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记者辞职养猪谱写高原传奇

时间:2022-06-05 12:15:18

电视台记者辞职养猪谱写高原传奇

发现神秘“藏豚”

刘慧彬出生在兰州市一个工人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从高中到大学都是三好生。因成绩优异、性格开朗,毕业后他顺利进入甘肃省电视台工作。不久,他又娶了一位美丽贤淑的妻子,一年后迎来天使般可爱的女儿。刘慧彬的生活曾让无数同学和朋友羡慕得眼红。然而,2006年5月,他却突然提出辞职,要去藏区养猪。

太不可思议了,消息一传出,就在朋友圈里炸开了锅。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落差太大,放弃如此体面的职业,跑到偏远山区养猪,莫非他的脑子进水了?当时,也有人猜测他可能受了什么刺激,或人际关系出现危机。不然,为何对自己的前途如此不负责任?令人不解的是,无论父母、妻子等人如何轮番劝说,刘慧彬仍态度坚决。后来,妻子伤心至极,一气之下和他离了婚。

刘慧彬的“走火入魔”不是没有原因的。原来,他在电视台当记者时,经常到大山深处的偏远牧区采访,发现那里有很多土特产都是好东西,比如牦牛肉、野蘑菇、奶疙瘩等,因缺少知名度却一直卖不出去,或卖不上价。那时,他就有了到那里去创业、帮当地牧民脱贫致富的念头。

一次,刘慧彬拜访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户藏民,热情的主人特意宰了一只小猪来款待他。在牧区,人们经常吃的是牛羊肉。那天,在火炉上烤得颜色焦黄、香味扑鼻的猪肉味道鲜美无比,越嚼越香,令刘慧彬回味无穷。他好奇地问:“这是啥猪肉啊,随便一烤竟有这么绝妙的味道?”

主人高兴地告诉刘慧彬这是“藏豚”,俗称“人参猪”,是他们那儿特有的。藏豚又称蕨麻猪,由野猪驯化而来,是我国最原始也是最独特的一种猪品种。全世界只有在青藏高原上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才有这种猪。这里海拔3200米以上,最冷时气温达-28℃,到处是原始无污染的雪山、草原、河谷。这种猪因长年在草原上拱食地底下生长的蕨麻(俗称“人参果”)以及贝母、冬虫夏草、秦艽等当地盛产的野生名贵中草药而得名。这种猪的奔跑速度比狗还快,一人高的土墙一跃就过去了,3头蕨麻猪就可以抵挡高原狼和雪豹的攻击。所以,当地藏民不会用猪圈圈养它。

刘慧彬查阅相关资料后了解到,在一些古藏文中就记载着,藏豚在吐蕃王朝时就是古代藏族藩王及土司等王室贵族享用的贡品,吐蕃王松赞干布向唐朝请婚时的贡品中就有藏豚;文成公主进藏后对高原上粗糙的食物很是不习惯,唯独对“火烧蕨麻猪”大为青睐,并美誉其为“人参肉”。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去甘南视察,专门要了一道“烤蕨麻猪”,品尝后大为赞赏。

藏豚生长极为缓慢,一年仅能长到30斤左右。它在草原上自生自灭,没有人专门饲养管理它,最终导致种群数量越来越少。藏民祖祖辈辈主要养牦牛和羊,藏豚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牧民自然难以认识这种稀缺资源潜在的价值。近年来,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如再不加以保护,这种猪将濒临灭绝。2006年,藏豚被定为“部级畜禽遗传保护品种”。

如果专门在藏区养藏豚,不仅能让城市人品尝到这种在外界很难吃到的草原美味,还能通过科学繁育不断扩大藏豚种群,使这个珍稀品种避免灭绝的厄运。刘慧彬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商机后,便决定辞职到甘南草原创业。

160万元收购款血本无归

跨出养殖藏豚第一步,首先面临的就是到牧区收购种猪,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不了解当地的风俗,加之语言不通,不能有效沟通,刘慧彬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很多天也没有收获。

2006年6月,刘慧彬联系到一位对当地很熟悉的牧民,让对方骑着马带他进草原寻找藏豚。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刘慧彬几乎走遍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草原,却很难见到藏豚的踪影。原来,由于这里海拔高、气候寒冷,农作物生长期短,饲料缺乏,藏豚终年四处采食,很难看到它们的身影。夏季,只有在深山里的牧场才能找到它。后来,刘慧彬终于发现了一群正在拱食绿色植物的小家伙,大概有十五六只,脑袋尖尖的,有点儿像刺猬,黑色的毛显得有些稀疏。别看它个头小,但个个野性十足。

