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组合作学习走进科学课堂

时间:2022-06-04 04:24:07

让小组合作学习走进科学课堂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多学科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与策略。应用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可以使学生掌握合作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高效团结精神。通过“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科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本文从小学科学教学实际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合理分配成员,构建合作学习小组。二是转换课堂,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环境。三是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促进合作学习的成功。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课堂 构建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多学科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与策略,由于其效果明显,被很多教者誉为近十几年最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科学教育中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既可以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一定的合作方法。然而在实践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每当老师刚布置理讨论任务,同学们就开始讨论起来,连讨论的目的、方法等都还不清楚,看似在激烈讨论,相互合作,其实并不合作。分组汇报讨论结果时,要么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其他学生却只是在充当观众;要么大家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谁也不听谁的。这样,“合作的小组”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要是能合理调控好这个“合作的小组”,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学得快乐,课堂有活力,教师教得也就轻松了许多。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一、合理分配成员,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性格不同,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在分配合作学习小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分配,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我在分配合作学习小组的时候,在每个小组中分别安排男女学生结合、性格内外结合、动手能力强弱结合、思考问题远近结合等。这样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其次,还要对合作小组内所有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指明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等角色,让这些成员相互帮助、相互补充,同时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角色替换、不定期地进行轮换。只有这样才会使探究过程“活而有序”,避免出现“争抢”和“坐等”等不良现象。通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方法。

二、转换课堂,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环境

1.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

教师在学生眼中总是高高在上,我每次讲课都很少站到讲台上。而是习惯走到学生中间,让学生感觉学习科学知识就像听故事;和学生一起合作完成科学实验,一起到户外进行科学作品分组展示活动,共同体验科学课堂带来的乐趣。学生不再畏惧教师,能和教师做朋友,积极参与喜好的科学课堂教学活动。

2.给学生的合作以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科学课中更多的是实践与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科学、体验科学。因此,在科学课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时间,将不必要的讲解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操作、探究、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和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从而发挥学生潜力。

在《固体热胀冷缩》一课中,只有一个知识点,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首先,我给每一小组提供充足的材料、仪器、记录表格。其次,在回顾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只做一次使用酒精灯加热金属球后卡在加热前能穿过的铁环上的过程演示,至于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注意事项都由小组讨论后决定,教师只是做板书记录,给出安全提示,提出指导性建议。其他时间基本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最后,学生在实验中得出结论: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样教学目的就达到了,且让学生体会到了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

3.课堂如战场,教师的任务就是做好指挥官。

为了激励学生合作,在小组之间开展各种比赛与竞争活动,并适当运用奖励的方法,可以使课堂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其实这一点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有很好的应用,如,哪个同学做得最好、哪个同学做得最快等,只是这些都是奖励给个人,而不是小组。既然我们在课堂上开展了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那么所给予的奖励也应该是属于这个小组的,要让学生体会到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靠小组全体成员合作取得的,每个人的表现都将关系到小组的得失,体会到在小组的成功也是自己的成功,没有自己的努力,小组也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哪怕只有点滴付出,也会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三、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促进合作学习的成功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听,听清小组合作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不随便打断老师或其他同学的发言,努力听取同学发言的要点,让学生倾听,用心去听。

问,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有什么问题先在组内研究解决,组内解决不了时,再向老师提出,引导学生会问,问重点。

学,发现别人回答问题的不足,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小组内共同研究,能够代表小组总结观点,在小组交流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培养学生会学、博学。

2.把握时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并不是所有课堂都要用作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不能让其成为唯一,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时机开展活动。形成不同意见或有争议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示概念、性质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遇到难题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记得在教学《浩瀚的宇宙》一课时,我整堂课都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全班共同交流学习心得,课堂没有给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机会,教学同样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如果在没有机会的情况下强行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则可能会对课堂产生负面影响,即会让自主学习时间流逝,又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

在实验课中就算是教师想不分组恐怕都难,这样的机会教师就应该及时抓住,让学生去实践、去体会科学的奥秘,激发对科学课堂的浓厚兴趣。反之,实验课也让每个同学都完成所有的操作、记录、汇报等,学生能完成吗?能完成几项?课堂时间在这个时候会显得很短暂。

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时机,会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展现课堂活力,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其深入科学课堂,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在快乐中成长,让科学课堂充满活力。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贫困生工作 下一篇:如何引导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进行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