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学生计算粗心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6-05 03:34:10

小学高段学生计算粗心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数学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数学知识教学的最重要内容。但当前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容乐观,据统计:学生在平时测试时计算平均失分为6~10 分,这无疑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巨大障碍。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安排针对性训练优化评价方式这四步模式的训练,是矫正其计算“粗心”失误的。

关键词:小学高段;粗心原因;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26-0058-04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但当前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不容乐观,据平时检测的数据分析,学生每次测试的计算平均失分为6~10 分,这无疑是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巨大障碍。然而,当提到产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时,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及家长竟认为这不过是“粗心、马虎” 而已。其实并非如此,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 粗心” 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原因呢?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学生计算粗心的原因

将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属于粗心的错误搜集起来,按照计算中涉及的认知过程中的知觉、记忆、思维以及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粗心的根源主要有五类。

(一)口算不过关

学生口算不过关,是计算失误的重要原因。

(二)审题不完整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发展不完善。他们在观察试题时,对抽象的数字、运算符号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把握整体。比如:在读取0.25×37+2.5×6.3这个算式时,学生往往是看一个数写一个数,没有找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因此,容易将相近的数字或符号混淆。

(三)记忆错漏

一道计算题包括多步计算,对中间得数需要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因贪玩而作业急躁,以致计算中常常丢三落四。如计算:“345×120=( )”这一题,学生经常漏写“120”中的“0”,造成计算错误。

(四)思维定势

《教育心理学》指出:定势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会使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在数学计算中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概念、法则理解不清。计算法则是学生计算的依据,在小学数学中,许多计算法则和定律具有关联性。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共性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但整数加减法是 “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末位对齐。而小数则是“小数点对齐”因而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加法法则后,往往会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也将末位对齐;而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往往又会将小数点对齐。这就是学生的计算法则定势对同类知识学习所形成的干扰。

2.特殊算式的干扰。在小学数学计算题中,特别是要求“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的题目”中,学生在感知试题时,往往因“容易计算部分”、“反复出现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以至于按照习惯思维,把不能简便计算的题目也进行简便计算,从而造成了计算错误。如:“2.4×4÷2.4×4=1”和“15.6-3.7+6.3=5.6”这两题中,学生由于思维定势,只注意到数据中的容易计算部分,而忽略了算式本身的运算顺序。

3.习惯性思维影响。学生在数学演算中,经常会出现一种定势现象。比如,连续做几道面积单位换算的题目后,中间穿插一至两道的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他们也往往会把这一题看作面积单位换算题;再如连做几道简算题,他们也会误把不能简便计算的题进行“简便”计算。

(五)非智力因素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起点, 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但计算粗心学生往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

1.书写习惯差。学生作业时字迹潦草,以致0、6难分,1、7 难辨。书写时不会把握数与数之间的空隙,特别是在分数递等式计算时,上下排之间间距太小,致使分子、分母不清,再加书写时乱涂乱改,因此,误看、误写的错误比较严重。

2.草稿不规范。小学生生性比较懒散,不喜欢草稿,偶尔打一下草稿,不是打在桌面上、教科书上,就是在手心上、手背上。每次练习后,没有几个学生有一张完整的草稿。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中的经常失误。

3.不喜欢验算。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作业“完成不喜欢验算。在家里,往往依赖于家长代为检验;在学校里,就依赖于教师批改后,有错再订正。到考试时,往往是急匆匆做完就争先交卷。由于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心态,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计算后不检验的坏习惯。

二、提高学生计算水平的应对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长期地、系统地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端正学习态度,固本清源

虽然小学生的计算错误及其出错原因很多,但学习习惯不好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教学中务必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1.认真审题。审题要求切实做好看、画、想、算、查五步骤。“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算”就是认真动笔计算;“查”就是认真检查,可以先查算式有否抄错,横式上有否漏写,再用估算进行判断,最后再仔细检查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2. 规范书写。书写潦草、格式混乱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要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就要养成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1)教师以身作则。教师首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不仅要求作业格式规范,字迹清楚,更要强调不能随意涂改,如果作业不符合要求,不仅要降低分数,还要重做。

3. 学会打草稿。在计算时特别要强调合理把握口算与笔算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口算必须在已学的范围内进行。开始学习四则运算时,要求学生把竖式打在作业本的递等式下面,以便了解学生哪些计算打了竖式,哪里算错了,从而进行有效指导。还应规定作业本的桌面摆放要求:作业本在左,草稿本在右,日期、书页、题号一一对应。教师还要定期检查草稿,并进行成绩评定。

