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分析而设计

时间:2022-06-05 05:48:25

由分析而设计

摘要: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综合实验实训中心方案的设计过程为载体,讨论高校建筑设计流程。通过对场地的回应,布局的分析,功能的梳理,环境的打造及对里面的推敲,最终形成完整的建筑设计方案。

关键词:高校;场地;建筑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西南角,临近校园南门,位于校园景观大道轴线起始点西侧,与学校行政办公楼相对,分列于景观绿轴两侧,是体现校园形象的重要建筑。该项目不仅承载高校品牌院系水利学院的教学实验任务,也同时承载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院学生的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教学任务。总建筑面积32000余平方米,建筑主体6层。

对场地的回应

由于地处校园景观入口处,又与行政办公楼对应,因此该项目的建筑形象至关重要。在场地制约和校方要求不低于6层的条件下,初步形成由南至北三段式的建筑布局,并以东西向为轴线,主立面做对称处理。

依据建筑红线,在用地西侧与南侧增设新道路,与原北侧、东侧道路形成环线,解决消防与疏散问题。场地内采用传统院落式的布局形式,将建筑划分成“日”字型,自然形成两处“小天井”的建筑格局。建筑主体均呈南北向布置, 空间方正,视野良好、通过两个丰富的室外空间合成一组建筑群,各自独立成区,联系紧密、流线便捷高效。

通过对规划用地的理性分析,将主入口广场设置于建筑东侧,与行政办公楼主入口广场相呼应,分据景观大道东西两侧,共同形成相得益彰、和谐统一的建筑界面,成为展示校园文化的第一窗口。作为建筑主入口,该广场承担礼仪功能需求,可接待外来宾客及教职工;

考虑从西北部生活区来的主要人流方向,以及与校园核心区域的图书馆,在场地北侧设置次人口广场,方便校园师生使用。同时为满足疏散及实用原则,分别在每个体块中设置次入口门厅,方便各学院单独管理。

建筑南侧紧邻校园主入口,设置机动车停车场,避免机动车与步行者交叉混流;北侧则在次入口两侧设置自行车停车场方便学生停车。这样的形式就保证了建筑的主入口与场地,校园景观轴及行政办公楼有了对话关系,而建筑东侧的连廊也使得原本分散的建筑形成一个完整的界面。校园生活区位于北部,考虑到大量步行学生的人流来向,建筑西侧与北侧分设出入口,以方便师生使用。

对布局的分析

作为校园建筑,先要满足教学实验需求,综合考虑四个学院的教学、实验、办公、管理等问题,从而形成一个综合式的现代高校建筑。在确定了初步的形体后,便是对各个学院和教室进行分配。由于学科建设要求,四个学院所需面积不等,最大的水利学院面积要求为11000平方米,而最小的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院则仅需2500平方米。此外,一些大型实验室及对基础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如地址力学实验室和土动三轴实验室等,必须布置在建筑一层。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学院布局。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最终得出以集中学院为原则,重点考虑特殊工艺实验室,兼顾面积分配与建筑形体关系的原则,对四个学院的布局进行了划分。

水利学院,约11500平方米,位于北楼1至5层及主楼2层局部;

资源与环境学院,约10700平方米,位于南楼1至4层,局部5层及主楼1层局部;

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院,约2500平方米,位于主楼1层东侧及3层;

资源与环境学院,约6600平方米,位于主楼4、5及6层局部;

划分之后,建筑自然形成南、北两个独立的学院和中部一个大型综合学院楼。

对功能的梳理

高等学校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朝集约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高密度规划和建筑资源的有效利用两个方面。这必然使校园建筑的功能向综合性、复合化发展。现代教学功能的转变逐渐使教学综合体建筑成为校园建筑的主流。高校教学综合体是高校教学建筑向综合化、集中化的具体体现。它将各科系的办公、实验及教学等功能空间综合到一起设计,打破了各科系之间的分裂状态,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流。这就对建筑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现代化的综合实验教学楼,除了实验和公共课程以外,各种配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作为公共建筑,配套服务房间和公共空间的面积比重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建筑品质。配套服务房间和公共空间越多,说明建筑功能越完善,越具有更多样的可能性,这是设计师和使用者都喜闻乐见的。因此,必要的教具存放,教学研讨,学术交流,自然环境等空间,都应该最大程度的被引入之中。

另外,面临当今社会文化,经济的告诉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高。这对高校的发展和成长也同时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发展所需创新的重点实验室,省市各级教育部门的实践要求都将集中体现在综合实验实训楼中。

综上,综合实验实训中心需要提供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学术研究,学术交流,重点项目专门实验,学科交叉,社会培训等功能。这些功能都在本设计中得到体现。如中央综合楼六楼南侧预留的研修区,专门提供教师科研用房;再如,每层都都设独立的学术交流用房与教师休息室,为学生和老师都提供相对独立的小空间。

对环境的打造

建筑整体布局以创造宜人空间为目标。绿化系统通过广场、庭院逐级展开,充分利用点、线、面等元素丰富景观层次,形成了规划有序,简洁大气、完整丰富的空间体系。

作为主要景观节点的东广场,采用中轴对称式的形态布局,形成规整、有序的入口广场景观。广场中央为圆型喷泉水池,两侧分列树阵、条状绿地、树池和景观绿地,序列明晰。北广场对称设置树阵与树池,与北侧图书馆前侧广场相呼应。南侧紧邻校园围墙,设绿化停车场。

南、北两个内院分别设置中式景观花园,绿化、铺装、树木、水景相结合,盎然成趣,灵动细腻。将内院的自然景观延伸至各个功能体块之中,使建筑、景观有机的融为一体,这不仅营造了一片赏心悦目、典雅迷人的景致,同时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小环境。

建筑内部则通过一个六层通高的阳光中庭,打造一个大气和完整的共享空间。为了更好的提供使用体验,中庭的环廊隔层出挑“阳台”,成为学生课间休憩,交流的场所。错落有致的阳台也同时丰富了建筑的空间。

对立面的推敲

现代水利工程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建筑设计注重与校园内已有建筑的协调。建筑布局沉稳、大气 。

建筑整体采用横向三段式手法,与现有教学楼相呼应。四坡屋顶作为标志,形成和谐统一的独特校园风格。东立面沿校园礼仪入口展开,中轴对称,横三竖五,形象完整而突出。充分尊重校区整体规划和景观轴线控制地位,特别是与邻近的行政办公楼的对位关系。建筑整体采用竖向点窗作为母题,营造精巧活波、轻盈舒展的建筑风格,使其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被赋予轻灵的气息。

南北向架空的玻璃走廊、东立面一层的内廊及建筑立面设置遮阳百页,在满足实用功能同时,也形成丰富变幻的光影效果,实现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

在建筑材料运用上,浅色调外墙与水平线角的搭配、精致的细部处理及近人尺度的建筑空间,拉近了人与建筑的心理距离,具有较好的亲和力。

参考文献:

[1]教育建筑综合体――新世纪高校教学楼建筑发展趋势,邓小红,《新建筑》2003年S1期。

[2]大学集群式公共教学楼研究, 郭钦恩; 谌珂,《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1期

[3]高校建筑中的交往空间,马归民; 赵诺丽;《商品与质量》2011年S4期

[4]浅谈高校教育建筑中的交往空间, 初晓; 曹立伟;《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0期

上一篇:讨论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 下一篇:污水毒性监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