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6-04 06:23:38

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至关重要,能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学生在阅读中也能够掌握更多的字词、句型,为后续的写作教学打下基础。语文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要阵地,对于教师来说,必须有正确的教学观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本文将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57-01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综合发展、合作探究的过程,语文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阅读是最重要、最常见的形式之一,阅读教学应该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不仅是学生吸收信息、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阅读理解的过程,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认真读书并获得独特感受的过程,这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证。

一、认真阅读课文,掌握阅读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同样如此,如果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那么就会主动去认识和研究这门科目,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对语文阅读产生了兴趣,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展现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阅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精品文章,在阅读中学生感受到了乐趣和成就感,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二、创建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不断普及,语文阅读教学逐渐变得更加综合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思维体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建教学情境,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在《游漓江》这一课的教学中,题目显示作者会写漓江的水,但实际上文章更多的是对漓江的山的描写,对漓江水的描写只有短短几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漓江优美的风光,以及教材中描写的漓江景色,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同时欣赏漓江景色,感受漓江的独特和神奇。然后教师对作者的描写进行了总体描述,让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漓江独特、妩媚的特点跃然纸上。作者通过描写鸡公山、象鼻山等具体景物,让学生通过感受这些山的神奇和独特,进一步感受漓江山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赋予的情感,在阅读中学生能够积累写作素材,掌握优美的词语和句型等知识。

三、通过自主阅读提高能力

不同的学生,对文章有着不同的理解,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不应该主动以教师的角度去分析课文,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阅读,提出自己的质疑和看法,让学生评价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有充足的信心,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探索、自主思考,对课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教学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并积极探索以验证自己的结论。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中,这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教师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应该为学生营造探索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在课文中的关键点提问,让学生提出质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呢?同学们都有什么样的理解呢?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纷纷展开讨论,通过这个问题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学生从人物形象、作者思想感情、文章构思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思考,通过问题让学生了解文章主题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四、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阅读理解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通过大量阅读,学生也能够积累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这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练习写作,每周布置两次主题写作任务,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缩写或者改写,例如在苏教版教材《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如果渔夫的妻子不那么贪婪”为主题进行续写,充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结语

综上,在小W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对这些方法进行综合和借鉴,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民.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略谈[J].亚太教育,2015(4):36.

[2]刘济远.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4(1):102.

[3]许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听说读写综合实践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3(6):75.

上一篇:新时期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对策研究 下一篇:小学教学与认知心理培育的协同教育思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