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转化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时间:2022-06-04 04:42:41

优生转化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摘 要】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对教育教学工作要充满浓厚的兴趣,对学生要充满炽热的爱,要有坚定、果断、自制和耐心的顽强意志,能加强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分析环境,消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等心理素养。我们要在待优生转化工作中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然后去影响待优生和帮助待优生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我们要让待优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同学们的温暖,帮助待优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待优生的学习兴趣,让待优生思想上积极进取,学习上刻苦努力,促进待优生的转化。

【关键词】待优生转化;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历史。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信念和追求,是人的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全方位的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点和立足点。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一直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实教育是一个过程,这里面是人的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这里面既有学生的知识内化和素质提高,也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关键在于教育质量的高低,而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成败,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品行等诸方面的提高过程,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又是一个促进过程。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待优生转化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促进,以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能更好地促进待优生转化,进而促进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

1.及时找出待优生致后原因,做好待优生转化,能提高教师了解学生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待优生的产生是教育的影响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之间矛盾冲突的结果,其中致后的原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种。外因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偏差、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内因有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等。找出待优生致后的原因,是教师做好待优生转化工作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教师要及时了解待优生致后的原因,为待优生转化工作做好准备工作,好对症下药。孔子云:“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师。”这就是说,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基本能力之一,也有人称为教师的“知觉才能”。 教师只有很好地观察了解学生,才可以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能力,既是搞好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只有先及时了解学生致后的原因,才能做好待优生的转化,而这也是提高教师了解学生的能力。因此,及时找出待优生致后原因,做好待优生转化,能提高教师了解学生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做好待优生转化,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待优生转化上,有些教师对待优生罚站、罚跪、罚饿、罚做、罚款、扯头发、揪耳朵、扇耳光、打飞拳、踢飞脚,甚至讽刺挖苦、谩骂威胁,以为这是待优生转化的法宝和利器。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使待优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巨大的摧残,我们又从何谈起他们的转化呢?这样的行为是待优生转化工作中的大忌,是教师必须加以制止和杜绝的行为。“师者,人之模范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行为准则。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就充分说明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教师的人格如何,是决定培养什么样人的关键。教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不仅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以及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违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更无从谈起待优生的转化工作。教师这样的行为是教育的偏差,在待优生转化工作中只能导致事与愿违和恶性循环,使待优生更差。在待优生转化工作中,我们要引起待优生思想的转变,提高待优生的思想觉悟。这是待优生转化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我们要摆事实,讲道理,使待优生真正“明其理”而“改其行”,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待优生、教育待优生,促进待优生的转化。总之,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做好待优生转化,能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帮助待优生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做好待优生转化,提高教师的心理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学的实践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待优生之所以滞后,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着心理障碍。待优生在学习上具有明显的自卑心理、胆怯心理、压抑心理、惰性心理和逆反心理等心理障碍,而且待优生的心理异常的脆弱和敏感。待优生由于在学习上有这样的心理障碍,有的在学习上就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有的在学习上有困难就不愿意向老师同学请教;有的就会痛苦忧伤,情绪波动,性格浮躁,消极悲观;有的就会在学习上不肯用功,玩字当头,混字当先;有的面对批评、指责和嘲讽,就会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继而形成逆反心理。教师的心理素养本身也是一种极重要的教育因素,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素养的形成。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对教育教学工作要充满浓厚的兴趣,对学生要充满炽热的爱,要有坚定、果断、自制和耐心的顽强意志,能加强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分析环境,消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等心理素养。我们要在待优生转化工作中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然后去影响待优生和帮助待优生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我们要让待优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同学们的温暖,帮助待优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待优生的学习兴趣,让待优生思想上积极进取,学习上刻苦努力,促进待优生的转化。为防止待优生反复的情况,教师要靠耐心的顽强意志,及时巩固待优生的转化成果。这个过程也是提高教师心理素养的一个过程。总之,帮助待优生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做好待优生转化,能提高教师的心理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因势利导,实施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好待优生转化,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由于某些待优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实现不了知识的类化,在知识的接受能力上和其他学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从待优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要求上要降低标准,在知识的传授上要按照有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做到因材施教。李岚清就曾指出:“教师不能够用一种模式教学,不能够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要区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这在待优生转化上显得尤为重要。在待优生转化上,教师要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教师要认真备好课,上好课,能够很好地整合教材,对待待优生学习目标要分层次要求,作业布置要分层次要求,课堂上要积极关注待优生,有意识地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待优生吃得着甚至吃得好。教师还可以开展分组学习的教学方法,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生和待优生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关系,促进待优生转化。要使待优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很好地转化,教师就需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并且要有效地组织教学和驾驭自己的教学过程。待优生转化过程也就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因势利导,实施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好待优生转化,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有关教育界专家认为,待优生的产生主要是教师的教育的行为不当所致。因此,我们要在待优生转化工作中最重视教师的作用。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地位是平等的,两者的差距只是表现在对知识理解的多少和深浅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创建者和帮助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情感与思想的交流关系,二者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教师的成长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而学生的成长内在的客观要求是需要教师的成长,无形当中就影响了教师地成长。待优生转化是一个过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是一个过程,二者是变化的交叉的相互影响的一个动态过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高低直接影响待优生的转化工作,或者说待优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而待优生转化过程中又是一个教师专业化程度提高的过程,或者说待优生的转化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总之,我们要在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做好待优生转化工作,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师素养与能力》作者:周宏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 《待优生转化工作计划》 作者:时晓明

[3] 《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作者:宋华威

收稿日期:2013-11-15

上一篇:浅谈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物理教学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