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48例骨创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06-05 12:13:34

持续质量改进在48例骨创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哎骨创伤患者疼痛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6例骨创伤患者疼痛护理资料,采用不同的干预方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患者术后1d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疼痛评估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骨创伤;疼痛;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是指以全面质量管理和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注重全程的、持续的质量管理,不仅注重终末质量,更注重环节控制、质量管理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1]。在临床具体护理过程中,除了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疼痛是骨创伤科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96例骨创伤患者,分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干预策略和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平行对比,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治疗的96例骨创伤患者,均符合骨创伤临床诊断标准。其中40例男性患者,56例女患者;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6.44±1.21)岁。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两组一般资料逐项对比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并未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研究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策略,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设立一直由护士长、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构成的疼痛护理小组,负责该组疼痛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定期开展疼痛护理培训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掌握度,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疼痛评估工作的使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监督、反馈疼痛护理情况。在疼痛护理过程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及时有效处理疼痛,同时评价疼痛处理后的缓解结果。在疼痛护理记录单上真实详细记载患者疼痛程度、评估时间、处理方法、处理效果、处理人员等相关信息。护理人员广泛宣传疼痛相关健康知识,介绍临床常见的疼痛评估方法。入院后3h,第一次评估患者,每天8点、16点和22点分别评估1次。手术后每小时评估1次,术后前3d每天评估3次,并详细记录,如果出现突发疼痛症状,及时进行记录与评估[2]。对疼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方式,帮助其找到舒适的,稍微抬高患肢,同时实施局部冷敷,从而有效降低患肢牵引位置不正确、侧肢体受压等造成的疼痛。引导患者利用聊天、读报、看书、听音乐等方法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疼痛十分强烈者必须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生,严格遵照医嘱服用镇痛药物;重度疼痛患者可服用强阿片类药物、非出体类抗炎药物。处理1h后再次评估疼痛程度,同时进行真实记录。疼痛管理小组及时汇总分析疼痛护理记录单,询问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建议与意见,同时将疼痛管理情况如实反馈给医生,据此制定下一步疼痛管理工作计划,总结归纳疼痛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疼痛护理程序与干预方法。

1.3.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持续护理的满意度,共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方面。本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疼痛程度。0分:轻度疼痛;1~4分:中度疼痛;5~7分: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字2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分析 研究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91%,对照为81.25%,两组数据对比得知,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情况对比 分析表2数据得知,研究组疼痛评估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近年来,疼痛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人们五大生命特征之一。疼痛不仅会造成患者生理痛楚,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不利于睡眠,还会引起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会使得疼痛更加严重。特别是骨创伤患者,其疼痛是术后常见症状之一,不利于患者康复。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最新的质量管理方式,注重全程、持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在骨伤科疼痛护理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式,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疼痛等级,准确、动态、直观地反应疼痛变化的过程,并及时反馈干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季建芹.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理念的运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0):103-104.

[2]张毅蓉.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02):405-406.编辑/丁一

上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