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色彩研究

时间:2022-06-04 09:39:44

城市色彩研究

摘要:城市色彩规划是目前受到规划部门十分重视的城市规划课题之一。许多城市规划部门在进行城市用色规划与管理的时候,总会觉得仅靠主观的评价难以实施,所以怎样针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而客观的研究,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对城市色彩规划进行数理控制是其客观化的最终目的,怎样在包含众多因素的城市之中找到一种有效的调查、分析、研究及实施的方法正是本文想要论述的主题,希望在此文中探讨一种适合与普遍城市的色彩研究方法。

关键词:城市色彩;调研程序;研究方法;制度管理;信息反馈

Abstract: The city color plann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opics of city planning by the planning departments at present. Many city planning departments in the city when using colo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lways feel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alone is difficult to implement, so how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studied deeply and objectively, is a major problem we face, to the city color planning mathematical control is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objective, how to find a effective investigation, analysis,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hod includes many factors in the city is what this article wants to discuss the topic, hope to explore a suitable color research method and universal city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city color; research program; research methods; management system; information feedback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城市色彩规划的认识

城市色彩规划的三个层面

宏观层面的工作是指导城市色彩规划工作开展的时候应该遵循的程序与法则,从整体的角度规定在工作中需要涉及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所需要达到的目标;中观层面是根据每个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从能具体实施的角度来合理的设定具体的调研与研究的程序,从资料的收集与数据的采集上划定研究的范围,推动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微观层面在制定好的研究程序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步骤进行调查研究,使城市色彩的规划研究工作中从人的感观层面与尺度上进行,特别是针对这一项以人的感官作为评判标准的研究。

这三个层面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划分,而且根据研究对象的规模大小不一,每个层面的工作又有一定的差异。

城市色彩研究的特点

研究涉及的多学科特点

城市色彩研究这个题目看似简单,不过色彩而已,但细细分析起来,这个课题内涉及的内容与相关学科十分庞大,它并不仅仅只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或环艺设计的范畴,其中包含有多门类的科学,比如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大气物理学、视觉感官学、色彩学、植物学、政策管理学等等。

研究对象的动态特点

城市色彩受到地域气候与城市气象的影响,使得城市色彩是随着外界的光照与气象的改变而变化的,一天中有光线的变化,而一年中有四季的变化,受到这些变化因素的影响,城市色彩也是一个动态的研究对象,因此也使其在研究过程中必须要考虑不同时段城市色彩变化。

城市色彩研究的程序

研究对象的设定

研究范围的确定

研究的范围包括城市的选定、区域的选定、审美对象的确定等等。这范围的确定能使我们有的放矢,从而减少调查时不必要的工作以及研究时过多的数据处理。

研究内容的确定

城市中色彩种类繁多,其分类也多种多样,固有色彩、视觉色彩、建筑色彩、环境色彩、区域色彩、街道色彩、夜景色彩等等共同构成了整个城市的整体色彩。

研究目的的确定:

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情况下,应该制定出调查研究所应该达到的深度,从而为下一步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与数据参考,同时也可以使工作分阶段的进行,研究成果也能够及时的运用到事件中。

数据的采集与评估

数据的采集

数据的真实性:首先,在进行调研的时候应该明确的是,无论情况如何,都应该保证从立项、调研、分析、总结到实施、反馈的全过程中数据及资料的真实,在这过程某些数据的失真都容易导致最后结果的错误,所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是工作进行的根本。对于确实需要而又无法获得的数据,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模拟,从实验中获得数据作为参考,而不能主观意象。

数据的典型性:在进行调查研究的时候采集的数据资料要具有典型性。一般在调研的时候,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调研对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使得获取的数据具有典型性,从而确保数据的精确真实而不繁杂粗糙。

数据的覆盖面:在进行数据资料采集时,应该保证在一定范围内采样,从而使数据资料具有相当的覆盖性,避免造成以偏概全的结果。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这一点应该与数据采样具有典型性同时考虑,在保证数据有一定覆盖面的基础上尽量选取典型的调研对象进行采样,以达到两者的平衡。

采集时间控制:因为城市色彩研究具有动态的特点,数据的采样也应该包括时间因素对色彩的影响,调研时间的选择与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最终成果的实用范围,从理论上而言,调研的时间越长,研究得越深入,最后的成果就越具有适应性,更能贴合实际的生活,所能达到的效果也就越好,但往往受到物质能力的影响,调研不可能无休止的进行,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在可操作的范围内尽量的考虑含有时间参数的数据采集,使成果贴近现实;另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是:在成果实施之后,建立实时监控与信息反馈机制,从而使在实施过程中也能对成果进行及时的修改与完善。

实验的设定与数据的获取:对某些在调研过程中没有出现或极少出现的情况,为了保持其研究数据的可靠性,不能凭空猜测杜撰,而是通过设定某些相关的实验来获取数据,以供参考。

虚拟数据的量化:对于某些主观的、模糊的、容易引起歧义的指标,可通过借鉴相关的衡量标准加以量化,或设定可控范围进行规划与评估。

数据的筛选与评估:

通过精心的调研工作获得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筛选、整合,选择临界值、控制点进行分析、筛选与评估,某些数据是因偶然因素而获得的,需要排除;某些数据是相互矛盾的,需要排除其一;某些雷同的数据,需要归纳汇总……另外,对数据的评估应根据分级原则进行。获得的数据应该分阶段进行评估,以确保下一阶段基础资料的准确,同时也减少了数据过于庞大而增加的负担。

法规的制定

法规的制定以调查、实验、分析与研究等方法获取的数据和资料为基本依据,充分考虑数据波动因素与实际实施情况的联系,并考虑一定的临界值浮动范围,通过数理公式、图文说明等相关的表达方式形成法规。在法规制定过程中,

