱玉莲拒绝巨富孙汝权的求婚,宁肯嫁给以寒碜的“荆钗”为聘的温州穷书生王十朋。后来王十朋中了状元,因坚拒万俟丞相逼婚,被派往荒僻的地方任职。孙汝权暗自更改王十朋的家书为“休书”,哄骗玉莲上当r钱玉莲的后母也逼她改嫁,玉莲不从,投河自尽,幸遇救。经过种种曲折,王、钱二人终得团圆,共享富贵。而玉莲头上所戴的,一直是那枚作为最初信物的荆钗,从青春走到白发。

凤钗凤簪化烟云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描述了关于钿钗的最为伤情的结果:“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一时间物是人非,钿钗如昨,山盟海誓犹在耳畔,人却阴阳悬隔,再深沉的誓言便也幻作烟云字了。儿女私情抵不过家国运命,“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唯留一声叹息。

动荡时代中的浩瀚情爱,总令人动容。朋友云开曾在老银网站看到一个凤钗,觉得样子好看便和商家议定以95元包邮买下。然到手那一刻,并不喜欢,觉得黑古漆像是过了头,有点黑塑料的感觉,想退。卖家说他是广东山的渔民,捕鱼同时会带出些沉落在深海的东西。他特地拿了个出水的银钱币,以示包浆颜色一样。云开把它丢在盒子里,不多记挂。有天无意间和一位专业藏友说了下凤钗的样子,藏友忙让她拍个实物照片,看毕惊呼,这是个罕见的完美的宋钗啊,安徽博物馆也有类似的东西,且还是残的。

十二金钗篇6

1、贾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林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

2、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薛宝钗、史湘云、李纨、王熙凤、巧姐、妙玉、秦可卿和林黛玉十二人前世为金陵十二钗,来自于太虚幻境;

3、香菱前世位居金陵十二钗副册;

4、晴雯和袭人前世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十二金钗篇7

一、对《金钗记》曲牌的认识

《金钗记》1975年出土于广东省潮安县一座明代墓葬中,戏文是明代宣德年间(1431、1432年)的抄本,共有戏文六十七出,还附有锣鼓经和南散曲,学界普遍认为是宋元南戏在潮州的新编本,也是明代初年潮州有南戏演出活动的例证。在《金钗记》戏文出土发现之前,1967年上海嘉定县墓地发现了明代成化年间刊印的《白兔记》戏文,备受学界重视。而1975年《金钗记》手抄本戏文的发现,更加珍贵。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写到:“这一册宣德六、七年间写本的《金钗记》,早于成化本三十余年,而且还是手写本,不是刊刻,这才真正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戏文写本,其价值可想而知。”①

《金钗记》全称是《新编全像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正字”说明当时的艺人用的是中原音韵,还不是用当地潮州的方言来演唱。

《金钗记》是南戏戏文,南戏起源于北宋浙江东部温州的民间,音乐主要来源于当时南方流行的民间小曲以及歌谣,还有词调和歌舞大曲的音乐等等,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 南戏,“本宋元词,益已里巷歌谣。”《金钗记》全剧以宋元词为主,一百字以上称为长调,三十字以内称为短调,两者之间成为中调。词牌以前无联系,词牌进入戏曲以后有个过程,慢慢演化成一种戏文的结构,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散―慢―中―快―散的结构。《金钗记》按照戏曲结构的规律来规范。如序、引、令都是比较散的,慢放在第二段,曲牌可反复演唱,慢之后就是过曲,有多种形式,可一个曲牌反复演唱,形成类似AA1A2……结构,也可以两个曲牌反复交替形成类似ABAB……结构,还可以形成类似ABAB1AB2AB3……结构,最后一般有尾声。

