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视手段在人类文化传播中的功能

时间:2022-06-04 04:49:23

论影视手段在人类文化传播中的功能

影视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并用现代影视技术和表现方式,对人类学研究的对象、范围进行科学综合观照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人类学因使用了影视的手段而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使影视人类学成为了人类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给人类学自身的学科发展带来了一场视觉文化的革命。从文化功能上看,人类学影视片具有记录保存文化、阐释文化意蕴、传播交流文化等功能。

影视手段对于人类文化的记录与保存

影视最初被引入人类学,是作为记录并保存文化现象的工具使用的。影像首先具有记录特性,记录使得影像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直接性、客观性,它较接近于一种“科学性”的描述。正如巴赞所说:“摄影机镜头摆脱了我们对客体的习惯看法和偏见,清除我的感觉蒙在客体上的精神锈斑,唯有这种冷眼旁观的镜头能够还世界以纯真的原貌,吸引我的注意,从而激起我的眷恋。”①作为人类学影视片,在记录文化、表现文化方面显然比文字记录更为真实可信。就仪式来说,当一个民族的仪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凝固为该民族的节日时,这个节日也就成为其历史文化的集中表现,而节日所表现出来的本民族的文化功能,是其他民族无法复制的。影像技术可以把一系列的祭祀仪式、独特的群体舞蹈、特有的饮食物品与习惯客观地呈现出来,它不仅可以记录下当时的生活情景,还可以采集到任何一种现场存在的声音,从而还原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具有“情境再现”的功能,让研究者更加直观地观察研究对象,让不同的受众更加自由地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耳朵去阐释对象,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它比文字记录更充分、更全面、更具体生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记载体系。为人类学家带来高信度的调查资料,记录下来这个时代正在迅速消失的传统文化,同时,在保护文化多样性方面也具有保存濒危文化的作用。

在第九届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上,通过了《关于影视人类学的决议》,认为“电影、录音带和录像带在今天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科学资料的源泉。他们提供有关人类行为的可靠资料,研究者们可以运用新的理论对此进行独立分析……它们传播信息不受语言的约束。它们能将我们正在变化着的生活中的各种模式的特征保存下来,流传后世。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只是一个变化着的时代,而且是同一性增强而文化大量消失的时代。为了阻止这一过程,同时也为了纠正这一过程可能导致的人类的短视行为,按现存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记录人类遗产就非常必要。”②近年来,我国拍摄了大量反映少数民族古老习俗的人类学纪录片,如:《泸沽湖畔摩梭人》、《普吉和他的情人们》等片对阿注婚姻的表现;《走进独龙江》等片对独龙族姐妹婚和纹面习俗的反映;《低族》等片对低族的血族复仇和猎人头祭祀习俗的摹写;《哀劳山风》对景颇族的抢婚习俗的描绘;《傣族佛寺生活》、《古格王朝》对藏传佛教的表现以及《生活》表现的藏族民俗系列,这些作品向人们展示了少数民族的古老习俗。这些具有“异常美”特征的原始、质朴和丰厚的奇风异俗因其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逐渐消亡而变得极其珍贵。人类学影视片比文字记录的人类学文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点,有效地帮助受众增强对人类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普及与传播。

影视手段对于人类文化现象的再现与阐释

影视人类学家相信文化是可观的,不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抽象物,重要的在于怎么去发现和展现这些常人以为是游移不定、不可捉摸的文化内涵。文化是通过一个民族在其生活进程中的各种形式的外化,如:典礼、仪式、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内容而体现的。影视人类学对于文化的解释,是一种阐述、一种信息的传递和表达。通过展现某种文化行为活动的本身来理解文化,人类学的文字作品是以笔为工具对人类社会及其文化进行记录和分析研究,人类学影视片则以摄影机为工具进行研究和分析,透过镜头寻求对文化的一种理解形式。正如《影视人类学的历史、现状及其理论框架》提出的“影视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并用现代影视技术和表现技巧,对人类学研究的对象、范围进行科学综合观照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它对现存人类社会中的可视性社会、文化现象进行系统搜集、拍摄、分类及剖析研究,最后制作成能揭示其人类学内涵,具有科学性、真实性、视听综合全息性特征的影视纪录片”。③影视人类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对一些材料的分析研究,对影视人类学领域内展现出来的纷繁事物和各种问题进行梳理,找出规律,发现特点,用来指导影视人类学的实践活动。正如庄孔韶先生所说:“影视人类学是以影像与影视手段表现人类学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比较文化的学问。”④