藏民以流放方式散养的藏豚会不会因为失控变成真正的野猪,怎样才能捉到它们呢?人家还真有一套。为了有效控制藏豚,牧民会在自己住的帐篷附近定期撒些青稞面、燕麦及盐巴之类的东西。有了这些美味的诱惑,藏豚慢慢地就习惯经常回家了。

费尽周折找到一批蕨麻种猪后,牧民们却不肯卖给刘慧彬。原来,当地藏族人有个传统,养殖藏豚就是为了自己吃,就没卖过。性格豪爽的刘慧彬经常带着好酒、茶叶等到当地人家里做客,很快就和很多藏民成了好朋友。接下来,收购藏豚就顺利多了。

2006年9月,刘慧彬在甘肃定西市岷县投资7万元建了一座500多平方米的保种场。眼看惊人的财富正向自己招手,不幸却发生了。一天早上,刘慧彬和朋友冯岷川开着货车把120多头从藏区收购来的种藏豚运往岷县保种场时,半路突发暴雨,车子被困,后来又引发了泥石流,刘慧彬和朋友不得不弃车逃生。一个小时后,暴雨渐渐停了下来,刘慧彬他们脱离了危险,可那120多头藏豚逃的逃、死的死,就这样没了。

三个多月没日没夜地艰辛奔走不说,为收购这批藏豚,刘慧彬前后共投进去160多万元,这可是他和父母所有的积蓄。如今,这一切连同他的梦想全部灰飞烟灭,让他欲哭无泪。但这位倔强的西部汉子并没有退缩,他决定继续收购藏豚。

成为中国“藏豚大王”

回到兰州后,刘慧彬不顾父母的坚决反对,一咬牙把自己结婚时的房子卖掉了。做生意的姐姐看弟弟举步维艰,于心不忍,主动提出借给他70万元。有了这笔款,刘慧彬很快就从藏区收上来300多头蕨麻猪。在对其进行保种繁育后,那些藏豚第二年春天就在岷县的养殖场里产了大批幼仔。

这时,刘慧彬又作出一个更大胆的举动,把自己费尽心血繁育出来的种猪、母猪和小猪又运回甘南,让当地牧民去养,并向牧民开出优厚条件:到了秋天,再以毛猪每斤25元的价格收购回来。2008年10月,刘慧彬拿出一大笔钱进行收购保种,兑现了对牧民的承诺。见养藏豚确实很赚钱,当地人奔走相告,纷纷要求同他合作。

花钱买回藏豚科学配种繁育后送人,再高价回收繁育后又送人,折腾一圈,都是刘慧彬往里面大把投钱,他究竟想干什么?就在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认为他是在做赔钱买卖时,刘慧彬又作出一个更为离谱的举动:2008年年底,他跟朋友合作再加上贷款,筹集400多万元,承包了90多万亩牧场,免费给牧民专门“牧猪”。

刘慧彬知道,要想快速扩大藏豚的数量,仅靠自己饲养是不行的,必须让牧民共同饲养;而要想一年四季不断产出高品质的藏豚,就必须有草丰水美的牧场来放养藏豚。靠着这种模式,到2010年,刘慧彬引导牧民为自己养殖藏豚3万多只。这年10月底,刘慧彬认为销售时机成熟了,便把一批藏豚运到兰州。

因为藏豚肉价格比普通猪肉价格高好几倍,又不知它的味道到底如何,起初,几家星级酒店的老板都颇有顾虑,担心客人不接受。刘慧彬早有准备,现场加工了一道红烧藏豚肉。肉还没出锅,浓郁的香气便满屋四溢,馋得几位老板口水直流。众人一番狼吞虎咽后连呼过瘾。大家认为,藏豚肉鲜香,几乎用不着费劲咀嚼,其美味远远胜过野猪肉和市场上常见的牛羊肉等。

就这样,刘慧彬很快打开了藏豚在甘肃、青海、陕西等地的市场。至2011年年底,实现销售额4000多万元,一直困扰刘慧彬的资金发展问题迎刃而解。

经权威部门检测,藏豚是唯一具有碳酸酐酶的猪,这就使它具有惊人的抗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肉质中所含淀粉酶是其他肉质的2~30倍,并且含有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藏豚肉不但肉质鲜嫩、无腥不腻,还具有强心、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血压、抑制癌细胞生长等药理活性。正因如此,尽管每公斤藏豚肉的售价高达120元,但在市场上仍供不应求。

如今,刘慧彬拥有的藏豚数量已超过10万头, 2012年的销售收入保守估计也会达1亿多元。更重要的是,藏豚这个濒临灭绝的珍稀品种得到了有效保护。

走过6年的风雨创业路,刘慧彬不仅拥有了千万元财富,还被媒体誉为中国“藏豚大王”。问起成功的秘诀,这个桀骜不驯的家伙很酷地一笑,说:“不敢冒险,也许就是人生最大的风险!”

上一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途径浅探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