《金钗记》全剧戏文共六十七出,所用曲牌一百余个,每出有的是单个的曲牌,有的是曲牌连缀体结构。全剧的曲牌构成以南曲为主,根据剧情、人物性格的变化吸收了部分北曲曲牌。曲牌来源也很多样,在一百多个曲牌中,有的来源于民谣小曲,如[排歌]、[太平歌]、[六幺歌]、[孝顺歌]、[散花歌];有的来源于小令,如[梁州令]、[蛮牌令]、[浆水令];还有的来源于唐大曲如[梁州序]、[惜奴娇序]等。因为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所用的音乐也是丰富多彩的,如要表现佛堂的音乐,用一般的曲牌很难实现,需要用专门的乐曲来表现,如[金字经]。

《金钗记》是南戏的演出本,同南戏的戏文体制一样,在第一出中是末角的道白,且没有演唱,一般叙述整个剧情的梗概。如“(白)众子弟们,今夜搬甚传奇?(内应)今夜搬刘希必刘金钗记。”点出演出的剧目,之后再简短概括剧情。正式的演唱是在第二出,一般都是小生先唱,这也是南戏的特点。如在第二出,由小生先唱曲牌[伍供养],可见,当时艺人遵守南戏的表演体制。这也是艺人们搬演的是南戏的例证。

在南戏中,在一曲牌的后面,唱同样的曲牌,称为[前腔]。[前腔]可多可少,有的用一个,有的可多次重复使用。《金钗记》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般[前腔]遵守前面曲牌的词格和音乐,而在实际的演出中,艺人会临时增减字句,词格会变化,音乐上也会有一定的区别和变化,这都是艺人在演出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如《金钗记》在第十四出②:

[斗宝蟾] 年老掌理朝政,念吾家累代簪婴,想荣华富贵,皆因前定。孩儿,只愁你配亲恩缘事未成,算人生配合夫妻皆前定。

[前腔]尊亲听奴拜禀,奴似奇花初开,含笑秀英,向东风未许轻吹,难为爹爹命可从,奴家未感专。

[前腔]娘行玉体花荣,嫩玉娇香,美貌聪俊,上楼中必遇知音情遣。鸳帷鸾凤枕,罗带绾同心。

[前腔]听禀采楼妆成,罗绮四围,采结相映,似蓬莱情接灿云仙境,择定来朝探信音,蓝桥路儿近。

三个[前腔]从词格和韵脚看,显然用的都是同样的曲牌,然而,词格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化,每一句的字数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判断音乐也是有变化的。从曲牌音乐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在演出中,艺人们不是墨守成规的。反映了艺人们在演出中的实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演出场景。

二、关于“合”、“合前”

“合”是南戏的一种演唱方式,是演唱者在唱完一段以后,有人声相和的、类似于补充的一种演唱形式。“合前”完全是重复“合”的唱词和音乐,它们之间往往还有其它曲牌或者有道白。在《金钗记》戏文中,常有“合”、“合前”等字样。值得重视的是,这种演唱形式在潮剧音乐中还能发现它的踪迹。例如在潮剧《蔡伯喈•勒路》赵五娘[旦]中的一段唱腔(谱略)“受寒风万里奔波”(黄玉斗传腔,苏进成记谱,黄少妮演唱)

合:(词)我那悲伤+(过门)+悲伤。每傍白雪伴月眠,孤单,虫声野色动凄凉+(过门)+凄凉野色动凄凉+(过门)。

(白):妾身赵氏五娘,自从辞别太公。……

合前:(词)我那悲伤+(过门)+悲伤。每傍白雪伴月眠,孤单,虫声野色动凄凉+(过门)+凄凉野色动凄凉+(过门)。

在潮剧的这个唱段中,“合”、“合前”在词格和音乐上完全是一样的,和南戏的演唱体制完全相同。可以看出,潮剧从南戏中汲取了营养,继承了南戏的演唱形式,这对研究古代南戏和潮剧的关系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关于“哩觥鼻

