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驾驶员情绪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时间:2022-06-04 05:07:56

浅析驾驶员情绪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摘 要】驾驶员不佳的情绪因素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正确分析驾驶员情绪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出发,探讨驾驶员主观方面的情绪因素,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驾驶员;情绪因素;行车安全;影响

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讲是行人、车辆、道路及环境等因素导致,这其中人的因素占据首位。而驾驶员不佳的心理因素也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职业驾驶员来讲,人的心理素质给安全行车带来的影响非常大,因而驾驶员需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若要保障安全行车,就要及时注意调整各种不佳状态下的心理因素,以保持优良的驾驶情绪。

一、情绪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情绪的概念

所谓情绪指的就是人对外部感官世界所刺激而产生的主观或者有意识的体验与感受,以及具有心理和生理表现的特征。具体体现于如下三个方面:

1、情绪是自身对行为成功的可能及至必然性,于生理反应方面的评价与体验,具体的七种体现为:1喜;2怒;3惊;4恐;5忧;6思;7悲。

2、情绪虽不能够被完全消除,但能够实行有效的疏导和管理以及适量的控制。

3、情绪没有好与坏的划分,一般只划分为积极的或者消极的两类。因情绪引起的行为却有好与坏的划分、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有好与坏的划分,因此说,情绪管理并不是消除情绪,其也未有必要消除,而是对疏理引导情绪、且合理化以后的信念及行为。

(二)情绪的特点

人的情绪具备两极性,也就是积极的与消极的两个方面体验。不同的情绪体验均会给驾驶员行车安全方面带来不一样的功效,积极的情绪具有增力功能,而消极的情绪起着减力作用。

二、驾驶员情绪因素给行车安全带来的影响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之心理因素对交通隐患的影响,主要体现于情绪上。喜怒哀乐属于人之最为基本的情绪。每个人的情绪对自身的认识、意志、行为以及个性均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驾驶员,其情绪对保障安全防止事故来说极其重要。激动的情绪,不管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均不利于驾车员行车安全。所以,不管是属于哪类个性特征的驾驶员,都应当正确认知自己的个性特征,关键是要做到稳定情绪。而在心情激动之时最好不驾车,抑或迟后再驾车。愈是易情绪化的驾驶员,愈要注重驾车时的心理素质平衡。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情绪致使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散

驾驶员的驾车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需要驾驶员于驾车时必须集中注意力。可有些驾驶员在驾车时会引发麻痹情绪,这便直接影响到了行车的安全。思想麻痹主要在驾驶员警惕性的松懈,注意力分散,身心懒散。思想麻痹情绪是导致行车事故的重要原因,许多驾驶员因为一时的思想麻痹、酿成遗恨终生的车祸。

(二)情绪有碍驾驶员驾驶技术的充分发挥

驾驶员有了情绪之后,随着情绪行为将会产生许多的心理及生理变化的现象,此变化会让驾驶员在驾驶时应激性或过高,或过低。过高时剧烈的应激状态妨碍和影响了驾驶员的技术能力发挥,过低则让驾驶员的大脑与驾驶时获取不到充足的能量。此两种倾向促使驾驶员驾驶时出现诸如驾驶规程走板,安全驾驶防范有误,实施措施不当等诸多问题。

(三)情绪导致驾驶员疲劳感

驾驶员一旦有了情绪,其不但在精神层面背负包袱,并且让自身于生理方面也产生异常的变化。譬如心率变快、血压骤升等,此时驾驶员不仅需要继续担负驾驶工作所必备消耗的体力,而且还要担负情绪状态给身体生理招致的变化,可见,情绪状态能增大驾驶员的疲惫感,为安全行车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四)情绪致使驾驶员职业道德缺失

职业道德依赖社会舆论的宣传作用,尤其是依赖人们心中的信念来维系与巩固的。驾驶员带着情绪状态驾车,此种自觉意识的职业道德则会被冲击。若是驾驶员意志不坚定,自觉意识则会产生动摇,取而换之的是没有理智和盲目行为。

