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的中国化及其艺术审美表现

时间:2022-06-05 04:46:27

水彩的中国化及其艺术审美表现

摘要:历经百年的水彩艺术在几代水彩人的不懈努力下,它不再是某个画种的依附,已具有了自身独特的风范。中国的水彩画家们以自己持有的中国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对之进行实践和创作,汲取了博大深厚的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形成了当下具有浓郁中国语式和中国气质的水彩艺术语言。

关键字:水彩中国化;表现技法;审美

一、中国对水彩语言的认知

水彩之所以在中国得到大众的认知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与其本体语言特征和中国传统绘画技巧层面的相似性是有一定关系的。都是纸上作画,以水作色彩媒介;色与水的浸染、碰撞与中国传统写意画中的水墨关系也有相似的趣味性;水彩画发展到后期所追求的水色淋漓、飘逸空灵、浑然一体的意境与中国画所追求的气韵生动、似与不似、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相似,颇具天生的“亲和”关系,它接近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而易被我们接受和认同。应该说,水彩在中国发展是有优势可言的。早期水彩在中国的传播也说明了这一点。水彩来到中国,和中国的画家一道焕发出有中国地域和文化特色的光彩,也使这一画种有了进一步的延展性从而增强了活力。

二、水彩艺术的独特审美

(1)透明的色彩美

水彩颇料能溶解稀释于水,颇料经水调和之后能产生透明的或半透明的色彩状态。当水彩应用到特殊的水彩纸上时,水色在纸面上流淌,颜料就扩散开来,渗透进纸孔,被纸浆吸收,产生了水彩画的特有的色彩透明效果。因为水彩颜料具有这样的性能,就使得艺术家可以创作出生动的色彩透明的作品来。水彩颜料的这个性能决定着水彩画的着色过程不是油画和水粉画那样一层层地覆盖颇色,而是一层层地叠加颜色。透纳,这位最早将诗意与绘画结合起来的著名的风景画家,运用水彩的神奇绘画技巧和他对色彩的大胆尝试,使他在水彩领域取得了创新的效果,透纳是画水彩的能手,在他的水彩画中,海光天影变幻无穷,透明的色彩不仅能迅速地捕捉色调,而且又善于表达流动的水分、湿润的气候和朦脆的景色,他的水彩画足以体现出水彩中透明、清新、流畅、斑斓的特征。在他的水彩风景画的代表作《英格兰河流》中(图1),这幅画前景用笔格外洒脱,最前边的船和上面的人倒映在水面。

图(1) 透纳《英格兰河流》

透纳在这里通过擦去颜色的办法,巧妙地利用了纸本身的颜色。这种技法在表现彩虹及其倒影时产生了特殊的效果。整个画面采用了软边处理方式,以此来营造出风雨刚过之后那种湿雾朦胧的氛围。正如一个评论家所说:“有时,他在一个特定地点所经历的气候,给他留下了极其持久的印象,以至于如果不把那种效果再现出来,他都无法把那个地方画出来。”用光和色彩来体现画面的深度,这是透纳作品的风格和惯用的技巧。虽然近景、中景和远景的景物都不清晰,但由于色彩和光的作用,那种既透明又朦胧的空气被巧妙地表现了出来,所以画面上的空间也就显得广阔无限了。在作品中,透纳把太阳放在了明显的位呈上,让观众直接面对这个光亮的景物。通过透纳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水彩画的透明的色彩的确很适合于表现流动的空气和闪烁的光芒,无论是落日天空中的姹紫嫣红,还是水中树影间的莫测迷离,无论是在雨雾中穿行的火车,还是在雾霭中流动的人群。这一切水彩画都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它有着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力。当作画者不再拘谨于颜料的性能掌握时,能放开手脚大胆感受、表现、创作时,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就将通过水彩画透明的色彩展现出它的美来。

三、流动的水韵美

水,在西方早期的水彩画中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故影响了水彩本身所具有的特长的发挥。这是因为西方的画家们并没有摆脱掉油画的影响,所以画家们也没有赋予水更多的内涵,水仅仅是作画中的媒介,水彩画的画面效果与油画效果一样。也可以说,对于画家而言,水彩仅是材料不同,画法有异的油画而已。而中国古老的绘画理论中的“水”却有着丰富的审美意义,在中国画中,水”的运用加深了画面深刻的哲理和禅意,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将中国画中的用水之道赋予水彩画中,凭着我们对驾驭水有着敏锐的感觉和悠久的历史经验而赋予水在水彩画中独特的审美意识,使其变幻出更为动人的艺术魅力,从而更鲜明地扩展了水彩画的审美特征。水在纸上的流动,给人以水色酣畅的美感。有的水彩画家喜爱轻描淡抹,有的画家喜欢层层添加,都各有其趣。但不少画家更崇尚那水色酣畅、痛快淋漓的独特美感.他们作画,喜深思熟滤到胸有成竹之际,落笔成形,一气呵成,那水色交融之美、干湿相兼之神常令观者痴迷。李铁夫的水彩静物作品《瓶菊》一画(如图2),深色暗色湿时连接,一气呵成,借以衬托亮白色的,画面水色酣畅,极具大家之气。

图(2) 李铁夫《瓶菊》

四、笔触美

笔触是画笔在画面上运动所留下的痕迹。颜色和水都要通过画笔,绘画在纸面上。水份、色彩靠笔的带动而留在纸上。如果说水赋予色彩以生命,那么可以说笔触赋予了水色一性情,笔触的表现力是无穷的,不仅形体要用笔来塑造,质感、气氛、节奏、情感的表达都和运笔有关。高度熟练的用笔使作品产生出出神入化的境界。画家波宁顿在《崖下》一画中(如图3),竟用了中国画中“飞白”的笔法画出了白云和海浪的浪花,悬崖上用了干笔效擦出悬崖的结构和质感。

图(3)波宁顿《崖下》

水彩画从古展到今天,从欧洲发展到全世界,已将近300年的历史。水彩画经历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民族的画家对它的不懈努力,已经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天的水彩画已从最初的“小品”画种发展成为了现在这个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极具表现力的大画种,它既能迅速地反映对象的情趣,又能深入刻划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富有独特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的画种。而要进一步地促进水彩艺术的向前发展,继续挖掘它独特的审美。

参考文献

[1]孙美兰著.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袁振藻编著.中国水彩画史.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

[3]郑震主编.高等师范院校水彩画教》.漓江出版社,1990年版

[4]周刚.水彩画研究[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5]田郁文,张克让主编.水彩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

上一篇:小议设计素描的启发式教学 下一篇:陆在易艺术歌曲的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