戏曲是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音乐来源也是十分多样的。在《金钗记》的第四出、第三十二出、第四十出三次出现“哩觥,每一段数字不等,是这几个字不规则顺序的排列,少十几字,多则数十字。它的出现,曾引起不少学者注意,饶宗颐先生曾经认为“哩觥笔且恢稚裰,也有学者对此做过专题论述③。就这个问题,我曾经求教于潮剧音乐研究的专家,得到一个与此有关的亲身经历④。在福建提线木偶剧团,演戏的人称为先生,这在一般的剧团是很少见到的。先生为一种尊称,一般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有可能被称为先生。剧团在每次演出的时候,有拜“相公爷”的风俗习惯,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祭拜祖先的仪式。值得注意的是,在祭拜的过程中,他们唱的也是“哩觥鼻,祈求保佑平安。过去演戏、唱戏的人往往处于社会的底层,不受尊重。但据剧团的人讲,他们的祖上并不是职业演戏的,是一种业余爱好,是有身份的人。从讲话的人的语气和自豪的表情来看,他们是深以为荣的。因此,他们所唱“哩觥,也是非常庄重和虔诚的。

祭拜的过程大有讲究:剧团团长首先讲话,其意思是祭拜相公爷,不是迷信,要把木偶戏发扬下去,把它搞好。紧接着打锣鼓,吹唢呐。有意思的是祭拜时,团长要求所有的人,包括来看的人都要参加。团长、行政骨干每人一根香,行三跪九叩礼;主要演员一跪三叩,一般人员一跪一叩。完了之后还要演相公爷的故事,用戏来纪念他。最后还要烧掉叠成金元宝的纸钱。整个祭拜仪式用全团最优秀、技艺最高的人来负责祭拜。

从这个过程来看,这是类似于宗教中庄严、肃穆的祭祀仪式。不只是闽南,在粤东潮汕地区,也有祭祀祖先的传统,有家庭式的,也有家族式的,而且这种传统至今延续。福建提线木偶剧团的拜相公爷活动,化为一种仪式,一种非常虔诚的敬重祖师爷的意识,尊重传统,成为人们心灵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精神信仰。而“哩觥毖莩无疑是这种信仰的载体,成为一种神圣的带有象征剧团身份的、具有名片功能色彩的招牌符号。

四、关于[十二拍]

[十二拍]在《金钗记》中是一个特殊部分,它出现在第六十出。这是一个比较长的唱段,生白和旦唱交替出现,演唱是规整的七字句,基本是四句一段。[十二拍]并非是一个曲牌名,在潮州歌册中有类似的结构。《金钗记》全剧共有六十七出,此出已临近剧末。从演唱内容来看,借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特别是旦之口,把整个剧情复述了一遍。从整剧来审视,此出已经临近戏文结尾,似乎没有必要用这么大的篇幅来演唱故事的梗概。我们知道,当时在本地唱的还是南戏,是用正字(中原官话)来进行演出,普通群众一般是听不懂正音的。一般情况下,戏曲到一个地方,有一个基本的原则,要让观众看得懂,听得明白。南戏用的是中州音韵,潮州的群众未必都懂,失去了听众,就失去了市场,演戏就没有任何意义。怎样让观众接受戏曲?戏班怎样立足?让群众接受,就要经过一个“易语而歌”的阶段。因此,这一段有可能是剧团为了演出的需要,用当地潮州方言演唱。有专家已经从本段戏文用韵情况,与本地潮州民间说唱形式――潮州歌册关系等诸方面,做了论证⑤。潮州歌册是潮州地区广大妇女喜爱的、广泛演唱的一种艺术形式,表达普通群众生活、情感的各个方面。《金钗记》编写者廖仲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非常懂得戏曲的群众性,大胆地采用了群众听得懂的潮州歌册的方式创作了[十二拍]。这也形成了一种演唱的体裁,类似潮剧中的锦出戏,用一段就可以浓缩整个剧情。我们也从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南戏在实际的演出中是入乡随俗的,部分地方很可能用潮语演唱,吸收当地民间音乐,为潮剧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五、关于三棒鼓和得胜鼓

