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洲兵地鱼水情

时间:2022-10-04 05:07:05

“找谁?徐培明吗?他忙着哩,我们一天都见不着他!”

还没到十二师二二一团,司机的一席话打消了记者采访徐培明的念头。

徐培明是二二一团四连党支部书记,平日里,不是在会议室和党支部一班人研究发展对策,就是在田间地头察看作物长势。去年以来,他又多了一项工作――教授汉语。

这位“老师”可不简单。上课时,带着20余名来自吐鲁番市艾丁湖乡花园村和庄子村的维吾尔族村民学习汉语;下课后,便虚心和村民们学维吾尔语。如今,他已是远近闻名的双语人才。

二二一团位于吐鲁番地区,是兵团在该地区惟一团场。团场连队与艾丁湖乡、亚尔乡等几个乡毗邻,地连着地、连挨着村。长期以来,团场与附近乡镇通过多种形式交往交流,以此增进感情、增进理解,最终实现了兵地感情融合、利益融合,促使这个国家级贫困团场在火洲盆地悄然崛起。

一张借条结下兵地鱼水情

1954年,响应号召,二二一团的前身十六师四十七团官兵挺进吐鲁番,打算在康家坎建场,并组建植棉队,试种长绒棉。

可是,这里“无风一片白,有风白满天”。风沙、盐碱、高温成了军垦战士们最大的劲敌。大家望了望天、摇了摇头,硬是在这片土地上搭起帐篷、垒起土墙,掘地而居。

当地政府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商量后,将一座康姓地主庭院和两条坎儿井移交给军垦战士们。

吃住不愁了,军垦战士们个个铆足了劲。附近村民们看见战士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开荒建场,也愿意添一把力。有的村民将自家多余的民房腾挪出来,有的将自家的棚圈贡献出来,还有的将树木无偿交给战士们。

时任植棉队党支部书记的张春明担心影响兵地关系,一下子急了,冲着战士们吼了起来:“就是拿,也要打好借条,将来条件好了一定要还给当地百姓,一样都不能少!”

村民们认死理儿,塞到手里的借条还没揣热乎又送了回去。无奈,张春明和党支部一班人反复讨论后,便将借条送到了当地政府。

几十年过去了,借条虽然已经泛黄,但字迹依然模糊可见:1955年6月,向阿不拉・尼亚孜等人借5间房屋、3个棚圈、1个坎儿井和房屋周围的树木若干棵。

到1956年,植棉队开出了30个轮作区、6万亩耕地,一片片高低不平的荒原变成了一块块方正的条田;试种的棉花皮棉单产达到171公斤,其中有12亩卫星田,亩产皮棉达到250公斤,被评为“全疆棉花丰产冠军田”。

也就是从那时起,兵地之间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之后的日子里,双方如亲兄弟一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条干渠连接融合发展路

生命之源在于水,对于全疆最为干旱缺水的吐鲁番来说,水显得尤为宝贵。

上世纪50年代末,为解决6万亩耕地的水源问题,二二一团党委专门聘请了苏联水利专家前来“助阵”。

一口口自流井挖成,清澈的地下水喷涌而出,干部职工欣喜若狂。然而,随着井眼数量增加,地下水量则显得捉襟见肘。

“治标还需治本”团党委一班人下定决心:在大河沿沿河修建红星干渠,将天山雪水引入团场。

寒风中,几百名干部职工拿起铁锨、十字镐开始了“凿渠工程”。

历经8年的陆续施工,至1964年,长达百里的红星总干渠基本完工。自此,二二一团的发展潜力被彻底激活。

几十年后,当一项项农业新技术被广泛运用,一座座设施农业大棚让职工增收致富,一家家现代企业建成投产,干部职工们无不慨叹这条干渠立下的汗马功劳。

这本“功劳簿”里,不仅仅包括它为团场经济快速发展作出的贡献,更包括它在兵地之间架起了一座融合发展的桥梁。

吐鲁番市艾丁湖乡琼库勒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也是缺水村。村里原本有11口坎儿井,近年来由于水位下降已经断水。

每年六七月间,看着最缺水的三队80户农民种植的葡萄、甜瓜、包包菜等农作物缺水,村党支部书记艾尼瓦尔整天愁容不展。

为更好地帮助附近几个乡镇解决灌溉用水问题,二二一团党委经过研究,决定将红星干渠进行防渗扩建。

“经过防渗扩建的红星干渠,横穿团场附近的艾丁湖乡、亚尔乡等几个乡镇,“真是给我们帮了大忙啊!”艾丁湖乡党委书记朱景宏始终难掩心中的激动。

正如朱景宏所说,多年来,这条渠已为周边村无偿支援用水80余万立方米,成为一条流动的“生命渠”。

这两年,二二一团和吐鲁番市共同出资,把几个连队与乡村间凹凸不平的土路都修了。职工和村民们运输农产品、外出看病、乡里乡邻交流走动更加方便了。

一份协议共绘未来新蓝图

二二一团社区干部高瑞芳和吐鲁番市民族舞蹈老师祖丽菲亚・艾尼瓦尔结识虽然不到一年,但她们已成为无话不谈的“舞友”。

去年11月3日至9日,祖丽菲亚・艾尼瓦尔受邀来到二二一团教授民族舞蹈。短短一个星期,她和高瑞芳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之后一有闲暇时间,俩人便“粘”在一起,切磋舞蹈技艺。如今,高瑞芳学会了“库车麦西来甫”、“新疆好”等维吾尔族舞蹈,祖丽菲亚・艾尼瓦尔也把汉族手帕舞、扇子舞等节目带了回去。

这一切缘于去年9月16日,二二一团与吐鲁番市在艾丁湖乡举行的“兵地互学共建融合发展”启动仪式。

在仪式上,二二一团5个连队分别与吐鲁番市艾丁湖乡、亚尔乡、园艺场等毗邻乡村签订了《兵地互学共建协议书》,内容涉及文化交流、农业技术互助、基础设施建设、劳务输出等9个方面,使互学共建、问题互商、要事互帮成为常态。

“通过互学共建,我们和二二一团将建立产城融合、园区共建、联村共建等新模式,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和战略规划实施协调机制,不断扩大与兵团资源、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共荣。”吐鲁番地区经信委主任谭建国的一番话更加坚定了二二一团干部职工的决心和信心。

蓝图已经绘就,兵地融合发展的阳光大道必将越走越宽。

上一篇:十六次掌声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地方传真】天中直流工程首次实现大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