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6-04 01:06:38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现代学校较之传统学校,应该以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注重和谐长远发展为标志。因此我们认为现代学校制度应是以关注师生终极发展、人生幸福为追求,学校依法实行自主、民主管理,从而促进学生和教职员工幸福成长,学校与所在社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践

秀山一中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虽然在秀山教育历史上曾经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所百年老校却不得不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2010年12月,新任校长心存忧患意识,带领全体一中人坚持改革、锐意创新,应势而变,积极进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作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初步构建起以目标导向和质量管理为抓手,以全员考评为保障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2010年,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在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以目标导向和质量管理为抓手,以全员考评为保障” 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在推进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上,学校首先从全体教职员工十分关注的后勤工作抓起。学校从后勤工作实际出发,先制定出后勤各类管理人员职责,然后明细管理过程,要求操作阳光、账目清楚,做到民主监督、相互制约。初步建立起民主、公开的现代学校后勤管理制度。通过一学期的运行实践,学校后勤工作从混乱状态,走上了健康良性运作轨道。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所有办学行为的指向标。因此,在解决好后勤管理工作之后,学校新任领导班子把握时代脉搏,充分调研,反复论证,提炼出新时期新形势下学校的办学理念,即“追求人品与学识同步卓越”。学校立足于培养能够影响未来的学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学目标是办学理念的具体化。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内涵发展之路,将办学目标分解为:一是学校长远奋斗目标,即以“立足初中建精品,创新高中求特色,辐射边城,领先武陵”为发展定位。二是阶段发展目标,即 “一年换旧貌,两年上台阶,三年成特色,五年成名校”的发展步骤。同时又具体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三个维度来衡量长远目标和阶段发展目标。学校发展包含:升学指标、管理水平、设施条件、办学规模、办学效益、社会形象。教师发展包括职称级别发展与职业声望发展两个方面。学生发展包括学科水平发展、身体发展、能力发展、特长发展、心理发展、品德发展等六个方面。在上述三个维度确定后,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将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制定了全员考核办法:

一是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即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师培、行政、后勤工作进行全面目标设计和质量控制。同时对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时段,管理流程的每一阶段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二是建立全员业绩考评体系。全员业绩考评是对全体参加考评的人员进行全过程的业绩考评。要实施这一考评,首先要进行分类。从对象上分为团队考核和个人考核两类。团队考核主要目的是促进部门职责的全面履行和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以及通过班级、年级、教研组、备课组的考核促进教师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凝聚整体发展意识。个人考核又分干部、教师、职员三类。考核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工作态度和过程质量、业绩等综合因素。意在是促进教职工综合素质的发展和事业价值的增值,并形成个人、团队、学校的利益共同体。其次要建立全员业绩考评的方法体系。在建立全员业绩考评方法时,学校坚持三大原则。一是公开与开放原则;二是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三是反馈与修改原则。考核结果实行公示,允许申诉和复议。

三是建立激励体系。一方面建立因学校发展带来的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合理、有效地使用考核结果,使考核的结果成为评奖、晋级、评职、聘任、进修、评优、福利分配和聘任的基本依据。

(二)初步构建起以政府、社区、家长三方面共同促进学校发展的现代学校发展机制

在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学校把政府、社区、家长三大重要外部因素纳入了学校发展视角。认为政府、社区及家长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如何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学校提出诚信办学,主要做法有三:一是向政府承诺,坚持依法办学,依法行政,绝不欺上瞒下;二是向社会和家长承诺,关爱每一位学生,绝不乱收费;三是向学生承诺,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和服务。在此基础上,学校一方面积极组建年级家长委员会,组织展开家校联系沟通工作,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向家长宣传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力求在学生教育引导方面取得一致性;另一方面与当地派出所建立警校共建点和治安室,与街道办事处建立全面合作关系,达到资源共享。同时,学校通过开放日、教育成果展、公开教学、新闻媒体、公关活动等多形式多途径展示学校良好形象,主动接受监督。

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初步成效

(一)人心聚,气象新

新任领导班子花大力气解决了学校后勤管理混乱的局面,还全体教职员工一个明白,从而凝聚人心,使得全体教职员工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二)教风正,学风好

学校加强了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细化常规检查,落实随堂听课制度,从而促进了良好教风的形成。无教案上课、不批改学生作业、不重视教学研究、备课流于形式等现象不复存在了,全员管理、全员教育的氛围正在形成。正因为如此,学生之间发生恶性事件的事情没有了,懂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爱学习等优良校风正在形成。

(三)效果显,口碑变

经过近三年的变革,学校人心齐聚,面貌更新,教风端正,学风优良。特别是2012年和2013年的中高考,初2012、2013级学生不及县内同级同类学校学生,高2012、2013级学生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学校甚至是被判为零升学率的情况下,学校的初、高中2012、2013级连续两年的中高考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学生家长因此转变了对学校以往的看法和评价,对学校的变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三、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考

传统学校与政府之间是一种按指示办学关系。政府对学校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在学校办学行为中校长往往只是充当执行者,而非思考者、创新者,因而出现封闭办学,机制僵化、活力不足的问题。在这种关系下,校长大多缺乏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能动作用。以秀山一中发展与变革为例,这所曾经领跑秀山教育的百年老校因固步自封,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而险遭淘汰。新任校长临危受命,在学校内部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虽成功打破危局,仍感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校长个人的能力、素养以及办学能动作用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速度、水平及状况,因此校长的任免与激励显得尤为重要。其二就是学校如果要全面实现办学目标,必然会尽可能地激发和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但现实是学校不具备人事管理权限,不能够涉及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从而在管理上出现软肋,不能从根本上触动教职员工的内心。因此,学校在实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时,会产生来自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压力和阻力。

现代学校与政府角色关系应是政府指导办学,给予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为学校办学提供服务。以北京市十一中为例,其校长李希贵就是在政府指导下根据自身学校的现实在学校内部进行了一场“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改革,颠覆了传统的中学办学模式,构建了一整套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现代学校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首先应是建立一套科学的校长任免与激励机制,其次在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学校自主办学。当然如何探求最佳解决办法,使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能够更加顺畅,更加有序,是所有改革者值得深思的。

上一篇: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 下一篇:路遇美人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