4.认真验算。检验是提高计算正确性的重要一环。在计算中,要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验算方法,如重算法、估算法、逆算法、尾数检验法、代入法等。

5.统计计算失分。学生喜欢用粗心为理由来原谅自己计算错误。为了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求每次测验后学生完成三件事:(1) 统计计算错误的次数;(2)找出计算错误原因;(3)统计粗心失分,如果把粗心分加上去,你能得几分,让学生体验失误的后果。同时让同学传阅那些计算正确率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试卷,甚至草稿本,让这些学生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震动,促使他们改变认为粗心是出错主要原因的误解。

(二) 加强口算练习,固本求源

口算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有效手段。

1.口算。每年级学生都准备一个口算本,大多数老师都是让学生课后完成。而我在每节课的新课前安排三分钟口算,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视算。小学生年龄小,在审题时往往不够全面。为此,利用早自修的时间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如:教师出示卡片25×3.2÷4= 让学生快速把题目记下来计算。开始出示的时间要长些,经过一段练习后应缩短卡片出示的时间,到一定阶段,可以只出示一下,让学生看清题目后,就放下,这样训练,学生对题目的整体把握能力会迅速提升。

3.估算。估算在小学数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小学生不会检查,经常出现非常明显的错误。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估算方法,多位数乘法,掌握看积的位数及尾数的方法;小数四则运算,掌握看小数点定位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4.扑克算。扑克牌对于小学数学,特别是训练学生的口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引导学生用扑克连加、连减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到了中段,则引导学生用扑克算“ 二十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灵活性。

5.巧记。小学生学习计算离不开记忆,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记计算中的一些常用数据,则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如:25×4,125×8,24×5,37×101,65×65,20以内的平方数,有关圆周率的一些常用计算结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三)加强算理教学,根深本固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

1.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计算教学领域中,许多知识是相关联的,如“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在知识的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整数的一些运算定律、法则对于小数、分数加减法仍然适用。因此,在学习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运算意义的基础上,加强对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的认识,使学生学得轻松。

2.抓住方法之间的联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交流中产生的信息以及知识、方法本身的联系加以引导,做到算理和算法的有效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比如在学习简便计算时,“15.6-(5.6+3.2)”和“15.6+(8.7-5.6)”这两题主要是进行去括号方法的训练。通过比较,让学生抓住两题方法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正确、熟练计算的程度。

(四) 精心设计练习,强化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成功的练习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能训练学生的技能和技巧,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1)比较练习。学习新规则后,学生经常会出现各种错误,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来设计练习。如学习小数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后,针对学生对括号内是“+”和“×”这个易错点,设计一些辨析练习。如:“(125 × 25)× 0.8”和“(125 +25)× 0.8”;“2.25 × 4.8+7.75 × 4.8”和“2.25 × 0.48 + 77.5 × 0.48”等。

(2)改错练习。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的: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错误原因,改正错误,而且要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2.4×4÷2.4×4=1”和“42÷2.5×4=4.2”等。

(五)优化批改方法,根牢蒂固

批改时先看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全部正确,打上分数;如发现有错,则暂不批改,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订正后再交教师批改。如订正后全部正确,教师依然做出全部正确的评定。这不仅能促使学生养成自己检查,找出错误的习惯,而且还能训练能力,引以为戒,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六)改革评价制度,深根固本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 还必须不断地激励学生的成就动机,使他们对计算保持持久。

(1)对计算正确者进行奖励。每天坚持5道计算题的练习,如果前面两天全计算正确,可以免做其余3天的计算题,还可获得一颗星的奖励。从而大大改善了学生计算的态度。

(2)利用家长的认同进行激励。每逢周末,要求学生把作业、草稿等带回家,让父母进行评价,让父母参与孩子学习情况的评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在测验中对试卷的解题正确率、卷面书写以及草稿进行综合评分,对于计算全对的同学,可以免做一星期的计算题,从而激励学生认真计算的自觉性。

总之,要改变学生计算“粗心”的毛病,只要引导学生进行“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安排针对性训练优化评价方式”这四步式模式训练,必能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矫正其不良行为,形成正确心态,克服“粗心”的毛病,有效提高计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周淑芬,孙跃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大语音观下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设计师”应有多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