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高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时间:2022-06-04 04:17:35

让职高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摘 要:职高学生普遍基础差,对数学没有兴趣。教师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本文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把课堂中最具有活力的学生调动起来,让知识生活化、简单化、专业相关化,让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生活化 自信 实用 够用

许多中职数学教师都反映:职高生数学基础差,厌学现象严重,课堂气氛沉闷。其实职高生中有很多人脑子很灵,悟性很不错,要学好职高这点数学知识应该是绰绰有余的。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处理好教材,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一、灵活处理教材

1.根据专业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正确处理教材,树立为专业课服务的意识。比如:对电子专业的学生,可以先上三角函数、向量、复数、导数的知识;对机电专业的学生,可以先上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的知识;对财会专业的学生,可以先讲授函数、数列、排列组合、概率的知识等。

2.适当降低教学难度

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教学的难度。比如在讲不等式时,对于不等式的证明可以简单些,让学生了解即可,侧重讲如何解不等式;讲三角函数时,可以简化三角函数的证明,侧重讲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的应用;讲立体几何时,可以简化几何证明,侧重求角度、多面体和旋转体等的讲授。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转变观念,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利用好感情的纽带,把学生当做知心朋友,创设宽松的环境,吸引学生听课,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让生活走进课堂

(1)用生活化的问题引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趣味化导入是使学生产生兴趣的首要环节。其一,强调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其二,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师不刻意追求课堂纪律的严肃性以及教学内容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注重将教学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课堂导入的形式很多,只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可采用。

(2)变换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后,在整个课堂中要随时调整策略,并尝试变换不同的策略。试着确信每个任务对学生来说都是新颖的。注意新的元素:活动是否有新的内容,是否有新的反应类型。

(3)例题的选择体现为专业课服务。中职数学应体现专业性,为专业课服务,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①会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知识问题。如在机械专业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知识之后,可以教他们如何制图;在学习三角函数之后,他们可以解决有关振幅、周期等问题;在学习向量之后,他们可以解决力的分解问题。

②用专业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利用专业知识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亲切,也感兴趣。如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计算机,由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正弦型函数图像的关系,总结出三个参数A、W、Q对正弦型函数图像的影响。

(4)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

①动口。第一,带读。教师要做到带读而不代读,通过声音的暗示、对问题的质疑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创造条件。第二,促读。精心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鼓励学生对课本问题提出质疑和猜想,激发“读”欲。第三,议读。每个数学概念都包含着一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因而读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要注意启发和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第四,精读。精读是对教材的深层次思考,要寻找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总结出内容的系统脉络,并以此透过知识的表面看清本质。

②动手。思维的创造性表现为不循常规、善于探索、勇于创新。数学定理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决定了在教学中,教师应站在思维分析的高度,从操作直观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的思维情境中建立正确、清晰、深刻的印象,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③动脑。第一,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二,注重思维训练。首先,应抓住主要矛盾,训练需在“精”字上下工夫,加大练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应注重对比性训练和对前后知识的多角度联想,归纳出常规性问题的一般求解模式,进一步增强信度。

④动心。数学美感是探索未知数学规律的主要心理因素,也是科学发现的智慧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再发现,使他们在一个轻松的心态下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感知力,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体验美

⑤动情。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根据教学目的及时实施评价是教学的关键。对学生的每个提问、每个回答、每次板演,教师都要作诚恳的评价。老师要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深深爱上数学。

三、开展多元化评价

职高的学生在初中时大多缺少鼓励和表扬,因此对他们学习中取得的任何进步和成绩,教师都要采取多种评价方法进行肯定。

1.综合评价

将学生个体素质视为一个整体,设计出多因素、多层次、多指标的评价标准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进步。采取综合评价方式后,学生不再只关注学期的考试成绩,同时也关注平时的提问、笔记、作业、课堂听课、课后问答等环节。这种做法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可起到积极作用。

2.差异评价

评价时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内在差异,强调将评价对象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或从若干侧面进行比较。由于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检测难度,因此学生的学习成功感很容易形成,在学习或检测过程中有一种成功的乐趣。

3.强化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为产生的结果:那些能产生积极结果的行为,以后会经常得到重复;相反,那些会导致消极结果的行为,以后得到重复的可能性很小。

职高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状和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采取“低起点、小台阶、密步子、精讲练、多指导”的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自信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让中职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浙江松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正迁移理论应用于高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中医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