(五)情绪波动致使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

当驾驶员在承担某种心理重负状况下,情绪会逐步增强的紧张表现过程,也就是驾驶员的情绪波动,而导致情绪波动的原因大部分是因思想问题引发的。情绪波动大多表现为高兴同沮丧两种现象。驾驶员情绪过多的高兴抑或沮丧,均会严重约束人的安全意识。可见,驾驶员出现的所有消极情绪均直接影响着道路行驶安全,一定要予以抑制和排除。最大程度地保持心理情绪状态的稳定。

三、注重对驾驶员情绪的调节和控制

稳定性决定了驾驶员情绪波动的状况,稳定性高的驾驶员中规中矩,其情绪波澜小,驾驶车辆的安全系数较高。情绪和安全驾车之间既然存有丝丝缕缕的关系,那么驾驶员拥有良好而稳定的情绪有助于驾驶技术的有效发挥。而与之相反的消极情绪的出现则会致使驾驶员技术走样,心理出现大的起伏,导致留下安全事故隐患。因此,若要调节好驾驶员之心理情绪,牵涉到社会诸多领域,各领域要多管齐下,全力应对,确保行车安全。

(一)强化驾驶员情绪的稳定调节

驾驶员在现实生活里不可避免遭遇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情绪自然会因此而发生变化。所以,驾驶员有效调节控制自身的情绪,尤其是在行车中,对于防止事故安全行车是极其重要的。下面介绍几种简便的方法:

1、采用注意力转移法调控情绪。驾驶员若遭遇某种外界不良刺激,譬如有车辆强行超越自己所驾的车,或者行人、车辆躲避自己所驾的车不及,引发一些急躁情绪时,第一时间要意识到此种情绪的产生对安全行车极其不利,应立刻调整心态,不应计较别人的过失,而是要集中全部的精力认真开好车。

2、采用暗示法调控情绪。包含自我与别人暗示两种,驾驶员借助暗示的过程,来排除紧张心理情绪,回到心态平衡状态。

3、利用警句警醒自己。譬如在车库、办公楼等处,张挂一些宁静致远一类的等有助于安全行车的警句条幅,以陶冶驾驶员的情操。

4、强化体育锻炼。增强驾驶员体质,提升其抗疲惫的能力,促使其精神保持振奋状态。

5、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强化对驾驶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二)强化驾驶员心理素质是行车安全的保障

开展对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培训,提升其临危自行处理的能力。心理素质训练可谓提升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有效渠道,各地应当结合驾驶员心理因素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对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培训计划。从长期的驾驶工作实践来看,驾驶员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了道路交通的安全。驾驶员素质主要体现于职业道德和文化以及驾驶技术等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1、拥有厚重的职业道德修养。驾驶员因其职业的复杂特殊性,需拥有优良的职业道德;

2、拥有较好的文化素质。驾驶员拥有一定程度的文化水平对于贯彻执行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以及驾驶车辆技术常识等至关重要;

3、拥有娴熟的车辆驾驶技术素质。面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不断变化的今天,驾驶员若是不具备成熟的驾驶技能,是不容易实现安全行车目的的。

四、结语

总之,在现实生活中,驾驶员的情绪和驾驶员的注意力以及驾驶员的意志力构成了三项常见的心理特征,其直接地影响到了驾驶员于驾驶活动中所出现的不同心理表现。驾驶员在喜怒哀乐的情绪支配下驾车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应当不断强化驾驶员的自身素质的培养,增强理智行为,进一步规范个性心理,调控稳定好各种情绪,至始至终保持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确保上路行驶安全。

参考文献:

[1]葛德明:探析驾驶员情绪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中国市场》 2012年15期.

[2]钟铭恩.洪汉池.袁志群:愤怒情绪对驾驶行为影响的实验.《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1年10期.

[3]吴超仲.雷虎:汽车驾驶愤怒情绪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07期.

[4]段亚丽:驾驶员的驾驶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吉林大学》2010年.

上一篇:蔬菜三种三收种植模式技术推广 下一篇:如何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