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惊厥的认识与处理

时间:2022-06-04 06:05:37

宝宝惊厥的认识与处理

第一次当父母的新手爸爸妈妈,总会遇到宝宝的各种健康问题,诸如发烧、感冒、咳嗽、拉肚子、呕吐等。其中突然出现的惊厥则是众多症状中最紧急、最重、甚至会危及生命的一个。惊厥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多数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6岁以下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倍,约占全部儿童的5%~10%,尤以婴幼儿多见。惊厥频繁发作或状态持续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惊厥中最常见的是高热惊厥,然而不同年龄的小儿发生惊厥的原因又各不相同。刚刚出生的新生儿突然出现惊厥,可能是由于生产过程不顺利引起的窒息或颅内出血导致;生下几天但未满月的新生儿,感染或者黄疸引起的胆红素脑病引起惊厥的可能性大;一些偏远农村在家出生的新生儿,则需考虑新生儿破伤风和维生素K缺乏引起颅内出血。此外,血糖电解质紊乱、先天性脑发育缺陷及代谢异常等,均会引起惊厥。

婴幼儿出现惊厥,首先要看宝宝的体温情况。如果有发热,首先考虑是感染引起的惊厥,最常见的有高热惊厥,还需考虑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等;如果没有发热,则可能会有血糖电解质紊乱、癫痫;还应注意到脑发育缺陷、脑损伤后遗症、药物中毒、外伤、颅内出血等。年长儿出现惊厥,则多要考虑有无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癫痫、中毒等,有时需注意颅内占位性病变和高血压脑病。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第一次惊厥都需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要向主诊医生提供足够详细的病史,包括宝宝的精神、体温、大小便、饮食、发育及家族中有无类似病史,以利于医生分析宝宝病情。

婴幼儿因为神经系统发育的不完善、大脑皮质的抑制功能差、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如高热等),兴奋容易扩散而引起抽搐。第一次高热惊厥往往出现在6个月~3岁,直系亲属中常有高热惊厥或癫痫病史。多数患儿体质较好,于病初体温骤升时出现惊厥,以上呼吸道感染时多见。一般在体温急剧上升后几小时出现全身性抽搐,表现为两眼上翻或凝视,面部和四肢不断地抽动,意识丧失,有的甚至有青紫和大小便失禁;抽搐时间短暂,很少超过15分钟,惊厥停止后神志即可恢复正常。在一次发热病程中一般只抽搐1次,抽搐发作后全身及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也查不出神经系统异常体征。惊厥发生时要进行紧急处理,如侧卧位、解松衣领、降温,并置筷子或牙刷柄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也可指压人中穴。热性惊厥发生时还需及时服用退热药,或置冷毛巾于头部,或用酒精擦浴,以及时降温,防止惊厥再次发作。

短暂的惊厥可能不出现脑损伤,主要因为大脑代偿功能的作用;但反复多次的惊厥,或者惊厥持续发作时,大脑神经元对化学能量的利用率大大增加,代偿功能衰退,脑的能量储备耗竭,最后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可导致小儿的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障碍,感觉异常,语言迟滞,学习困难,及慢性持续性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瘫痪、癫痫等。小儿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就可以产生大脑神经元缺血性病变。热性惊厥复发率高,30%~50%的患儿以后再遇高热,即可发生高热惊厥,因此预防复发是十分重要的。

预防复发就是要在易发年龄(4~6岁以前)避免再次发作,防止惊厥持续状态,减少癫痫的发生,避免智力发育障碍。目前常用间歇服药法,即初次发作以后,一旦发热时立即用药,一般选用安定片或栓剂,在发热期间每8小时一次,有一定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皮质的发育逐渐完善,大多数高热惊厥小儿的惊厥次数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仅有极少部分患者可转变为癫痫,留有后遗症,其发生率为热性惊厥2%~7%。当热性惊厥患儿出现以下危险因素时,预示转变为癫痫的百分率增高,如复杂性高热惊厥(发作时间长约15分钟,局限性发作,低于38℃时发作,一次热病连续发作)、热性惊厥多次复发、热性惊厥前有神经系统异常、发育异常、智力低下或围产期异常、首次发作在1岁以内、有癫痫家族史等。这种小儿建议长期服药,可选用苯巴比妥、内戍酸钠或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预防惊厥反复发作造成的脑损害。

上一篇:少数民族地区国库现状分析与建议 下一篇:煤矿机电产品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