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群众生活质量节节

时间:2022-10-18 01:06:44

各族群众生活质量节节

自治区成立60年来,尤其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大力实施群众生活质量改善工程,各族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的内涵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今年,自治区开展第6个“民生建设年”活动,实施25类100项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其中改善各族群众生活质量是重中之重,全区各族群众生活质量节节攀升。

天然气入户点燃群众幸福生活

密密麻麻的枣儿挂满枝头,安安静静的渠水流过果园,弯弯曲曲的天然气管道伸入村庄。7月30日,若羌县铁干里克乡果勒吾斯塘村村民哈丽丹・依布拉依木到自家枣园干活时,看到眼前的景象,禁不住对县城来的一位干部说:“我们村的农民收入高,房子大,又新通了天然气,在这里生活感觉比城里人还幸福。”

果勒吾斯塘村去年开工建设的天然气入户工程,让村民告别了烧柴烧煤的生活。村民一比较便明白:用天然气做饭,厨房干净了,开支减少了。

因若羌县远在沙漠腹地,供应天然气要先用气罐车从400公里外的塔中运来,然后在若羌门站进行加压分流,才能进入千家万户。得知运输配送天然气的成本增至每立方米3元,但用户只需按每立方米2.5元收费,若羌县吾塔木乡尤勒滚艾日克村村民宋礼感动地说:“这项民生工程真是做到群众心坎上了。”

各族群众能安享洁净能源带来的福祉,得益于自治区几年来持续不断实施的“利民燃气”工程。2010年,自治区启动实施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2011年至2014年,完善全疆燃气化工程规划,加大企业投资力度,由工程实施企业自筹154.3亿元,推进天然气入户建设进度,完成95.16万户天然气入户。

今年,中央安排预算投资2亿元,同时进一步加大企业投资力度,推进南疆城镇天然气入户工程。与5年前相比,“气化南疆”不再是一个新颖的概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餐饮业和农家乐助增收

今年6月,奇台县美食文化节从老城区移到了新城区的开阔地带,这是因为参展餐饮企业和游客大量增加了。人气高涨的背后,是自治区出台促进新疆特色餐饮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所产生的效应,是奇台县将特色美食与城市品牌、旅游项目、农民增收紧密结合的结果。

顺着美食的香味,来新疆的游客发现,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在当地特色美食面前大快朵颐。在今年阿瓦提县刀郎文化美食节上,烤肉、烤馕、馕坑肉等小吃样式繁多,又自成一体。阿瓦提县花城餐厅老板艾合买提・艾力说:“因为阿瓦提县格外重视新疆特色餐饮业发展,看似不大的县城拥有三四百家餐饮店。”

2011年至2015年,自治区财政投入3852万元,落实促进特色餐饮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规划,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特色餐饮品牌,推动大众化特色餐饮健康发展。与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愈加凸显的新疆餐饮业一样,天山南北各地农家乐也在有关政策的扶持下,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2012年至2014年,自治区财政安排资金3200万元,扶持农家乐和乡村游项目,培育一批卫生良好、食品安全、带动力强的乡村游特色品牌,共扶持481个农家乐项目,补贴158个优秀星级农家乐、20个示范村、10个示范乡镇、两个示范县和6个示范点,促进农牧民增收。

靓丽女性展现时代风采

“我们的模特队成立3年多了,现在有四五十名队员,她们可是本地人眼里的‘明星’。每次县里举办大型活动,都少不了她们靓丽的身影。”7月28日,莎车县乌达力克乡妇女主任、“闪亮乡村”模特队负责人古扎努尔・卡迪尔说。在莎车县莎车镇巴格买勒社区,居民帕提古丽每月按时领到3500元工资后,心里美滋滋的。一年前,她只是一名家庭妇女,自从到莎车县美花瓣民族手工艺有限公司工作后,她和在建筑工地上务工的丈夫一样,每月都能领到工资了。

让女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让更多妇女有事做、有钱赚、有盼头;让她们成为自信、独立的新女性,成为现代文化的实践者、推动者和传播者。这几年,全疆各地越来越重视发挥妇女的“半边天”作用,怎样来引导和帮助妇女在建设美好家园中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展现时代的魅力与风采,自治区实施的“靓丽工程”受到了天山南北广大妇女的称赞。

“靓丽工程”很给力,2011年至2015年,自治区财政安排6800万元,通过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妇女素质3项重点工作;面向各族妇女广泛传播现代文化,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妇女创业就业;通过建立靓丽工程示范基地,多渠道促进服装、化妆品、饰品等适合妇女就业的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各族妇女与时代同步前进,做内外兼修的靓丽女性。

上一篇:用心呵护美好家园 下一篇:十六次掌声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