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律英语教学的多模态立体建构

时间:2022-06-03 11:48:44

高校法律英语教学的多模态立体建构

摘 要 本文结合涉外律师的行业标准和特点,聚焦法律英语教学展开研究。文章应用多模态话语理论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法律英语教学的立体建构:课前准备及教学任务的布置、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课外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表明,多模态教学手段的应用与互动符合法律英语教学的特点,能够更好地辅助教学,增强实际的教学效果。此外,应当构筑一个多模态的法律英语教学的立体体系。

关键词 法律英语 多模态 立体建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Multi-modal Three-dimensional Construction

in College Legal English Teaching

LI Yaxi, ZHANG Qing

(The Central Institute for Correctional Police, Baoding, Hebei 071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foreign lawyer industry standards and characteristics, a study focusing Legal English Teaching. This article uses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ory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and discussed dimensional construct legal English teaching: lesson preparation and explore layout,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task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ulti-modal applications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 English teaching, better able to assist teaching, enhance practical teaching. Furthermore, it should build a three-dimensional multi-modal system of legal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Legal English; multi-model; three-dimensional construction

1 多模态话语理论

模态是指通过感知器官的作用进行信息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文字、声音、影像、颜色、表情、手势等符号系统。①单模态话语(monomodal discourse)指的是只使用一种模态,如以声音传递的听觉模态或以文字传递的视觉模态等构筑交际语境的现象。多模态话语(multimodal discourse)则是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模态缔造交际语境的现象。多模态话语的特征之一便是强化了对非语言交际元素的关注。此外,在多模态话语中各模态之间存在着互补、强化、协同等关系,②在彼此的交互作用下共同呈现出一个多维共生、形象多元的交际情境。

2 多模态立体构筑

2.1 课前准备及教学任务布置

对于课前的教学准备与课程设计,首先聚焦教师这一主导元素。一方面,教师在选材上应当避免以文字为载体的单一模态素材,可以结合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如讲合同法这一章时,除教材本身涉及的文字信息外,还可选取与合同法相关的图片、录音及视频等,通过多模态素材的融入,增强不同感官刺激对学生理解和感知的强化与吸引,增强实际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以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和重点为导向,科学分配文本、音视频等模态信息的比例,将不同模态素材有机协调,合理分布,同时设计出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限度。

就学生而言,在课程开始前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预习本章的学习内容,如开展第十七章家庭法的文本信息阅读,这一过程主要通过文字的视觉模态呈现。二是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准备任务。如何家弘老师在教学开展前将学生分组分配学习任务,请各组成员就本章专题作小组报告。报告形式往往以PPT为依托,有图片采集者、视频资料选取人以及陈述者等不同角色,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合理分工,承担不同模态的准备工作,最后通过报告人的演绎将各模态信息协同整合予以呈现,学生在对各模态信息的整合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内化知识,得到综合性锻炼。

2.2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在经过课前较为充分的教学设计和多模态素材的筹备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关注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1)除文本信息外,结合法律英语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点,教师要特别注重讲授时的语气、表情、手势等非语篇模态信息的塑造与传达。如讲庭审制度时,身着法袍,手持法槌,③在法庭道具的衬托下把握好此时讲授的语气、语调和神态,营造出庭审现场庄严肃穆的氛围。(2)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录音口供、庭审记录片等音视频模态素材的比例和插入位置。笔者建议截取其中最能反映教学内容要点的环节,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内;可安置在讲授庭审制度的要点后以及学生讨论总结纠问制与抗辩制两种庭审制度的优劣前。(3)给学生的讨论、表演、辩论等多模态地参与教学留出充分的空间,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指正、评价和建议。

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学习环节可根据自身角色的转换选用合理的模态形式有效感知、领悟并传递知识。首先,学生作为倾听者,可综合感知、分析、内化视觉和听觉模态信息,以这两种模态信息为主导。其次,作为课堂的参与者,可在小组报告、模拟法庭的表演和辩论中应用好道具、图片、录音口供等多模态素材,同时把握好表情、手势等元素,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碰撞中,在不同模态感知的协调作用下深化知识,获取法庭审判的真实体验,感受到多模态学习的乐趣,提升学习的效果。

2.3 课外实践教学的探索

结合相关文献及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涉外律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必备的本国及国外相关法律知识,从事法务工作所需的判断、分析、推理和辩论能力,以及开展涉外法律业务所需的翻译、中英文书写作等技能。据此,教师可安排学生在大三寒暑假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模态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带领学生到涉外案件的庭审现场开展观摩活动,并要求其撰写庭审报告,主要以视听模态为渠道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逻辑推理、总结归纳的能力。还可借鉴广外大成功实践教学经验,同法院、涉外律所及翻译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实习基地④的建立为学生打造一个真正践行所学,训练实际文书写作、翻译、推理、辩论等技能的平台。此外,还可在每学期系统教学之余举办法律英语翻译大赛、辩论赛和模拟庭审等多模态的实践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多模态的,并且是一个包含了准备工作、实践学习和总结评价的立体过程。准备工作主要涉及学生对已有专业知识的温习、对此次的庭审案件预先了解、对所实习的涉外律所的业务内容和工作流程提前做好功课等。实践阶段则是一个动态的、调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模态感官协同配合的过程,学生在多模态信息的刺激下会经历多种心理体验,锻炼心理素质,丰富所学知识,增长技能。而在实践过程中和实践结束后学生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撰写反思日志、实践报告、以及同带队老师及同学以小组会议等方式开展口头交流与总结评价活动,从而总结出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在实践学习的多模态互动中磨练学生意志,提升其从事涉外法务工作的综合能力。

3 结语

研究表明,多模态理论十分契合法律英语教学的特点:通过法庭道具的选用可以突出涉外律师的行业特色;通过庭审录像的呈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通过模拟法庭、实习基地等其他模态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更为形象生动地辅助法律英语教学,增强实际的教学效果。此外,法律英语教学的建构不仅涉及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还应涵盖课前教学的准备以及课后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探究教师的教学工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从而构筑一个多模态的立体体系。

基金项目:2013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1302003)

注释

①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

② 张德禄,王璐.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10(2).

③ 袁传有.从教学实践中构建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J].教学研究,2010(7).

④ 余蕾.实习基地模式下的法律英语教学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9(6).

上一篇:不失本意 6期 下一篇:基于传统文化育人优势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