人类学影视片不仅有记录和展示人类文化的功能,还具有对文化进行解释的功能。人类学家利用人类学影视片的直观可视形象性,将它用于横向的同时性跨文化对比,或纵向的历史性的文化变迁研究。人类学研究不仅要对每个具体的文化现象做记录、描述,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将各种文化进行对比、综合研究,从而发现和总结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像《四个家庭――印度、日本、加拿大和法国农民家庭的比较研究》一片,人类学家利用人类学影视片的直观可视形象性,将它用于横向的同时性跨文化对比,将四个来自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家庭的伦理道德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另外,像本特森和米德拍摄的《巴厘和新几内亚儿童的竞争》一片中,将巴厘人和雅特穆尔人的文化背景和行为进行了对比;再如J・D・范弗拉克与人类学家雷・伯德威斯台尔在1971年共同摄制的《十个动物园的微观文化差异》一片,用十个国家动物园的素材来表现人们在遇到同样的刺激时是怎样以无声的语言来相互影响、交流并表达自己的。这样,在同一时空的维度下,把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内部的不同群体加以比较,以说明他们的相似和差异,整合出一套不同社会与文化的共生逻辑和规则,或解释这些特征存在的原因。

人类学影视片可以通过镜头所建构的图像寻求对文化的表现,在人类学家所关注的各个领域寻找到适合影视表达的话题,不仅可以向人们展现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与文化,同样也诠释着图像背后所隐含的意义,寻求对人与文化更本质的了解。美国人类学家克里德福・格尔茨认为,对文化的分析是一种具有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需要进行“深描”,所谓“深描”就是通过对研究社会的行动者社会行为的描写,揭示其行动的社会意义而非仅仅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描述上。格尔茨的理论和他对文化现象所作出的典范性解读,对于人类学的文化书写以及如何通过影像完成文化表达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启示价值。

影视手段对于人类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影视人类学片除了要保护、记录一个民族内部的文化外,同时也要注意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影视手段适于形象地记录文化现象,它能将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不仅仅留存于民族内部,而且提供给众多观众并广泛宣传。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来不及思考自己所处的文化,也来不及审视异文化的变迁,所以在变迁的社会,加强族际沟通,增强文化理解仍然会是人类学电影的一个主题。

影视手段在文化的传递与交流上具有形象生动、可信度高、传播性强的特点。影视手段不需经文字的中介,摄制者能够把文化的原貌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不至于发生像书面文字那样,要将形象的画面转换为文字来表达所造成的信息丢失,观众直接面对形象画面,人们接收的信息更准确,感受更真切。另外,影视手段在文化的传递与交流中,以释放形象和声音信息让观众了解影片内容,世界上每个角落的人都能看懂画面的形象语言,人类学纪录片能够最大限度地克服由于语言文化差异所形成的障碍,文字记录的人类学文本由于语言文字的差异会造成文化传播的困难,但影视语言却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都能理解和接受世界通用语。无论人们的语言文化存在着多么巨大的差异,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能体验到某种共同的视觉效果,看懂影视画面的语言,被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因此,人类学纪录片都比文字记录的人类学文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点,成为记录、保存、普及、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对少数民族丰富文化资源的变迁发展和中国多元文化留存与保护,越来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08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080715)]

注 释:

①巴赞[法]:《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

②保罗・基奥齐[意]:《民族志电影的起源》,《民族译丛》,1991年,第1辑。

③影视人类学的历史、现状及其理论框架,《云南社会科学》,1988(4)。

④庄孔韶:《人类学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编校:施 宇

上一篇:浅谈DV通讯员新闻道德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论艺术媒介决定艺术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