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院内感染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2-06-05 07:21:03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院内感染的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 探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院内感染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 2016年7月我院脑卒中患者12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情况。根据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院内感染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85,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有好转(P

[关键词] 护理干预;脑卒中;院内感染;恢复期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6-10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20 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July 2015 to July 2016.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HISS) scor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ccording to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was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6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3.3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6.185,P0.05).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NIHS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Stroke; Nosocomial infection; Recovery period

目前,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死亡原因[1],我国2010年调查估算结果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排在第二位的致死性疾病,而在美国,脑卒中也是排在第三位的致死性疾病[2-3],脑卒中是致死率最高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由于起病急骤,来势凶猛,住院时间长,加之抢救时的侵入性操作、误吸等,容易引起医院感染[4]。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院内感染变得更加复杂和严重, 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威胁其生命[5-6]。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7-8]。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 2016年7月我院脑卒中患者120例临床资料,旨在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院内感染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脑卒中患者120例,其中男79例,女41例,年龄36~74岁,平均(62.3±13.8)岁;住院时间7~25d,平均住院时间(21.13±1.26)d。所有脑卒中患者诊断均符合《急诊医学》中的相关标准[9]。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既往有脑血管疾病史、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其他脏器合并性疾病、精神病病史。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63.5±12.2)岁,脑梗死43例,脑出血17例,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并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7~74岁,平均(59.8±11.3)岁,脑梗死41例,脑出血1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并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1)入院宣教: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沟通,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认知培训。由于脑卒中发病急,常常伴有生理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出血消极、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但影响患者的康复,而且延迟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了院内感染的风险。因此,针对这些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善于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给予讲解脑卒中片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院内感染和并发症,指导其积极配合预防院内感染的治疗工作。(2)整体护理: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情况,结合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在呼吸机、吸氧、吸痰等操作需要严格按照规程熟练进行。(3)康复干预:①呼吸道抗感染干预:定期进行室内消毒,并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洁净。对长期卧床患者定时进行拍背排痰,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按要求对各种呼吸装置及器械进行消毒,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可能。②泌尿系统抗感染干预:尽量采用双腔式尿管进行导尿,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导尿管留置时间;保持外阴干燥、尿道口清洁,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消毒清洗外阴,女性患者可以采用高锰酸钾每日冲洗会,减少逆行感染的发生。③胃肠道抗感染干预: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对鼻饲患者,严格按操作规程给予其每日所需营养物质。餐具每日消毒,杜绝不洁饮食,加强抗生素用药管理。加强口腔护理,避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9-10]。

1.3 观察指标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11]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12],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情况。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评定,调查问卷分值100分,>95分为非常满意,94~75分为一般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8.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的形式表示,数单位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院内感染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5,P

2.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均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且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有好转(P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6,P

3 讨论

脑卒中是当前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运动障碍。脑卒中患者秉承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恢复期一般是指在发病后两个月至半年的时间段,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如自身抵抗力低下、生存环境、护理过程等,并且较多的侵入式操作抢救,破坏了人体的天然屏障,加之住院时间长,均加重了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几率[13]。因此,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尤为重要。传统护理模式不能够有效预见和预防院内感染。系统护理干预根据人的心理、生理、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加强脑卒中患者的管理,尽量降低院内感染的几率。本研究中,提示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院内感染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85,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有好转(P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强化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规范,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在治疗脑卒中患者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薇,范宇威,高静,等.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相关文献复习[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4,22(6):699-703.

[2] 潘红,孙芳玲,王文,等.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药物及其有效治疗时间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3):201-203.

[3] Dimmeler S, Aicher A, Vasa M, et al.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statins) increase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via the PI 3-kinase/Akt pathway[J]. J Clin Invest,2001,108(3):391-397.

[4] 李培珍.脑血管意外病人院内感染现状及防护措施[J]. 内科,2008,3(5): 756-758.

[5] 吕金珠,神经内科危重患者院内感染及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9):211-212.

[6] 韩军.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5,37(3):465-466.

[7] 唐玉艳,李霜,刘小兰,等.护理管理对神经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0):182-183.

[8] 冯雯,张立堂,刘思海,等.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6):4026-4032.

[9] 张亮. D-二聚体、凝血指标检测在脑卒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7):2387-2389.

[10] 曹静, 李威.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21):75-76.

[11] 李涵,王群英,祝洪珍,等.2511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8):495-496.

[12] 刘宏文,严济春,古贱秀,等.NIHSS在脑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5):23-24.

[13] 韩军.综合护理干预减少内科院内感染的作用评估[J].河北医药,2015,37(1):148-149.

[14] 艳芳,张海燕,邵芳,等.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药,2015,37(3):479-480.

[15] 张静.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2):133.

[16] 高媛,高飒,杨楠,等. 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709-1710.

[17] 党军丽.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患者影响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2):2854-2856.

(收稿日期:2017-01-15)

上一篇:关于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下一篇:人性化护理在女性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