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次掌声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2-06-04 03:36:37

十六次掌声背后的故事

“五家渠市申请加演!”

“昌吉地区申请加演!”

“石河子市申请加演!”

近日,由山西省话剧院精心排练、倾情打造的首部文化援疆剧目《生命如歌》赴兵团展开巡演,从8月3日首演,到8月13日,短短10天时间就已演出12场,好评如潮,多地申请加演!

记者8月13日观看《生命如歌》演出时,留心数了现场观众鼓掌次数,一共16次!是一部什么样的话剧,得到了观众这样的认可?这16次掌声的背后,又有着怎样感人的故事

《生命如歌》讲述的是发生在六师、五家渠市这片土地上一位名叫陈旭刚的老军垦家的故事。陈旭刚年轻时曾任六师某团场党委书记,改革开放初期支青大返城,为了打消兵团战士面对“走还是留”的困惑,稳定生产秩序,他逼迫担任连长的儿子陈保国在自己的面前发誓决不离开兵团。在反复得到儿子的承诺后,他在3000人的群众大会上宣布:老陈家的人决不会有一个离开兵团。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天夜里,陈保国便和北京来的知青妻子侯素英一起,带着5岁的孩子偷偷离开兵团回到了内地。

对于儿子的离去,恼怒的陈旭刚感到自己被儿子“背叛”,发誓今生不再认陈保国这个儿子。

全剧以全家人给陈旭刚过90岁生日为主线,引出了对陈保国当初离开兵团是不是“背叛”,该不该得到父亲的原谅,是不是只有坚守才能体现出兵团人对兵团这片热土、屯垦戍边这份事业的大爱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生命如歌》中对陈旭刚这样的兵团第一代军垦人一生最好的诠释。

陈旭刚25岁跟随部队来到五家渠屯垦戍边。几十年来,爬冰卧雪、流血流汗,用双手在荒漠戈壁上开垦出几百万亩良田,建起一座座水库和一座座现代化工厂和矿山,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兵团――

他奉献的一生,不正是兵团第一代千万将士将一生奉献给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最真实的写照吗?

看一看老军垦们为我们留下的遗产――一个个农场水利工程、一颗颗璀璨的瀚海明珠,我们心中怎能不充满对先辈们的敬佩和感动。但是,作为兵团职工的子女,就必须命中注定要留在父辈们开创的土地上吗?

儿子离开,算不算是“逃兵”?

这是《生命如歌》触及到的一个尖锐的问题,也是兵团许多老一代军垦人如今内心的纠结所在。

正如剧中陈保国反问父亲:“爸,兵团人的后代就没有选择去留的权利吗?离开就是逃兵,就是不革命,就是不忠不孝;留下就是奉献,就是英雄,就是忠孝两全吗?”

陈保国虽然选择离开,但血脉里流淌着兵团人精神的他,没有忘记需要发展、需要支持的兵团,将自己挣的钱大部分都用在了在六师投资兴业上,最后在为六师投资项目催款过程中猝发心脏病去世。

在现实生活中,或许还有许许多多个“陈保国”,他们虽离开了兵团,但却始终心系这片热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支持、关注着兵团的发展,他们也同样是兵团的建设者。

《生命如歌》到最后,90岁的父亲终于同去世的儿子和解,老父亲意识到:兵团人的后代即使离开了兵团,可是他们继承了兵团精神,他们把自己的成就回报给了兵团。不管是去还是留,他们对兵团的热爱不会变,对屯垦戍边事业的执着追求不会变,因此,他们的奉献和牺牲都应该得到认可!

演出结束,掌声经久不息,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五家渠高级中学高一(2)班学生马扬在演出结束后对记者说:“看这场话剧,我觉得就像在看我爷爷奶奶当初来兵团的故事,很感动。我想以后不论是离开还是留下,我心里都会牵挂着兵团,牵挂着这片生养我的土地。”

上一篇:各族群众生活质量节节 下一篇:火洲兵地鱼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