《金钗记》记写了三棒鼓和得胜鼓的锣鼓经。三棒鼓是一种技艺性的歌舞、曲艺,历史悠久。有一人、两人表演两种形式,所用乐器为鼓和锣。令人惊奇的是,《金钗记》中记写的方式为打击乐器的发音的谐音,“先点鼓边三下。……征冬冬征。……独b独bb独,征冬冬冬。”是小锣发出的声音,冬是小鼓发出的声音,征是锣鼓一起演奏的音色,独b是一只手在鼓面上压住鼓锤,一手敲击产生的音色。三棒鼓是一类似杂耍的表演节目,可能是演戏中间休息临时插演的小节目,起到活跃气氛作用。得胜鼓也是乐器演奏谐音的记写:“角贡正。角角贡正。角角角贡正。……”其中角为敲击鼓边,贡为敲击鼓面,正为锣鼓一齐下。其谐音属于潮州大锣鼓的音色,节奏铿锵,气势恢弘,现在潮剧中保留了大锣鼓的形式。这种谐音记写方式可谓独特,不仅使我们知道所用打击乐器的种类和音色,也能大概知道锣鼓的节奏,两段锣鼓经充分展示戏文编写者的聪明才智。

《金钗记》是南戏在潮州的手抄本。明墓的出土使它重见天日。它又是难得的演出本,给我们提供很多音乐信息,我们从戏文中可以感受五百年前真实的戏剧演出场面,虽然由于客观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我们无法听到或者看到真实的演唱,但古人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曾经说“传统是一条河流”,我们从现在潮剧的音乐中也能找到南戏的影响。正如很多地方戏曲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一样,南戏正是粤东地区活跃的潮剧的源头,在《金钗记》阶段,略现端倪。随着时代的发展,潮州的艺人不断吸取养料,把当时各个时期流行的弋阳腔、青阳腔、梆子腔、民间小调、潮州歌册等等吸收进来,逐渐形成受到广大粤东群众喜闻乐见的潮剧。《明本戏文五种》的戏文给我们记录一个从正字的《金钗记》开始,逐渐过渡到潮泉雅调,再到潮调,一个戏曲品种逐渐地方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此书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有价值的音乐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是潮剧在形成过程中极其宝贵的历史见证。

①陈历明、林淳钧 《明本潮州戏文论文集》,香港:艺苑出版社2001年版。

②陈历明《金钗记及其研究》之下卷《刘希必金钗记》重校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③孙星群《佛经与传统音乐中的“哩觥薄,《中国音乐》 2008年第4期第102―110页。

④2009年2月访问广东省潮剧院潮剧音乐研究专家郑志伟先生。

⑤郑志伟《略论潮州古戏文曲腔的演进》,第五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汕头大学图书馆特藏部内部资料。

十二金钗篇8

关键词:荆钗记;研究;综述

《荆钗记》居四大南戏之首,自1980年以来的研究论文虽然不多,但是却涉及到了研究的许多方面,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对《荆钗记》的研究作以综述:版本、作者、本事、主题、结构、形象、艺术、改编。

一、关于版本研究

俞为民在其《的作者与版本考述》中认为,《荆钗记》现有全本流存的共有六种,皆为明刊本,分别是题作《影钞新刻元本王状元荆钗记》的嘉靖姑苏叶氏刻本、题作《新刻出像音注节义荆钗记》的万历金陵唐氏富春堂刻本、题作《重校古荆钗记》的万历金陵陈氏继志斋刻本、题作《李卓吾先生批评古本荆钗记》的万历刻本、题作《屠赤水先生批评古本荆钗记》的万历刻本、题作《荆钗记定本》的毛氏汲古阁刻本。他将这六种版本按时代的先后、与元本的关系以及具体曲文划分为两个系统,即影钞本为一个系统,其余五本则为另一个系统。他还指出,两个系统之间有着承继关系,并比较了两个系统的版本在剧本形式、曲调形式、语言风格、场次安排及故事情节上的差异。

