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时间:2022-06-04 03:19:07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摘 要:课堂教学是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因此教学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学质量的好坏。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立意、教学课件、教学语言、教学活动四个角度,浅谈对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教学立意;教学课件;教学语言;教学活动;教学有效性

本人在2012年10月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南昌举办的全国历史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所执教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对外友好往来》一课获得一等奖。比赛结束后从本课出发对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思考,将实践与认识整理成文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优化教学立意,课标统领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文以意为先,意是文章胆。立意不好自然也算不上好文章。历史教学也是这样,如果把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落实上,不去挖掘教学内涵,提炼教学主题,势必影响教学质量。一节好的历史课,往往在于有明确的、令人眼球一亮的好立意。教师在备课时,如何优化教学立意呢?首先要研读课标,只有研读课标,才能准确挖掘教学立意,才能拔高教学层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概括为:以鉴真东渡、玄奘游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如何实现课标呢?教材中举了唐朝和日本、新罗、天竺三个国家交往的史实。鉴真东渡弘扬唐朝文化和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体现了唐朝的开放交流,使得辉煌先进的唐文化传向世界,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玄奘西游和《大唐西域记》,体现了唐朝的对外交往不仅推动了佛教文化的发展,还给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唐朝与新罗的频繁往来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体现了交往是双向的,是彼此发展的。通过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内容,于是我有了本课的立意:通过本课学习,最终让学生感受到唐朝的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促进了国家间的和平交流,不仅推动了唐朝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和拔高点。对课标的正确落实源于对课标的准确理解,只有先围绕课标对本课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正确解读课标,优化教学立意,最终实现课标,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教学课件,素材展开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如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历史学科,它的优点更加明显。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将过去的历史景象以各种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并激发学习兴趣。但如果课件使用不当,过于面面俱到,过于花里胡哨,将严重扰乱学生的正常思维,淡化教学目标和内容。因此优化教学课件,有效运用素材,才能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适度使用课件,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课件设计】展示《唐朝的开元通宝和日本的和同开》《汉字草书和片假名、汉字楷书和平假名》《长安城平面图和平城京平面图》《唐装和和服》一系列图片。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设计意图】日本受唐文化影响的例子很多,如果都通过图片一一展示显得嗦繁琐。为什么选择以上四个例子呢?(1)通过观察对比图片,学生不由发出“很像”的感慨。(2)有的例子体现唐文化对日本产生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可以看得到:今天日本使用的常用汉字仍有1900多个。今天去日本会看到日本把唐朝风格的建筑保存得非常好。今天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装,在重要的日子很多日本人都会穿上和服。从这些典型例子中学生不难感受到唐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

2.适时地使用课件,弥补课本资料的不足

【课堂小结・课件设计】展示《繁华的长安西市》,图片中呈现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各种身份的人在长安西市或游玩或做买卖的情境。之后滚动播放中外交流的物产文化组图。

【课堂小结・设计意图】本节课教材中重点介绍了唐朝和日本、新罗、天竺的交往,对于实现“使学生感受到唐朝的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促进了国家间的和平交流,不仅推动了唐朝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这个目标,资料略显单薄,学生体会还不够深。而《繁华的长安西市》则成为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的缩影,通过这幅图,让学生感受到唐朝不仅和日本、新罗、天竺交往,还和世界各国展开广泛交往。接下来滚动播放中外交流的物产文化组图,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交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三、优化教学语言,语言升华情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语言贯穿教学的始终,上好一堂课教师的语言很重要。教师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易于引起情感共鸣。但如果教学语言毫无条理,重复嗦,平铺直叙,将让学生走神,甚至厌烦。因此,只有优化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每一句教学用语,才能打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比喻性的语言在本课中的运用

如何体现《大唐西域记》的价值,从而体会玄奘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呢?我是这样讲述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实际上就是玄奘游学的游记,书中记载了玄奘游历的110多个国家的风俗、文化、地理、历史。如果你是旅行家,你可以把它当成旅游指南来看;如果你是历史学家,你可以把他当成历史资料来看;如果你是佛学家你可以把它当成佛学典籍来看。这部书很有价值,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通过浅显的比喻使学生体会到《大唐西域记》的价值,感受到玄奘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生动优美的语言在本课中的运用

展示《繁华的长安西市》图片来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时,我这样讲述:如果此时此刻我们走在长安,我们会看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不仅有日本人、新罗人、天竺人、还会有大食人、波斯人、罗马人,他们中间有使者、有僧人、有商人、有留学生、有艺人,多元文化在这里共容共存,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刀光剑影,看到的只是友好交往的景象。通过交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唐朝以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开放交流使得唐文化更加灿烂辉煌,产生了强大的力量向世界辐射,世界也吸收了辉煌的唐文化,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是彼此发展的,开放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丰富了各国的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通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动情讲述后,学生情感立即得到升华,实现了课标要求。

四、优化教学活动,活动巩固知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退出历史舞台,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闹”,但有的课堂活动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华而不实,脱离教学目标;有的活动环节过多,历史课变成了电影课、音乐课、表演课;有的活动只是少数学生的“独角戏”,大部分学生无事可做。因此,优化历史课堂活动,实现活动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设计了“唐朝对外交往成果图片展活动”。教师事先准备好和本课相关的一组图片和一张A4纸作为展板,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发一份材料,小组成员合作动手完成。教师首先提供范例如,学生看了教师提供的范例后都迫不及待地动手拼起图来,成果颇丰:有的小组展区名称是“中日文化交流成果”;有的是“唐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有的是“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的是“唐朝和新罗的交往”;有的是“人类文明交往之花”,这个活动全班都参与进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是一个可行性强,实效性高的好活动。

上文是本人仅以一节课例对优化历史教学的认识,当然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思路不仅局限于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平常的教学中应不断钻研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州时代中学)

上一篇:尝试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探索及运用 下一篇:有效讲评高三英语试卷,提高高考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