规划成果的表达:

在规范形成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表达控制要素,文字与图示,数据与公式以及数理模型。在规范制定过程中文字说明必不可少,这里不再阐述;图片运用可以直观的反映法律规范,使之执行起来一目了然。而且,在城市色彩规划研究中,图片是反映色彩的第一手段,在精度要求不高、控制并非严格之时,它能够最简便的反映情况;数据与公式的表达能够最精确、最直接的反映事物的本质,这种数理的控制方法可以运用在需要严格控制、或是精确控制的规划区域,也可以运用在有数据作依据的地方,以及在规范中不宜表达、容易引起歧义的地方;数理模型多在研究重点区域时运用,根据现状资料建立起的数字模型可模拟在各种条件影响下城市局部所产生的视觉结果,让管理者能够在方案实施之前见到实施后的结果。这种手段可运用在实施效果要求较高、实施成本较为昂贵的局部区域中。

城市色彩规划成果的完善

法规的实施、跟踪与评估

形成的法规应该在某些典型的片区进行试点运行,在运行的同时设立实时监控措施,对法规的实行、效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归档,以便进行周期性的分析评估。

政策法规的修订

在法规实施之后,实时监控机制所收集的信息应该及时的反馈到管理与研究部门,以便及时的找出存在的问题,尽快做出调整与修改,再运用于实际管理中。这个过程需要反复进行多次,直到达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在此之后,长期的信息反馈机制仍应该同时存在,以反馈短时期内的突况。

成果的归档

最后,经过调研、分析、总结、实施、反馈整个过程所得到的资料、信息与数据应该分阶段的归档,以备今后查验。

城市色彩规划需遵循的原则

逐层分级原则

对于城市色彩研究来说,其研究的深度根据规划部门要求,其深度有所不同,研究的层面也有所不同,因此进行城市色彩规划时,进行必要分级研究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但能使研究有明确的目的,而且使研究的成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从而使规划管理具有可操作性。城市的规模、城市的性质、建筑的密度、人口的构成、街道的数量以及规划部门的需求、研究团队的人员组成情况、调研分析的时间、项目实施过程的情况等因素都使得我们在进行城市色彩研究的时候需要进行逐层分级。

调研典型性原则

理论上讲,能收集调研范围内的所有信息与数据,能为调研提供完整的资料,提高研究成果的精确性,从而提升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调研往往不能按照理想的模式进行,所以在有限的基础上,为了尽量贴近理论模式,调研的重点必须放在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对象上,从而获得利用价值较高的信息。

临界分析性原则

调研获取的信息与数据数量庞大,作为城市规划部门而言,所需要的信息与数据只是极少部分,所以研究的数理分析应该基于规划管理部门所需要的结果,进行数据的筛选,选择数据中具有控制界点或临界点的数据作为控制的极限值,对这些临界值的分析既可以减少数据分析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以初步形成管理部门所需要的控制数据。

信息反馈原则

信息反馈是整个研究、实施环节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政策的实施、项目的管理在实际的运行、操作中并不因为规范的制定或法规的颁布而结束,条例法规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长期的验证,并根据信息的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及时的信息反馈可以避免某些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信息的反馈成为完善整个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城市色彩规划的协调功能

城市色彩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城市的开发,土地的利用都与周边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合理适当的城市进程需要应该充分尊重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城市色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如此,就这一点而言,自然环境与城市色彩的关系不仅存在于视觉层面上,还表现在城市生态层面。植被的选择与搭配、种植地的选择、植被对城市微气候的调节作用都能影响最终的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与城市文脉的协调

城市从产生、发展到现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的色彩蕴涵有对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城市色彩能够延续当地的文化与艺术,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形象。这一点对于中国来说尤其如此。另一方面,城市色彩也能反映一个地区人们的。城市色彩的这一作用尤其表现在国外的宗教圣地。

城市色彩与城市发展的协调

城市的色彩规划不仅要考虑到现有建筑的色彩,同时更多的需要寻求一种现有城市色彩与新建城市色彩之间的延续、过渡与协调,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而言尤其如此;而对于一个历史遗存下来的集镇或村落来说,考虑得更多则是对于历史风貌的延续,城市的色彩也会以城市遗留下来部分的色彩作为基调。

城市色彩规划的研究手法

城市有其固有的色彩,而在人们的视觉中,往往反映的并非城市本来的色彩,而是城市的固有色彩经过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后的结果,所以在研究城市色彩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城市固有色彩与人们的视觉色彩联系起来,了解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与存在的影响因子,从而找寻一种可以具体控制的手段。

城市固有色彩与人们的视觉色彩存在的联系若要用大致的公式表达,即为:

C=xC’+yC’+zC’……

在这个公式中: C表示城市的视觉色彩,C’表示城市的固有色彩,x、y、z……则表示影响视觉色彩各因素的修正系数。x、y、z……代表的是诸如大气洁净度、城市的气候状况、色彩的穿透量等的外界影响因素,而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因为又同时受到多种内在因素的作用,同样包含一个自身的公式,如气候状况可能包括一个类似的公式:R=aR’+bR’+cR’……其中a、b、c……代表各种气候状况如阴、晴、多云、有雾,温度、湿度等情况,所以说需要得到最终的城市视觉色彩与固有色彩的关系是需要考虑众多繁杂影响因素的,这的确也为城市的视觉研究与量化过程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结语

城市色彩的研究是一个从主观认识到客观量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有许多需要研究的影响方面,而这些方面受到环境及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在进行调研取证的过程中,也显得较为困难,但我们应该就力所能及的范围将这项研究作好,为以后的深入研究作基础。

上一篇:基于Internet远程设备控制仿真平台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填石路基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