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时间:2022-06-05 05:57:35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学生汉字的识记,也要注重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欣赏,兼顾工具性和文学性。因此,小学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尤为重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课堂不断创新改革,然而语文课堂却逐渐异化为大杂烩,语文味越来越不显著。文章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出发,根据语文味的特点,从营造氛围、注重读书、强调表达、训练写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语文味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推进,小学语文课堂也要求更加具有人文气息,逐渐摆脱了应试教育的影子。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不断创新,却引入了许多非语文、泛语文的因子,语文课堂被异化成为了思想政治课、常识普及课、应试培训课等,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的本真。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出现无味、串味等现象,笔者就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一、语文味的内涵及意义

(一)语文味的内涵

2011年,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老师提出“语文味”概念。语文味,主张语文教学返璞归真,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的良好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味的主要特征包括:一是教学内容要纯净且富有美感;二是教学方式要综合运用多样化方式;三是师生要建立良好互动关系,注重保护学生天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的意义和要求

小学生一般是6至12岁的少年儿童,他们处于道德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敏感,求知欲较为强烈。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课程中传播汉语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形成对汉语文化准确感知的重要载体,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必不可少。

语文课堂的教学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课堂的语文味要求语文课堂注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强调语文的人文意义,要求传承语文教学的使命,全面提升学生小学语文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对汉语言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对汉语言的欣赏和应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的主要实现路径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被异化为思想政治课、应试教育课、常识普及课等现状,语文课堂内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过度采用分组教学、过分煽情、过度表演等形式大于内容的教学弊病,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从营造氛围、注重读书、训练表达、强化写作等方面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的实现路径。

(一)营造浓厚氛围

要营造富有语文味的浓厚教学氛围,教师是主导。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比如模仿朗读、适当表演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动态的形式呈现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在和谐的语文氛围中感受立体化的汉语言文化的精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文章、学习生字词、理解文意、融会贯通的自觉性。

(二)注重文章品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品读文章是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最直观的教学形式。读书能够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形式良好的语感。同时,读书让学生从口到心去理解课文,注重咬文嚼字,注重对文质兼美的语句品读、鉴赏、推敲,感悟语言文字和汉语文化的魅力。

当然,读并不只是字面上的简单阅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读包含几个层次的技巧:一是大声朗读。主要是对课文全文的通读。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识别生词,通读语句,理解大致意思。这是读的第一层次,也是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的第一关。二是指导阅读。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全文,分段落分层次的理解文章内容。这是学生对文章入脑入心的重要阶段,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三是诵读。诵读是读的最高境界。诵读不是指学生漫无边际的死记硬背,而是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思想和意境理解的基础上,对有美感、有哲理的语句进行欣赏式的识记。诵读一定要尊重文章的思想,体悟语言的美感。

(三)训练口语表达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熟练的运用。口语表达是语文课堂要实现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对语文味课堂的要求之一。口语表达即“说”,是指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文、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流畅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包括对文章的归纳、概括、复述、思想境界的理解、自我感情的表达等。

口语表达是师生良好互动的环节,是形成融洽师生关系的桥梁。因此,富有语文味的课堂的口语表达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自身具有语文味。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味的理解和体会。因此,教师一定要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文化沉淀,说话一定要注重艺术性,充分展现自身的文化素养,在教学表达的课程中,兼顾课堂的趣味性和文学性。二是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多与学生互动,通过设问、启发式提问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中,跟随教师的节奏主动回答问题。当然,课堂的氛围一定要轻松,在正常的课堂纪律下,倡导学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对语文学习的想法、对文章思想的感慨。保护好小学生天马行空的创意,维护好学生所述即所思的积极性,就是富有语文味的小学语文课堂在口语表达训练中的重点。

(四)强化写作练习

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尤其是对于语言文字能力还在持续发展的小学生来说。从简单的造句、看图说话到作文写作,都是语文课堂对写作的练习。写作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而写作并不是单纯的写而已,写作需要大量的积累,包括汉字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经验积累,生活观察积累等。

因此,要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在写作层面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一是注重字词的识记和书写。九层之台,始于垒土。汉字就是写作这座高楼大厦的基石。汉字的识记和书写是小学语文的重点。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发现汉字之美,就要充分挖掘汉字的特征,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吃透汉字。二是注重读写互促。小学生的语言功底较为有限,表达能力也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因此,纯粹的写作会增加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和排斥感。只有通过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实现读写互促,才能帮助小学生慢慢走上写作正道。比如教师通过课文的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后,再让学生通过共情,写下读后感类型的文章。读写互促能够帮助学生在提高语文理解能力的同时,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把控。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延续语文味在课堂的传承,也能促进课堂教学多目标的实现。

三、结束语

语文是汉语言文学最直接的传导课程,拥有深厚的民族情结和中华文化的沉淀。“语文味”是摈弃应试教育死记硬背的方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具有诗意美感和自由境界的教学新追求。因此,在把握语文教学目的和要求下,营造浓厚的语文味教学氛围、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拼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了增加小学生语文课堂语文味的有效途径。当然,语文味的课堂不仅对教师教学技巧提出了要求,更对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积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只有师生共同努力,语文味一定会飘满小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杨会纳.建构充满“语文味”的小学语文课堂[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6(3):268.

[2]陶丽.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的策略管窥[J].语文天地,2015(12):22.

[3]论语文课中语文味的回归与保真[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论如何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实施快乐体育教学 下一篇:河北省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