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04 11:23:27

税收筹划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税收筹划可为企业带来节税效益,早已成为纳税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建筑施工企业因其行业特性,具有纳税筹划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文章从税收筹划的角度,依据税收筹划的原则,探讨了施工企业营业税、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方法。

关键词: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筹划方法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8-0016-02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筹资、投资、收入分配、组织形式、经营等事项的事先安排、选择和策划等合法手段,实现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和涉税零风险等目标的经济活动。

一、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施工企业具有以下特点:(1)工程造价高;(2)建设周期长,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3)异地施工工程占较大比例;(4)施工建设项目独一无二,不可替代;(5)经营形式多样,如总承包、转包、分包等。

施工企业纳税的特点在于:营业税及附加是建筑业的主要税种,营业收入的确定与税率的选择是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重点;当期收入和当期成本依据工程的完工进度进行确认,具有可调节性等。正是基于以上特性,为施工企业的纳税筹划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

当前建筑市场环境不容乐观,物价上涨导致施工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建设方拖欠工程款导致施工企业资金周转凼难。为了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纳税成本,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流动资金充足,提高其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力,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已十分必要。

二、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具体方法

(一)利用经济合同进行税收筹划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签订多种经济合同,如工程施工合同、劳务分包合同、机械租赁合同等,不同的种类合同所适用的计税依据与税率不同。同时,在合同签订时应考虑合同条款对税负的影响,如合同价格的界定、发票的开具、工程施工费与材料费的区别等,都要仔细研究,与当前税法的相关规定应保持一致,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合理的支出。

(二)营业税的纳税筹划

1.通过“甲供设备”进行税收筹划。《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

如某建筑公司2009年12月中标某单位宿舍楼工程,工程标的3000万元,其中含电梯设备采购价款500万元。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若该电梯设备由A公司白行采购,其应税营业额应当包括电梯价款在内,则A公司应纳营业税为3000×3%=90(万元);若该设备由建设方负责供应,A公司计税营业额不包括设备价款在内,A公司应纳营业税为(3000-500)×3%=75(万元)。以上案例告诉我们,建设单位提供的设备价款不需要缴纳营业税,建筑安装企业在与建设方签订《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时,要重点考虑设备是否“甲方供应”。对于2009年1月1日前已经生效的《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建筑安装企业可以与建设单位协商签订设备“甲方供应”方式的变更补充协议,从而利用“甲供设备”进行税收筹划。

2.通过承包方式的选择进行税收筹划。目前建筑安装企业承包工程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包工包料和包工不包料。施工企业应尽量与建设单位签订“包工包料”的工程合同。包工不包料不仅使施工企业得不到应得的取费,还有可能增加营业税金及附加。如果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是包工不包料合同,那么,工程耗用材料价值应该按照施工预算材料使用数量的预算价格确定。因此,签订甲供料合同时,应按照包工包料合同计算应纳营业税,以扣除材料的预算价格作为合同金额。

3.通过合作建房进行税收筹划。目前由于土地审批难度加大、资金流紧张,建筑施工企业多采取与他方合作建房的方式。建筑施工企业与他人合作建房,可考虑以土地使用权出资,双方合资成立公司,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税法规定对企业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的行为不征营业税,公司销售房屋取得的收入按销售不动产征税;对双方分得的利润不征营业税。因此,企业税负降低了,税金可递延至以后期问缴纳,相当于获得了无息贷款,节约了利息费用。

4.延迟纳税义务时问进行税收筹划。至于税款的结算方式,施工企业可在保证款项如期到账的前提下,可将营业税的纳税义务时间推迟,即推迟结算,不将预收款的时问作为结算时问。因此,既合理优化了资金,又充分利用了资金的时问价值。

(二)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1.调整好纳税身份。企业所得税法明确了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所有营业机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施工企业与其下属分公司年度有盈亏时,应尽量考虑合并纳税,从而降低企业税负。施工企业在开拓新市场,整合资源时是采用分公司模式还是子公司模式应进行认真测算与筹划。

2.合理确认营业收入。一般而言,企业当期确认营业收入越多,应缴纳的所得税越多。营业收入确认的时问越早,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问亦越早。对于建设工程而言,运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当期收入,“完工进度”是确定各期营业收入的关键。施工企业可通过降低完工进度在完工前少确认收入,从而减少应纳税收入。

3,利用好税前扣除政策。企业所得税法对工资薪金支出、公益捐赠支出、广告费用支出、业务招待费支出、研发费用支出方面都规定了一定的扣除标准。施工企业应更新观念,熟悉相关费用税前扣除政策,做好纳税筹划。例如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按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可以税前扣除。施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前根据人均计税工资限额进行税前扣除,扣除限额提升后,可在限额内采用“就高不就低”原则,在规定范围内列支工资,利用好税前扣除政策。

4.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当前税法主要有税率、行业、投资、过渡期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在所得税筹划时可以考虑运用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如企业投资购置用于环保、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的专用设备,可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施工企业可适当投入安全生产设备和环保设备,一方面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高效益;另一方面可增加设备折旧额,降低应纳税所得额;最后还可按投资额的10%抵免应纳税所得额。

5,所得税预缴方式的选择。我国企业所得税采用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年度终了汇算清缴的方法进行征收。企业预缴方式的选择,应考虑未来年度的盈利水平并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可。尽量降低所得税预缴金额,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

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是受多重因素影响的系统工作,企业应该认真研究国家的税收法规和宏观税收政策,跟随政策导向,避免由于税法政策变动而带来的风险。同时,应立足企业实际、综合考虑,采取多种措施实现税收筹划效益的最大化。

上一篇:PSpice仿真中收敛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DSP技术的等离子切割机电源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