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 6期

时间:2022-10-30 04:05:58

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将最佳影片等六大奖项授予严浩执导的第四部电影《似水流年》。和它同台竞技的有《省港旗兵》《公仆》《等待黎明》《A计划》等,均有不可小觑的实力。但这样一部港人回乡省亲的故事,最终却力压群芳。影片由银都机构出品,这是香港电影金像奖创立以来,连续四次由左派电影公司捧桂。这四部影片都有港片所稀缺的人文情怀和历史质感,也确立了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风涌之时,备受业内人士肯定的面貌。

《似水流年》也像一个分水岭,它仿佛以其淡淡的乡愁、沉沉的相思宣告了香港电影新浪潮已开始有了偃旗息鼓的先兆。此后,徐克创立了他的电影工作室,收敛了他愤怒到拳头似的电影主张;许鞍华尝试拍鬼片和武侠片;新浪潮的另一大将方育平则在小成本制作中艰难度日,且越拍越少。富有意味的是,新浪潮的潮起潮落,却让香港电影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时代,这是后话了。

相对严浩来讲,《似水流年》是他创作的最高峰,其后的作品,屡屡将触角伸向内陆,水土不服、语焉不详、风格摇摆等症状可谓层出不穷,包括他影响力最大的那部《滚滚红尘》也概莫能外。唯有《似水流年》,从内地与香港两地的对话中,举重若轻地将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抛洒得均匀、细密,并拥有一份舒朗的港人情结和逝者如斯夫的人生况味。这是一部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既绵延着古韵,又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光泽度的优异之作。说其古韵,潘恒生的摄影和张叔平的美工功不可没,在低低的镜头下,那些田园牧歌式的风土人情,伸展出水墨画般的韵致。前方有一层薄薄的雾气,而山水田舍就在其间自成风景。人与环境的关系既相亲相离,又有种静水深流般的若即若离,让人想起陶渊明、想起王维。

但《似水流年》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关于华人世界在那个时刻所发生的东方故事。不少人从《似水流年》中读出《小城之春》里的东方电影传统,两者在故事架构上也有相近之处。也是一人还乡之后,与童年伙伴和少时恋人的相遇,所引发的一出发乎情、止乎礼的人间插曲。只是性别的站姿发生了位移,由二男一女的落花流水春去也,转化成二女一男的似曾相识燕归来。又或者说,《小城之春》信笔勾描的是国破山河山的凋敝,是家园不知何以为继的怅然。而《似水流年》是多情应笑我的故国神游,是对破镜重圆的殷殷为盼。

在对两性关系的处理上,《似水流年》比《小城之春》也更为清淡,也没有那么沉痛,俨然安之若素地静候岁月的侵袭。香港归来的珊珊,对闺密阿珍之夫的情愫,不是那么明朗,即使有的话。只是这港女的顽皮所致,抑或内心裹藏的对阿珍乐天知命心境的一份难言的妨羡。她的无事生非,更多的是对自己曾经破败境遇的,一种想象性的补缺。她的优越感,在这个并不富足的僻壤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提醒。相反,却有更多的怅然若失。此时,就在这个极可能被光阴所带走的,曾经的三角恋故态复萌之时,中英联合声明即将签署。那么一个港人的还乡,表面上是在奔丧,也可看作一段疗伤之旅,她的爱情、事业乃至亲情几乎一败涂地。顾美华饰演的珊珊,要在斯人斯地感受故土的温暖与和煦。而她的不能生育,既是对过往颓唐低迷生活的回应,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极为心疼的告别、乃至一种听天由命的终结。更大意义上,她在期待一种全然的新生。

斯琴高娃扮演的阿珍,则在安居乐业的背面,也有对珊珊生活经历的向往。她既同情珊珊酸痛的历史,又对她略带轻浮的率性,隐隐地有所心系。她对珊珊既有深厚的情谊,同时,又时时怀有小女人才有的酸意和戒心。直到这个人物一出场,这部纤淡、从容的影片才开始变得明媚、欢畅,和生活流本身所带来的清新质感。身为小学校长的她,看上去颇为决断,对自己的丈夫孝松也颇颐指气使。可一旦低眉顺首的孝松真的动了怒,她又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让人既好气又好笑。斯琴高娃以超卓的表演才情,将这个简单的具书卷气的农村妇女,演绎得层次分明且妩媚动人。斯琴高娃在这之前的《归心似箭》和《骆驼祥子》已暴露出她在掌控人物时的杰出能力,也显示出中国北方妇女所特有的女性美。可以说,斯琴高娃式的性感洋溢着泥土的芬芳。她在《似水流年》中的表演,同样极具地域性,她的一拢头、一低首、一娇憨、一羞赧,仿佛全身是戏,又仿佛全是生活的倒影。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这样一部极具散文化,戏剧冲突并不激烈的影片里,和香港最好的非职业演员顾美华的对手戏中,收住了她此前此后,都明显设计感过强的手眼身法,代之以情绪、情感的自然流动。你很难找出她的哪一处表演具华彩段落,只是当片尾梅艳芳的歌声响起时,她所扮演的阿珍却走进了你的内心,其容纳性和准确性,都树立了一个极难逾越的高竿。也难怪她凭此片的表演,成为内地第一个摘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的桂冠的女演员。这也开启了她此后与关锦鹏、许鞍华的精彩合作。

在《似水流年》之后,也有几部反映港人在内陆生活的影片。但成就皆不如严浩的这部名片。不是隔靴搔痒的示好,便是断章取义的取解。而《似水流年》好就好在,它对两地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呈现,不做臆测式的倾斜,只是在太阳照耀下有着各自的反光而已。而它更动人之处,是最终脱离的意识形态的指涉,而放手进入更广阔的人生况味。两个女人的心心相印和因此带来的相互提防,最终化成了生命之河的顺流者昌。除了主要人物外,还有那对一百多岁的双胞胎,海外叶落归根后,在乡场上,岿然不动的修行练功,其中一位更是严肃地督促另一位好好练习,不禁令人莞尔;又譬如,村里的一少年,看着一只大肥猪被无情的宰杀,忍不住抹起眼泪来;当然,一个在码头请珊珊帮他看英文家书的大叔,常常带着满足自得的微笑,说起他在国外有所成就的孩子们,都予人真切自然的欣喜和感动。这些生活的涓涓细流,充满了生机,或走或停,都将汇成大江大海,泛起浪花朵朵。

上一篇:保持冷静 6期 下一篇:整合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