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时间:2022-06-04 02:53:54

倾听,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总是努力地向人们展示着最美的一面。每天面对孩子们,犹如面对一朵朵美丽的鲜花,细闻之,花香扑鼻,令人忍不住深呼一口气并陶醉于其中。每天站在讲台上,如站在艳丽的花丛中一般,禁不住欲去采摘。但是,细看之,这些花各有特色——有的艳丽,有的妩媚,有的淡雅,还有的带刺。作为班主任,要学会种植,学会护理,还要学会呵护,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花,用不同眼力去欣赏。在本文里,笔者要谈的倾听指的是在找学生在做思想工作时,不要急于向学生灌输道理,而是耐心地听取学生陈述事情的经过,然后视问题的轻重曲直,或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或给予引导。

班主任采用谈话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目的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树典型来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影响学生的意识、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然而在工作中却常常出现这么一种令人遗憾的现象:老师找犯错学生谈话,有的学生不但不听进老师的教诲,反而产生反感情绪,甚至口头上承认,行动上却屡屡犯错误,甚至犯同样的错误。如在笔者任教的班中,有一个学生就如此。该生胆子大,有副热心肠,但自制能力差,常违反课堂纪律。老师每天至少要找他谈一次话,可几乎都是“水过鸭背”,过后就忘。一天,又有同学到办公室告状——该生上课越位找人说话,影响同学听课,无论班干怎么提醒,还是我行我素,授课老师很反感。教师把学生找来,耐着性子重复遵守纪律的大道理、小道理……正当教师说得唾沫横飞时,该生突然放声笑起来,教师按下话头,顺其目光望去,原来他双眼定格在走廊上两个打逗的同学身上,真是好心不得好报!教师提高嗓门,对他刮起“强台风”来。一阵“暴风雨”过后,教师浑身疲惫,叹了口气,软软地说:“老师说了大半天了,该你了。”说着,教师托着下巴,眼睛盯着他,摆出倾听的架势来,没想到他竟喊起冤来——一句话,他只是“从犯”,是挡不住诱惑被拖下水的,告状的人偏心。临走前他挺认真地说道:“周老师,其实您批评的那些话,并不是我所想的,所以听不进去。”天啊,真是气死人了,说了半天,花了那么多心血,费了那么多口舌,竟还冤枉他了?!唉,真是自讨没趣呀!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想着他的大实话,教师后悔不迭:如果一开始谈话,教师不是站在高处“先发制人”,而是与学生站在一条平行线上,平心静气地倾听他的陈述,再给予适当教育,就不会收到这样不理想的结果了。看来问题产生的关键是教师在谈话中忽视了倾听这一重要部分。找学生谈话,总是把时间花在说教上,而不是倾听上,结果是道理讲了一套又一套,教诲说了一遍又一遍,可给学生的感受却是老师凭着自己的思想在讲话,在说教,在指责。根本没弄清他犯错的原因究竟出在哪里。教师在说服教育学生时,应该不断地启发学生陈述,让学生在诉说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或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真正客观地了解学生内心想说的是什么。

教师竭力做到先认真地把脉——倾听,再对症开出药方——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此谈话方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与几个“典型”学生谈话后,教师发觉倾听也有讲究,须注意:(1)态度要专注。面对学生的陈述,要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不分心,不批改作业等。(2)鼓励地倾听。当感觉学生说得有理时,应通过语言或目光、神态来向学生传递肯定的信息,让学生鼓起进一步陈述的信心。(3)接受地倾听。思想教育是一项原则性很强的工作,老师在倾听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学生的错误观点,这时老师不要急于打断学生的讲话,发表自己的观点来纠正学生的观点,而应保持一种开放、宽厚的态度,鼓励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再慢慢分析、引导。(4)理解、宽容地倾听。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有缺点有错误是难免的。俗话说:“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饶恕他”,学生正因为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才需要教师去教育、去帮助。所以,当学生陈述过错时,老师要视情况,或直接谅解,或作出暂时的退让和“妥协”,用宏大的胸怀,恢弘的气度去宽容学生的过失,从而赢得教育的主动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可以说,教师一时对学生的宽容,并不意味着迁就,而是给学生反思和改正的机会。

近几年来,笔者总是按以上所述与学生谈话、交流,然后在交流中巧妙地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其实,从姿态上说,倾听也是对谈话对方的尊重。从心理学上说,老师倾听学生述说,相互间形成平等,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氛围,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老师的话学生就入耳了。师生关系融洽了,班级工作也就开展得有声有色了。就笔者的体会,认真地运用倾听技术,是成功搞好班级工作的方法之一。从困惑到收获,笔者深深感到:学会倾听,认真倾听,用心倾听,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一项多么重要的基本功啊!

(责编 施夏珍)

上一篇:《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下一篇:试谈小学青春期性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