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抢盐潮”为例分析微博在谣言传播中的利弊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2-06-04 02:18:31

以“抢盐潮”为例分析微博在谣言传播中的利弊与发展趋势

摘要 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种谣言往往相伴而生。而在微博这一新型传播环境下,极大地增强了谣言的危害性及扩大了其覆盖面。本文以近日发生的“抢盐潮”为例,从传播特性的角度上,对微博传播进行了利弊分析,并对微博危机信息传播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分析。

关键词 微博;“抢盐潮”;谣言;危机信息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006-02

微博风潮的出现,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媒介样式。基于Web2.0技术,微博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用户不只是被动的新闻接收者,也是主动的新闻创造者、传播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微博必然存在一定负效应,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好这一新媒体,值得研究与深思。

1 微博在新闻传播特性上的利弊分析

“抢盐潮”是指于今年3月16日至23日发生的在广东、浙江、安徽、江西等多地市民恐慌性抢购碘盐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导致市民抢购碘盐的谣言原因如下:其一,日本地震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放射性物质污染海水影响海盐质量;其二,服用碘盐可以预防辐射;其三,盐价必定会随着抢购而暴涨,现囤积大量食用盐可避免日后被迫购买高价盐。谣言以极短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其中微博起了相当大推进作用,其直播、共享、互动等新闻传播特性上的优势在成为了谣言传播的“左膀右臂”。

1.1直播性:微博是谣言产生的“温床”,也是察觉谣言爆发征兆的“利器”

微博的直播性体现在传播的零时差,用户可以第一时间和接受消息,这为谣言的产生提供了“温床”。一则微博的字数在140字以内,不同于其他的传播媒介,不需要过多事实论证与推演,只需提供简短的结论。谣言的者往往会把这则短消息伪装成正规的新闻样式,甚至冠以知名新闻机构的头衔。在“抢盐潮”期间,便出现过海外学子转播BBC新闻的短消息,声称“日本发生严重核泄漏,海水遭到严重污染”,最终BBC官方辟谣称根本没有过类似言论。在应对谣言事件中,政府处置响应滞后往往遭到大众诟病。借助微博的直播性,有关部门可以迅速察觉出谣言爆发的征兆,可及时通过官方微博消息进行辟谣。在“抢盐潮”爆发后,便有专家针对上述3个谣言进行了反击:第一,我国供应的食用盐中以矿盐为主,海盐所占比重不会超过20%,何况日本目前排入大海的放射性物质不多,加上稀释作用,对我国沿海几乎没有影响;第二,如放射性碘进入人体,服用碘片可能会减少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摄取,但来自日本的核污染多源于空气、环境中的放射性,服用碘片或碘盐均毫无意义,服碘过多更会引起人体不适;第三,食盐由国家专营,国家规定零售价格,任何人高价卖都是违法行为,且以目前各地盐业公司的供应能力,不会出现食盐紧缺的现象。

1.2共享性:微博可以加速谣言的传播,也可以加快谣言的平息

微博的共享性使其具有核裂变式的传播,当一个微博具有大数量关注者,一旦其消息之后,关注者觉其有价值便转发,同样,转发者的关注者也可能会转发该条消息,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传播链。因此,谣言一旦以微博这一媒介进行传播,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影响到极大的范围,且数据只能反映有多少人转发谣言,却不能确定有多少人看到并相信谣言,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然而,政府可以利用微博极强的共享性,及时遏制谣言,加快其平息。有关部门建立对应的官方微博,在谣言爆发前期,及时官方信息进行辟谣;在常规状态下,适当灾害常识,提高公民对谣言的辨识能力。在“抢盐潮”爆发后,中国盐业总公司及时了近50条微博进行辟谣,辟谣消息通过其约28 000位关注者进行更为广泛的传播,对谣言的控制与平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不少专家也在微博上普及了相关的科学常识,加快了谣言的平息。

1.3互动性:微博可以提高对谣言的关注度,也加强对谣言的公众批判

微博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媒体,Web2.0技术使其具有一对多的互动性,能在公众内部形成讨论群,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谣言关注,而普通大众往往会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自觉承担起传播谣言的作用,使得谣言反复传播。当“谎言说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这种现象即是被心理学家称作“虚幻真实”的效果,人们听到谣言的次数越多,就越有可能相信它,并且也越有可能传播它。1953年,克罗斯在考虑公众批判能力的因素后,得出了修正版的谣言公式,即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公众批判能力主要指谣言参与者和接收者对谣言传播内容真实性的认可程度,受众的批判能力越强,谣言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此次“抢盐潮”中,产生的谣言大多都缺乏合理性,对于那些科学常识丰富的人来说,他们能轻易判别出言论的真伪,并且会为周围人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增强公众对谣言的批判,从而有效地化解谣言。如多名科学家组成的微博“科学松鼠会”举行的“微访谈”,利用科学知识对公众进行讲解,为缓解公众对于日本核泄漏和“谣言”恐慌作出了有力的回应。

2 微博危机信息传播的趋势展望

2.1完善微博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

微博作为新媒体,对危机信息传播的作用与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以增强在危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正效应。由于微博仍处于起步阶段,所面临的情况和问题都将是前所未有的。面对难题,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完善专项法律法规进行约束。

完善法律法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必须界定责任义务,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官方有关部门以及指定专家必须立即通过微博进行危机信息以及及时准确的辟谣;其次,明确公民在微博传播机制中的权利,可以转发官方微博的正确危机信息,以及促请有关部门及专家进行相关问题的释疑;最后,对谣言的发起者和恶性传播者必须予以处罚,对有关部门和专家没有及时辟谣应当追究其责任。

2.2加强对微博传播内容上的把关

在Web2.0条件下,无论是微博的者、传播者还是接收者,面对的限制都更为宽松,建立起一个合理有效的把关模式十分必要。微博网站平台应当对微博传播内容进行严格把关,还应当针对微博平台的多样化,从技术层面对微博创作过程进行控制。政府部门应当做好监督者的角色,严格监测广泛转发的微博,对错误的危机信息应当及时予以改正,将谣言扼杀于萌芽状态。

2.3政府利用微博建立起新型的危机信息传播模式

在信息爆炸的新形势下,及时有效地传播正确的危机信息,是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政府部门应当利用微博在直播、共享、互动等新闻传播特性上的优势,通过微博建立起新型的危机信息传播模式。在常态下,有关部门利用微博定时科学常识,以增强公民对谣言的辨识能力;在突发事件爆发后,及时通过微博危机信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稳定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1]侯金亮.微博传播的“双刃剑效应”[J].青年记者,2010(33):63-64.

[2]贺飞飞.微博的传播特性与传播效应研究[J].剑南文学,2010(2):146.

上一篇:墨西哥玉米栽培技术 下一篇:卫生间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的渗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