接着,他又指出,在上述六种版本以外,还有另一类明刊本,是收入《风月锦囊》之中题作《摘汇奇妙戏式全家锦囊荆钗》的节选本。

接着,他又列出了全本之外收录有《荆钗记》单出的明清折子戏选集,他将这些选集列表作以汇总。

吴琨在其硕士论文《论及其传播》中也讨论了《荆钗记》的版本问题,他认为流传的全本《荆钗记》主要有八个版本,除了俞为民先生在其《的作者与版本考述》中论及的几种外,还有明万历十三年题作《新刊重订出相附释标注节义荆钗记》的金陵世德堂刻本。接着他又列出了明清曲选中散出的《荆钗记》以及收录有《荆钗记》散出的曲谱。

二、关于作者研究

关于《荆钗记》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李景云、吴门学究敬先书会柯丹邱、朱权、温泉子等,均未成定论。

俞为民在其《的作者与版本考述》中认为《荆钗记》的作者为宋元时人。他举了三条理由:一是《南词叙录》将《荆钗记》列入“宋元旧篇”之中,而在“本朝(明)传奇”中,也列有《王十朋荆钗记》一目,且注为“李景云编”。由于李景云为元代人,而他的《荆钗记》又是根据前人的《荆钗记》而改编的,所以作“宋元旧篇”《荆钗记》的作者当然又在李景云之前了,不可能是李景云之后的朱权。二是《南曲九宫正始》之中所引录《王十朋》的曲文,都题作“元传奇”。三是四大南戏除《荆钗记》之外的三种都是宋元时期的作品,所以位于四大南戏之首的《荆钗记》,产生年代肯定不会比其他三种晚。他的结论是:《荆钗记》的作者为宋元时人。这里俞为民先生论证了作者的年代,但也未指出作者具体是谁。

侯百朋在其《从方言俚语谈的作者》中认为,《荆钗记》的初作者,只能是温州的书会才人。这里也只是论及了作者的籍贯和职业,并未指出作者具体是谁。

三、关于本事研究

钱志熙在其《王十朋与本事之谜》中列出了流行的三种说法:一是因王十朋的弹劫而罢相的史浩子侄衔怨编造的;二是陈留人报复永嘉人之说;三是说钱玉莲和孙汝权都确有其人。最后他指出:上述三种说法……它们有可能都是虚构出来的。当然,也有可能都是有事实依据的。而且至少有两种是可以同时存在。也就是王十朋或许真有类似的故事发生,被史浩子侄所利用,编写传奇,添油加醋。也许,这永远是戏剧史的一个谜。

四、关于主题研究

赵景深在其《谈》中认为,《荆钗记》是在突出封建社会的婚姻悲剧,同时它又揭露了一些有关封建制度的本质的东西。例如它批判了当时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批判了继母对前妻子女虐待的这一不合理现象,同时它又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和社会恶势力改人民带来的危害。

徐祝庆、马美信在其《关于的评价问题》中则认为,《荆钗记》实质上是一首封建道德胜利的赞歌。

金宁芬在其《略谈的主题思想及艺术成就》中则认为,《荆钗记》歌颂了爱情的胜利,歌颂了为了爱情而与社会恶势力反抗的精神,并揭露了权相富豪的横行不法与贪财爱利之徒的低劣卑下,并激励人民为了自己的爱情进行不屈的斗争。

李国显、夏洁在其《伦理道德下蕴涵的悲剧精神——新解》中认为,《荆钗记》是在表现敢于反抗的悲剧精神。“将文作赋,虽无好句,自有奇功”,《荆钗记》写作的目的就是期待奇功。当时读书人的理想都是出仕,而当时的环境让他的理想难以实现,所以他便借此抒发对社会的不满。

