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6-04 11:21:00

5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主要指的是在妊娠前期这个特定时期发生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的危害较大, 症状严重且发病较早, 是导致孕产妇并发症和婴儿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原因。本论文通过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的分析研究, 目的是为了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

【关键词】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分析

到目前为止, 关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概念的界定和临床的体征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这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疾病的治疗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本文对5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 均为孕妇收治的病例来看, 大致有5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 均为孕妇。患者年龄20~36岁, 平均年龄为26.5岁, 孕周均>32周, 并为单胎。根据《妇产科学》[1]的诊断标准, 把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定位起病在32孕周前, 并结合HELLP的综合特征:①溶血:外周血涂片可见变形红细胞, LDH>600 U/L, TBIL>17 μmol/L;②AST>70 U/L;③血小板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主要治疗方法:①在入院时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且胎儿也存活的患者, 治疗方式:首先对患者给予监测生命体征, 为呼吸困难的患者提供氧气, 并嘱咐患者要进行充分的休息。药物上的治疗主要是:患者若需要解挛, 可以给予20%的硫酸镁+5%葡萄糖来进行缓慢的静脉推注, 滴速大致为2 g/h。②对于SBP≥160 mm Hg (1 mm Hg=0.133 kPa)和(或)DBP≥110 mm Hg)患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假如血压依旧是升高或是控制不到正常值, 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例如:可对患者进行20 mg酚妥拉明+5%葡萄糖静脉滴注。另外还要给予患者安定镇静, 纠正其低蛋白血症的症状, 在必要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利尿治疗。最后用10 mg的地塞米松进行缓慢的静脉滴注, 它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促成胎儿肺部的成熟。

1. 2. 2 孕妇和胎儿的监测 对孕妇的监测:每天需要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血压的测量, 大致每1~4小时对孕妇测量1次, 并作及时的记录, 还要进行出入量的监测, 眼底检查, 并做记录。每周对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及凝血功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并对体重、宫高、腹围进行相应的检查测量。当孕妇出现严重的器官损伤、胎儿异常、血压控制不佳、胎盘早剥、心力衰竭、羊水过少等严重的并发症时, 均应当及时终止妊娠, 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孕妇进行引产、剖宫产或阴道分娩等。对于胎儿的监测主要体现在:每天对胎心率进行测量, 约每4小时进行1次, 同时通过B超检查来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胎盘成熟度及羊水量, 周期为大致每2周进行1次测量, 必要时对胎儿的胎心率进行监护。

2 结果

2. 1 妊娠结果 通过对本院5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的研究发现, 54例孕妇均无出现死亡的情况, 但是胎儿的结果却不如想象中的理想。54例患者中, 其中有15例患者通过羊膜腔内给药进行引产, 有10例通过羊膜腔内药物引产而终止妊娠。5例自娩的死婴, 13例转到上级医院接受更高级的治疗, 13例剖宫产。

2. 2 合并症、并发症情况 在54例患者中, 孕妇的合并症、并发症大致有27例分别或同时伴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 10例转氨酶升高, 4例肝肾功能异常。胎儿中有5例胎盘早剥, 7例死胎, 4例大量腹水(合并胸水1例), 1例胎儿畸形, 1例脑出血, 8例子痫。

3 讨论

从目前来看,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症状, 是孕妇在妊娠期这个特定时期发生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的危害较大, 症状严重且发病较早, 是导致孕产妇并发症和婴儿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较高的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出现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当然, 要视情况而定, 对于那些已经接近预产期的晚发型的孕妇, 由于胎儿已经接近或达到成熟的状态, 应当立即使孕妇终止妊娠, 这样不管对孕妇还是胎儿都有益无害。但是, 从目前来看, 产科医师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如何正确处理那些足月或接近足月较远的早发型子痫前期的患者。

参考文献

[1] 陈万琼.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分析.中国中药咨讯, 2011, 3(15):159-160.

[2] 韩萍.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54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生, 2013, 15(23):151-152.

[收稿日期: 2014-04-17]

上一篇:非诺贝特在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治疗中的临床... 下一篇:分析研究痰热清注射液与常用输液药物配伍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