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时间:2022-06-05 11:43:37

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人文素质内涵的探析,进一步强调了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并提出了具体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高等教育 大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赵环(1966- ),女,山东金乡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河南 郑州 45004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67-02

一、人文素质的含义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应达到的发展程度或应具备的综合品质,主要包括四个主要方面:一是理解人文思想,这是人文素质的基本理论基础,文化理念是其核心内容,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民族色彩;二是掌握人文知识,这是人们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具体涵盖了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政治、法律、艺术等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三是掌握人文方法,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掌握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让人们如何学会用人文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四是符合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是在人文思想、人文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引导人们在掌握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人文思想内涵,掌握并运用人文方法,培养人文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人文素质教育引导人们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以育人为目的,主要是教会人们对社会的各种现象包括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二、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1.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大学生人文、社会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大学生在学会做事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做人,能引导大学生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使人的精神获得满足,摆脱纯物质功利的需求,达到精神文明的高度,促使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的治乱兴衰,在塑造民族的文化品质和精神方面意义重大,将对民族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人文素质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之一,高等教育又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也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使学生学会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知识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新时期的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1.新时期的大学生人文知识比较狭隘匮乏。由于专业的差异,大学生的学习主要局限于自身专业领域的知识,一般大学生阅读视野不够开阔,加上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也不够重视,这使得大学生人文知识的掌握面比较狭隘。再加上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遍,学生只是一味地寻求快捷便利,缺乏思考。这些都导致了当前的大学生视野范围狭窄,素质修养低下,这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人文素质的教学主要侧重于政治理论课程,缺乏美学、史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课程类型单一,没有形成一个既有知识层次,又有思想内涵的人文课程体系,这也限制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发展。

2.新时期大学生对人文思想的理解比较肤浅片面。新时期大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只注重发展学生的共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逐渐被共性所代替,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按照模具培养出来的一样。这无疑就造成了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的缺失,即便是人才也是相对于共性群体里来说比较拔尖的学生,而不是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创造能力的学生。特别是结合现在的社会风气和社会就业形势,多数大学生注重的只是单纯的专业知识学习,学习面比较狭窄,对人文知识的理解也比较片面。

3.新时期的大学生对人文方法的掌握不够充分。大学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高等教育“育人”的主要功能之一,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对事物辨析的能力也日趋增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目的性也越来越强。传统文化教学只注重学生自身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对人文文化的学习存在功利性,加之当前社会经济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变迁之中,日益竞争激励的社会现实和强大的就业压力难免会造成大学生面对社会现实时的茫然以及理想信念的疑惑和道德的迷失。

4.新时期的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比较淡漠。高校对学生较少进行爱国教育和时代精神发扬的教育,这就造成了高校培养的人才虽然是高级专门人才,但缺乏爱国的热忱,面对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选择时,学生往往不能以国家或集体利益为重,爱国意识淡薄。另外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差,行为举止不规范,尊师重道的学生少之又少,在课堂上不尊重老师讲课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行为举止上很多学生不够得体,不能以学生的姿态去虚心学习,这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后的职场生涯。

四、加强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 改革课程设置。完整的现代教育不是将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分割开来,而是将两者有机的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真正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会把人文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融合。同时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在讲授科学现象、规律、方法和应用中渗透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注重教师自身的教育与培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实施中起到主导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并在言传身教中完成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但目前高校师资队伍人文素质总体水平不是很高,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的力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水平,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3.开展人文活动,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高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人文活动,比如公共艺术欣赏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享受艺术的过程中情操得到陶冶、身心得到愉悦,还能形成知荣辱、促和谐的良好人文氛围和良好的学风。活动的形式应多种多样,要充分结合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形成长效机制,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真正做到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始终。

4.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好坏从根本上还是决定于学生自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转变学生的观念,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并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些内在的品质和潜力。同时高校的人文环境对大学生成长极其重要,浓郁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会对学生的自身修养和品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可以利用宣传栏、橱窗、网站、人文景观、校训等有形载体,全面营造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氛围,以实现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真正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终极目的。

5.加强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人文知识的掌握、理论精神的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人文方法的运用。高校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启发,通过亲身经历来增强大学生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使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得到强化。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体会将会使学生收到其他任何一门功课所无法比拟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以及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环节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在求真务实的行动中实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符桂芹,杨双珠.人文素质教育理想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3).

[2]顾亦然.谈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4).

[3]黄平.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08(1).

上一篇:让我们的美术课更精彩 下一篇:设施促早栽培适宜葡萄品种的筛选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