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23 10:34:10

关于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在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设趣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重视引导,教给学生探究方法;交流合作,丰富学生探究体验;合理评估,确保学生探究质量。

关键词: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探究欲望 探究方法 探究体验 探究质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构建者转变,教师不再扮演“专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帮助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促进学生学习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阐述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做法。

一、设趣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潘菽先生在他编著的《教育心理学》中论述了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发展水平。文章中提到,一般学生都乐于感知客观事物,对感知客观事物感到满足;有的学生则有操作的兴趣,他们不满足于观察某种自然现象,而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对事物施加影响。学生有了解如何引起或改变自然现象的要求,以及进行种种实践探究活动的尝试,开始注意实验现象与条件的变化。不少有经验的教师都说,有些学生认为初中物理难学,主要原因之一是物理知识太抽象。如果在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就会把枯燥的物理概念、规律变成为生动有趣的内容,使学生感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就会对所学的内容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就会主动地投入到对感兴趣的问题的研究中。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为求知而乐,为探究而兴奋。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所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比如搞物理试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待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究的东西。”可以看出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总是能愉快地、主动地探究它。

例如在学习《平面镜》这一节时,利用视频展示,杯中有一支蜡烛,蜡烛的火焰在飘动,往杯中倒水,当水面超过烛焰时,蜡烛竟然还在燃烧。这时,学生异常惊讶:蜡烛真能在水中燃烧吗?新奇、有趣的演示实验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立刻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再播放下去,学生会发现有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板的前面还有一支燃烧着的蜡烛。此时他们恍然大悟:原来,水中的蜡烛只是一个像。请问蜡烛放在哪里才能使像成在杯中?引导学生回忆照镜子的情景,猜想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像在镜前还是镜后?像和物与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像与物的大小始终相等吗?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怎样确定像的位置?创设恰当的物理情境有利于教学,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重视引导,教给学生探究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一切探索的行为来源于自身的愿望,而探索的愿望源自认知冲突。因此尽可能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适当引导点拨,体验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再感受某一物理问题是怎样产生的,物理概念是怎样建立的,物理学中的某一结论或规律是怎样获得的,这些物理结论或规律分别有哪些作用和应用,等等。这样当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实践时,就会体验到探究的方法。

例如,实验一:观察身边的透镜。(1)观察你身边各种各样的透镜,如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镜及实验室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等。(2)记录你看到的现象。(3)就你看到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4)你能对这些透镜进行分类吗?在学生明确探究问题后,让学生对生活和实验室中的各种透镜进行观察,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一种分类标准并进行分类,同时,让学生透过透镜观察周围的物体(如书上的字画)并提出问题,为后续探究课题的提出做准备。

三、交流合作,丰富学生探究体验

在探究式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语言表达机会,要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究成果。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同,对知识的认识角度和深度也不一样。因此,组织学生有目的地交流讨论是非常必要的。在学生探究后,要让学生发表他们探究的结果,对一些有争论的问题,可以讲出各自不同的意见,对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通过讨论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集中起来,使大家对所要认识的事物了解得更全面。让学生参与交流合作,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也可以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例如:学习《变阻器》这一节内容中的滑动变阻器时,先让学生讨论:“如何改变电路中电灯的亮度?”学生会提出各种方法,如改变电池的节数、串联一只电阻等。接着提问:同学们提出的各种方法有什么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如果用增加电池节数的方法则可能烧坏灯丝;在减少节数时,电灯亮度过暗;电灯的亮度不能连续可调等。为了丰富学生的探究体验,在物理探究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试一试”、“猜一猜”,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个性得到张扬,因探究成功而获得快乐的体验。

四、合理评估,确保学生探究质量

评估是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过去的物理教学虽然也组织一些探究活动,但是,往往在得出结论后就万事大吉。学生通过探究究竟得到了哪些启示?为什么探究的结果与事先的预测不一样?探究的设计和计划的进行过程是否有缺陷?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和评估,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才能逐步提高,探究成果才能得到巩固。

参考文献:

[1]刘学鸣.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实践”探索[J].教育学刊,2001(2).

[2]马如心.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理论问题研究[J].教育学报,2007(3).

[3]卫祥.物理教学与物理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探析[J].物理教育学报,2012(1).

上一篇:自制实验器具,改善物理教学 下一篇:运用“探究性”实验强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