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

时间:2022-06-04 06:27:52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11-0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将数学情境化、生活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进行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创设才是适宜的,才能成为教学的助跑剂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五种策略进行情境创设。

1.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体验的空间

情境创设要有"生活味",更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一课时,可大胆地处理教材,整节课将学生置身于"逛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购物的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运用已学的"小数意义"、"元、角、分的知识"和"估算"等有关知识,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最后选择自己喜爱的商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购物付钱、找钱的生活问题。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比例应用题"中,一上课就端出两杯冒热气的牛奶,分给两个学生,他们喝得直摇头,一个学生说牛奶泡的太浓了,另一个学生说牛奶泡得太淡了。师问:"是哪里出问题?"有的学生就说:"没按比例泡。"师接着问:"应该是怎样的比例呢?"这时有学生说1:2,有学生说1:10,还有的学生说淡了加牛奶,浓了加水,师又拿出一桶奶粉晃了晃,马上有学生喊出"看说明书",上面说按1:8配制。很多学生都想上来配制一杯可口的牛奶,在这时师又提出个问题:"有一杯200克的开水,加多少奶粉才合适?"有的学生已报出答案,有的在自己嘀咕,有的则在动笔思考计算,整个班级都沉浸在积极主动学习氛围中。

2.创设故事情境,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数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有吸引力,不只是在于形式的新颖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自己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某老师创设了拯救白雪公主的情境。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白雪公主吗?美丽可爱的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一起在大森林里快乐地生活着,可是有一天,可恶的巫婆却把白雪公主关进了一座神秘的城堡,你们想和小矮人一起去救白雪公主吗?孩子们说"想"。这里有3座城堡(课件出示)城堡、S城堡、城堡,你们猜,白雪公主被关在哪座城堡中呢?然后播放动画,引导孩子们对图形进行统计。整堂课以故事情境贯穿,在吸引学生的同时,不断引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

3.创设操作情境,给学生动手的空间

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充满着观察、分析、操作、模拟、推断、迁移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举动。教师要积极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从而获得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技能。如在教学《圆周长》这一课时,教师预先让学生分组准备好直尺、卷尺、绳、圆形纸片(易折叠)、硬币(易滚动)等器材,然后让学生先量圆片和硬币的周长,学生在操作中量法多样,有在直尺上滚动量的,有用卷尺量的,还有用折叠法量的;再让学生量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学生发现不能用滚动法量,但可以用卷尺或绳绕一圈去量。师再提出:如果要求一个圆形操场的周长怎么办?学生显然发现,不可能用滚动的方法测量,用绳子、卷尺绕一圈的方法显然太麻烦,此时老师点拨,启发学生再通过操作测量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虽然实验简单,但学生却在操作中发现和解决了许多问题。创设这样的操作情境,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新知识的奥秘,发现规律,逐步强化通过实践求知的意识。

4.创设活动情境,给学生愉悦的空间

课堂上,尤其课的开始,为学生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其兴趣,启发其思维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可以利用听音乐、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通过谈话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同学们,你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然后,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亲手分分,通过学生活动,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立体图形的概念。这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愉悦情调,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愿望,为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思维始于疑问和好奇,而疑问和好奇,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教师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产生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欲言而不能"的"问题"境界,这样学生的探究意识就会孕育而生。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一位教师创设了分桃子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把6、7、8、9、10、11个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可以怎么分?学生在操作后产生了疑问:有时正好分完,有时还有多余?这时,教师适时地加以总结: "像平均分后有多余的情况,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有余数除法的性质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得到了充分的揭示,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创设要摒弃虚假、形式化,不能一味地追求生活、游戏、故事情境,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性地对待情境,不要让情境光有华丽的外表,而没有内涵,要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投生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这样,数学课堂才会生机盎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创新小学数学教法之困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