五、关于结构研究

金夕中在其《浅谈的结构艺术》中认为,《荆钗记》在结构上最显著的持点是主线突出,简洁凝炼……在结构方面的成功,还在于非常巧妙地组织戏剧冲突……在结构上的另一个持色是针线细密,结体谨严……《荆钗记》在结构上也有它的缺点。这主要表现在戏的后半部后劲不足,有嫌拖沓,有些情节,如十朋母亲的“祭江”……有些出则由于作者阶级和历史局限,在歌颂男女主人公反抗恶势力的坚强不屈的性格的同时,又不恰当地把他们当作“义夫”、“节妇”来赞美,从而又增加了乏味的情节。

六、关于形象研究

关于《荆钗记》中人物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人公钱玉莲和王十朋身上。

关于钱玉莲的形象,于海鹰在其《万千心事诉与谁——说中的钱玉莲》中概况了两种评价:一是“节妇”形象,正如作者在开宗明义“家门”中所言,此剧宗旨在使“义夫节妇千古传扬”。钱南扬先生在其《戏文概论》中就持这一观点。而近人多赞其品德高尚,也可以说是与这一观点一脉相承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钱玉莲的“守节”实质上是“守情”,她传导给观众的主要感受就是她对爱情的忠诚。邓绍基先生主编的《元代文学史》中就持此说。

而于海鹰自己则认为,钱玉莲的“守节”实质上是对自己追求的一种执着和固守。她所做的是对自己生存状况的主动把握,是对关乎自己终身大事的主动追求。

关于王十朋的形象,吴琨在其硕士论文《论及其传播》中认为,王十朋的身上体现的是普通人的思想与道德立场,而这种立场能与普通人产生共鸣。在当时的封建文化中,对于男女双方来说,婚姻是不平等的。而在王十朋身上,普通老百姓看到了婚姻的平等,看到了男女双方都应该对婚姻忠诚,夫妇双方应该相互扶持。

七、关于艺术研究

吴琨在其硕士论文《论及其传播》中认为,《荆钗记》的语言风格是俗中有雅与情文相生。

金宁芬在其《略谈的主题思想及艺术成就》中则认为,明徐复祚《曲论》云:“《琵琶》、《拜月》而下,《荆钗》以情节关目胜”。此言可谓中肯。情节的曲折,来源于一个接一个的矛盾冲突,关目的动人,取决于作者新颖、别致的构思……《荆钗记》作者已注意到以人物在一个接一个的矛盾冲突中的不同表现来刻划人物的不同性格。

同时,他又认为,《荆钗记》在艺术上也有许多粗糙、不足的地方。例如,人物形象还欠丰满,有些次要人物性格自相矛盾,语意重复或与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关系不大的冗词赘句较多,针线不够严密等等。

八、关于改编研究

王宝云在其硕士论文《的现代改编研究》中对其改编概况、艺术创新、艺术缺陷和舞台呈现分别作了论述。简要如下:

现代改编本主要有:李丹林藏京剧本《荆钗记》 、赵循伯改编川剧本《荆钗记》、范正明改编昆剧本《荆钗记》、 翁偶虹、王颉竹、何异旭改编昆剧本《荆钗记》、 洪兰、马赛、盛燮改编越剧本《王十朋》、张思聪改编越剧本《荆钗记》、河南省曲剧团演出本《荆钗记》、黄文锡改编赣剧本《荆钗记》、王菲改编潮剧本《荆钗记》。

现代改编的艺术创新主要表现在:情节结构的变更、关目漏洞的弥补、人物形象的变化、伴唱手法的运用。

现代改编的艺术缺陷主要表现在:关目漏洞的“合理”延续和情节简化时的容量受损。

现代改编的舞台呈现主要表现在:古典韵味与现代舞台布置、传统造型与新的形象设计、以虚为实与充分的虚实结合。

综上,本文对1980年以来《荆钗记》在以上几方面的研究略作综述,其中有些是客观事实的研究,有些是主观取向的研究。客观事实同归于真,以实证逻辑为经;主观取向各求于美,以百花齐放为纬。后之学者,把经揽纬,共同携手,织就明日的锦绣斑斓。

作者简介:

上一篇:先抑后扬范文 下一篇:小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