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农药 数百公顷良田受损

时间:2022-06-04 02:28:42

虚假宣传农药 数百公顷良田受损

本栏目特邀主持一―邱宝昌律师

邱宝昌,硕士,1004年从事专职律师。现为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曾获“3・15金质奖章”及“北京市优秀律师”等荣誉称号。

[案情简介]

2006年5月,两位农民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反映自己及本村其他几户农民购买的“金种子”种衣剂,使用在打瓜种子拌种后,几天都不见出苗,扒开土查看,发现种子已经烂掉,用手挤还有白色液体。而同村其他未拌该种衣剂的打瓜都出苗很好。他们请求消费者协会帮助解决,要求种衣剂经销商赔偿损失。

[处理结果]

经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实地调查,两位农民反映情况属实,且使用种衣剂的农户数量很大。据了解,经销商是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某乡分公司,负责人是一位当地的农民,其销售的种衣剂是未经过总公司同意,私自从某经销部购进的,估计有100余户农民购买并使用。而农民们有的将该种衣剂使用于打瓜拌种,有的还用于玉米拌种,面积约300 hm2以上。

经过专家田间勘验认定:造成打瓜烂种的原因,一是由于农药经销商擅自推荐未经法定部门准予使用在打瓜上的农药;二是由于播种期遇雨、低温,土壤板结,造成出苗困难而烂种。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又查看了该种衣剂的包装说明:“本种衣剂登记作物只有花生,非登记作物对象请在当地农技人员指导下使用。”经销商提供不出任何可以在打瓜种子使用的证明材料,他表示只是听信上级经销商的口头承诺和自己在花盆里的试用,便简单地认定该种衣剂可以在打瓜拌种上使用。

最终,在消费者协会的努力下,经销商与投诉的农户达成补偿协议,并承诺对使用该农药尚未投诉的农民,依据建立的农资购货台帐进行回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同等的补偿。

[案例评析]

这是一起因农药问题引起的纠纷,涉及农户数量多、播种面积大,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引起集体上访,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经销商的行为违反了相关规定,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经消费者协会的努力终于使农民获得了赔偿,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一、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农药销售者应该对农民提供有关农药的真实信息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本案中,种衣剂的包装说明:“本种衣剂登记作物只有花生,非登记作物对象请在当地农技人员指导下使用。”但是经销商提供不出任何可以在打瓜种子使用的证明材料,夸大宣传种衣剂使用范围,误导农民购买使用,很大程度上妨害了打瓜的生长。可见,经销商的行为属于欺骗消费者、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行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的经营者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的经营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经营者应该对自己的广告内容负责,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对于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应该依法受到法律的制裁,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田间出苗、植株生长、作物产量、产品品质等受到影响时,应该由田间现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种子管理机构组织实施现场鉴定。确定事故发生的原因,追究责任

《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现场鉴定是指农作物种子在大田种植后,因种子质量或者栽培、气候等原因,导致田间出苗、植株生长、作物产量、产品品质等受到影响,双方当事人对造成事故的原因或者损失程度存在分歧,为确定事故原因或(和)损失程度而进行的田间现场技术鉴定活动。”因此,在发生种子质量纠纷后,应该积极地组织实施鉴定,以便进一步维护农民的权益。

上一篇:农业园区化,发展都市农业的有效模式 下一篇:葡萄喷药受损 厂商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