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伴奏中的别样元素

时间:2022-06-04 09:16:48

地方戏伴奏中的别样元素

作为一名钢琴演奏员,记的第一次接到保定老调剧团的邀请,要我去为他们的戏伴奏时,我“愣”住了。我不能理解,钢琴还能为老调这种地方戏伴奏?——这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我是专业钢琴演奏员,近30年的职业生涯,无论是师范学院的讲台、演出的舞台、音乐殿堂,都留下过我的身影,对于音乐,也算个“见多识广”的“门内汉”。但要钢琴成为地方戏的伴奏乐器,还是第一次“见识”。上世纪七十年代钢琴名家殷承宗首开钢琴伴奏京剧唱腔的先河,我是知道的,自己也曾在舞台上实践过。但那毕竟是“国剧”,多年来也已经在观众中形成了一定的欣赏习惯。至于把钢琴作为一种乐器加入到原来的地方戏乐队一起进行伴奏,我真的还是第一次听说。但我并没有拒绝,还是痛痛快快地答应了老调剧团的邀请,加入到老调演出的伴奏行列中,因为我真的也想尝试一下老调,丰富丰富自己的钢琴伴奏内容。

老调,大家都知道,是河北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保定的地方剧种,特别是河北省的冀中一带农村,一提起保定老调,那是无处不知,无人不晓。对于保定市老调剧团演出的《潘杨讼》《忠烈千秋》等剧目以及著名老调表演艺术家王贯英、辛秋花,这里的观众几乎可以达到狂热的程度,他们不仅喜爱老调艺术,喜爱老调演员,而且好多人还会有板有眼原汁原味地唱上几段。也许是这些先天性因素的存在,使我的钢琴后来在融入老调乐队伴奏的过程中,进行得还是比较顺利的。

老调的乐队,打击乐除外,单就当前正在使用的管弦乐器来说,主乐器是板胡,其它为竹笛、笙、二胡、琵琶、三弦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会加上大阮或者大提琴或者电子琴之类,但一般是前边说到的那几种乐器。我的理解,剧团的同行之所以要我的钢琴加入进来,主要是解决眼下老调伴奏乐器在音区、音色、节奏等方面上略显单薄的音乐伴奏效果问题。鉴于此,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补 音乐人都知道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一个乐队的组成,其音响效果要协调,音区设置要平衡,也就是说高、中、低三个音部的乐器配备得要合理。很显然,老调乐队乐器的设置就存在不太合理的情况——低音区“薄”了些——这也是为什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会加上大阮大提琴电子琴等乐器的原因。而素有“键盘音乐之王”美誉的钢琴的加入,正好可以弥补老调乐队在乐器配置上的不足。如果把一个八度作为一个音区,钢琴就可以弹奏出7个多音区的音符,只低音部分就好几个音区,这是任何一件中国民族乐器所不曾有的优长。钢琴的音色雄浑宽厚,铿锵有力,特别是中低音区,更是给人一种深沉凝重的感觉。因此,适当增加左手在键盘上的弹奏,成了我伴奏老调唱腔时经常使用的方法。

老调唱腔的伴奏,与其它大部分地方戏一样,采用的是“齐奏跟腔”的形式。绝大多数的演出剧目没有固定的乐谱,就算是《潘杨讼》《忠烈千秋》这样有影响的剧目,乐队的伴奏也是跟随场上演员唱腔的旋律进行齐奏。这种情况,莫说乐器的配置缺少低音部,从和声学的角度上,旋律的行进也显单一。钢琴的加入,也正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多种和弦音的反复运用,不但加强了老调唱腔的厚度,也增加了老调音乐的立体感。

托 顾名思义,就是托腔保调、润泽调和的意思。老调乐队的乐器种类较少,且各种乐器也因其演奏特点的不同而造成了相互之间的不协调性,使整个音乐效果有些单调和粗糙。究其原因,缺少起粘结协调作用的乐器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平时,老调乐队中的笙,或多或少地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笙能成为老调乐队“三大件”(板胡、笛子、笙)之一的原因。但笙也是一种吹管乐器,在老调的伴奏乐队中虽有其它乐器所不可替代的特点,但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从整个乐队的音乐效果看,还是不免有些“混沌”“噪乱”的感觉。因此,钢琴的“长处”不言而喻。它宽泛的音区,明亮的音响,多变的音符,以及纷繁变化的弹奏手法,是任何乐器尤其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乐器所不能比拟的。因此,钢琴的加入,较好地完成了老调乐队伴奏中托腔保调、粘结调和的作用。

另外,老调音乐的本身就有高亢挺拔、雄浑刚劲的特点,特别是像王贯英等老调名家的老生唱腔,粗犷而豪放,厚重而苍劲,更是迎合了钢琴的音乐风格。使钢琴在伴奏老调唱腔的过程中,产生了如鱼得水、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节 就是节拍的节、节奏的节,在这里指的是对音乐的快慢、强弱的控制作用。老调的乐队因其乐器少,旋律单薄,使她的唱腔节奏听起来有些不那么强烈、不那么清晰的感觉。当然,地方戏的乐队因受其编制、规模、环境、传统等因素的限制,也大都存在着这样的状况。节奏,这个音乐定义的重要要素,如何解决它的“弱”、它的“不清晰”?我认为钢琴的加入,不能说不是一种积极的探索。钢琴的发音,有重有轻、有刚有柔,在“节奏”上有它的“独到之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认为效果还是不错的。演员们也反映,自从钢琴加入到乐队后,演唱时感觉有点儿省劲儿了。所谓的“省劲儿”,我的理解就是:原来主要由演员来“节奏”的唱腔,现在成为由演员与乐器共同来“节奏”了。

想来,我为老调伴奏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几年来,虽然没有成为老调乐队的固定一员,但也是一位“常客”。老调一有重要演出,就会要求我来加入,并且每次都较圆满地完成了伴奏任务,受到了观众的肯定。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钢琴——这种西方的“外来”乐器,在地方戏的伴奏中也是可以与我们的民族乐器共“同”共“融”的。如果说,当初钢琴的加入可能只是为解决老调伴奏乐器的不足而一时的“救急”;那么,如今获得的演员满意、观众认可的可喜效果,也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期待着钢琴在地方戏老调唱腔的伴奏中更加成熟,更加成功。

上一篇:从《红梅记》述评舞台剧创作 下一篇:如何激发幼儿在学习钢琴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