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积极情感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6-04 01:01:22

激发积极情感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拨动学生情感的弦,让学生的情感真正投入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呢?笔者认为,必须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挖掘教学课程的内在美,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了解相关的数学历史知识,陶冶学生的积极情感;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用情感的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让情感与思维共舞,必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 积极情感 情感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一堂数学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技能,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更要让这个过程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一定意义上说,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传送带、催化剂。它虽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中,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才是促使其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地学的动力。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那么,如何才能拨动学生情感的弦,让学生的情感真正投入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的探索。

1 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首先,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心灵情感相互沟通、相互感染的过程,教师是影响学生最积极、活跃的因素。因此,教师一踏进教室就应精神饱满、面带微笑,用和蔼慈祥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让每位同学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情感表现和投入,对每一位学生给予一份信任,用自己敬业爱生的精神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从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其次,用幽默生动、富于情感的语言展开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数学教学语言除其正确性、科学性等要求外,也要幽默生动,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乐于聆听。事实也证明,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它具有一种吸引力,既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使学生情感和教师、教学内容形成共鸣状态,提高学习兴趣。如新课展开语: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试试,如有困难,与同桌商量一下……,小结时可问: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多说鼓励、表扬的话语,少训斥,少批评,这无疑会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再次,多用目光与学生交流。教师要用柔和亲切、富有期待的眼神去察看每个学生,用目光与学生交流、摄取信息。我常用眼神和学生“打电话”,如某个学生上课走神了,我会轻轻地走近他身旁,然后注视他,他很快从我的眼神中读懂了意思,明白了该怎么做。

总之,要让学生喜欢你,才会产生“爱屋及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教师不应长时间站在讲台上高谈阔论,而应走下讲台,融于学生之中。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改变以往拘谨的“秧田”式座位排列,采用实验型、马蹄形、“v”字形等排列方法,从课堂空间形态上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另外还可免去一些“规矩”:如在注意力基本集中的前提下,不必个个正襟危坐;举手不必有统一的姿势……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以孕育学生的学习热情。

李吉林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了“情境教育”,运用于数学教学,不乏很多借鉴之处。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富有浓郁感彩的情境,如童话情境、生活情境、图画情境、操作情境、游戏情境、音乐情境……极大激发学生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并在感受、操作、探究、应用过程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不仅为儿童思维提供了“能源”,而且使儿童的思维活动进入最佳心理状态,并迅速沟通、复合、运转,同时其理智情感、审美情感等高级情感得到很好的培养。

3 挖掘数学课程的内在美,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数学情感的产生来自于对数学本身内在美的追求。数学学习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是伴随认知过程的情感发展的过程,同时情感的发展也必将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中的情感因素。构筑学生的情感基石,达到知情结合、情理交融的教学境界。如在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实验中,先让学生猜猜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然后实验验证。这先猜想后验证的过程正是促情、引思、学知的过程。

数学虽是抽象的数字、符号和几何形体等,但它同样存在着美。它的美表现为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和谐的美……在教学中利用具有“美感”的内容,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新版的实验教材十分重视符号化思想。从一年级开始使用“”符号;以后学习周长、面积、运算定律时,把计算方法概括成字母表示等等,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展示符号的简洁美,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数学中的美还有许多,比如说思维有序的秩序美、排列有法的规律美、数量关系中的统一美等,在教材中随处可见,就看教师怎样挖掘,怎样使用,使其发挥作用,感动学生了。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可以引进“黄金分割”,让学生查找资料弄清什么是“黄金分割”:比较“黄金分割”与普通图形给人视觉上的差异,甚至可以选择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让学生用“黄金分割”来解释画面带给人的美感。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更好地体现了数学的美。例如,利用多媒体把几何形体的美、画面结构的美、色彩的美、自然的美等融合在一起,使美的意境得到体现,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愉悦心情,给学习增添了无限情趣与想象。

4 了解相关的数学历史知识,陶冶学生的积极情感。数学教材中,蕴含着许多思品教育的内容,如“你知道吗?”、“数学小知识”等中介绍了有关数学历史知识。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同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成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做,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一举多得。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的运用教材。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师是可以找到情感教育素材的。

5 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情感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最,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再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既让学生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数学家的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能达到数学知识、情感教育共同发展的目的。

总之,数学教学也是一块情感的沃土,需要教师去发掘。有关人士提出的愉快教育、情景教育、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等也都是重视学生情感的教育。教师以情感的钥匙去开启学生学习的心扉。让情感与思维共舞,那么必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教和学的双赢。

上一篇: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下一篇: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