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博士:残疾母亲在我心中撒满阳光

时间:2022-06-03 07:46:16

北大女博士:残疾母亲在我心中撒满阳光

北大博士刘晓默,其学业成绩之优异和人格之健全,令师生啧啧赞叹。而将她培养成材的,却是其历尽磨难、饱受歧视的残疾母亲孙淑君。孙淑君行走困难,却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在弱智儿童教育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多次受到主席和总理的亲切接见。2009年3月,她又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高级心理咨询师。她说,塑造好女儿的人格,让她一生都拥有阳光般的心态,是自己的责任。

启蒙教材:100首创作歌谣

1983年9月,默默出生了。抱着健康可爱的女儿,亲吻着她那花瓣一样粉嫩的小脸,孙淑君幸福的泪水悄然滑落。这一刻,一个信念在她脑海确立,就是一定要将女儿培养成阳光女孩,不仅让女儿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因为从她创办幼儿园以来,愈发觉得对孩子的人格培养是极为重要的。

默默开始满地跑时,有一次,她随地小便,孙淑君生气地批评她,她却满不在乎地溜了。没一会儿,她又故伎重演。孙淑君想再次严厉地批评她,但转念一想,这么小的孩子,你说轻了,她不听;说重了,她就耍赖大哭。于是,孙淑君将默默拉到身边,双手轻拉着女儿的小手,随口美滋滋地吟出一首歌谣:“小白兔不害臊,随地便溺多不好,小朋友们别学它,讲究卫生好宝宝。”默默一听就知道妈妈是在说自己,用小手紧紧捂住脸,好半天不松开,乌黑的眸子却转来转去……

这招还真灵,默默以后再也不这样了。通过这件事,孙淑君发现默默对歌谣特别感兴趣,而且教育效果比生硬的说教强多了,她就有意识地创作一些歌谣。

孙淑君姐姐的孩子王颖也在她的幼儿园,默默和表姐自然会常在一起玩耍。一次,孙淑君给两个小家伙分苹果。她小心翼翼地想把苹果分得均匀些,可没想到,切出来的苹果一大一小,她没多想,把小的一半给了默默,大的一半给了王颖。

默默一看姐姐的苹果比自己的大,就举起苹果大声问:“为啥她的苹果比我的大?”妈妈说:“她妈妈不在身边,我们应照顾她一下嘛!”默默继续生气地问:“为啥我的小呀?为啥呀?”说着,她嗖地将半个苹果扔了出去。孙淑君忙把默默扔出去的那半个苹果捡起来,洗干净后递给王颖,说:“这下都归你。”王颖高兴地接过苹果,喜滋滋地大嚼起来。默默一看,使出看家本事号啕大哭起来……

孙淑君知道这是默默在示威。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小事一味迁就,长大后就会更加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于是,孙淑君不理默默,假装去一边扫地,眼角的余光却一直在瞄着她。等默默哭够了,见她坐在地上又摆弄她的那些玩具时,孙淑君也假装干完活,走过去陪女儿一起玩那些积木,并柔声说道:“孔融4岁能让梨,默默3岁让苹果,姐姐妹妹一家亲,文明谦让妈妈乐。”这时,默默像一只小鹦鹉,高兴地跟妈妈学说起来。

默默六七岁时,孙淑君带她去公园玩,见一个盲童在大人的带领下跌跌撞撞地走着。突然,人群里有孩子叫道:“小瞎子――”而这个孩子的父母却哈哈笑起来,说:“快离他远点!”这样的场面,让也曾饱受歧视的孙淑君非常难过,她低头对默默说:“你把手里的毛绒小兔送给那个小朋友,好吗?”默默有点儿合不得。妈妈说:“他看不见,多可怜啊!”默默想了一下,几步跑过去,把心爱的小白兔放到小盲童的手上:“送给你的!”盲童高兴地摩挲着小白兔……见此情景,开心的默默随口说出妈妈教过的歌谣:“爱是阳光和彩虹,大家分享乐融融,我为人人人为我,世界是个大家庭。”

一旁的孙淑君,眼角早已泛起幸福的泪花。学习给予,是她对女儿进行爱的教育的一种方式。也就在这一年,孙淑君决定将资产近80万元的幼儿园捐给集体,而后在此基础上创办了以教育3~7岁弱智幼儿为主的启智幼儿园。没多久,她又将教育女儿时创作的100首歌谣结集出版,三次再版都被一抢而空。

“日记之战”:呵护女儿情感需求

小学毕业,默默以10分之差未能考上心仪的中学。这对她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孙淑君也在反思,看来以往过于强调对女儿思想品德的塑造了,对女儿学习成绩的关注有些不足。不过,她觉得这也正是一个对女儿进行挫折教育的好机会,便对默默说:“妈妈希望你好好总结一下,稳稳地站起来。”很快,在妈妈的帮助下,默默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成绩快速提了上来。

初二的一天,上晚课时,老师刚发完试卷,教室就停电了。考不成试了,所有同学都发出欢呼。默默也不例外,她的声音还比较高,被老师听得一清二楚。老师批评道:“还是班干部呢,带头破坏纪律!”

从小到大,默默从来没被老师这样尖锐地批评过,她受不了了,委屈的泪水流了下来。回到家,妈妈发现女儿的腮边还挂着泪水,忙问:“出什么事了?”这时,默默“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爸爸见状很心疼,连忙给女儿端来水果。当知道事情原委后,孙淑君说:“你是班长,是老师的左膀右臂,却和同学一起起哄。如果我是你的老师,非把你拎出来批评不可……”

妈妈的狠话,让默默停止了哭泣。不过,孙淑君发现,此后默默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回到家就眉飞色舞地说学校的事。为摸清女儿动态,她就偷看默默的日记。一天,她在默默的日记里看到一行令她震惊的文字:“她用名人的架子压我,我一定要考上北大清华,远远离开这个给我脸色看的地方。”旁边还画了一个龇牙咧嘴的人,头发竖着,手掐着腰,一副凶巴巴的样子。那一刻,孙淑君感觉有些扎心:自己那么精心地呵护女儿,她竟这样看待自己,看来自己要反思一下了。同时,她也感到女儿的压力与焦虑:课业负担太重,竞争激烈,如果这样封闭心扉,无人倾诉,那么,心理成长会出问题的。那一刻,她格外心疼女儿。

令孙淑君没想到的是,默默在日记上是做了记号的,她的偷看行为败露了。当她再次行动时,默默的日记本上赫然写着:“偷看日记卑鄙!”妈妈笑了,给默默写下几行字:“这样‘卑鄙’的事,妈妈做过好几次了,不过妈妈没有恶意,只是想帮你。如果能用我的生命换取你的成长,妈妈都义无反顾……”这话,让默默异常感动,她又开始和妈妈无所不谈了。

默默有个好友小雯,考到另一所中学去了。高一时小雯过生日,默默中午要和同学一起去给她庆祝。妈妈阻拦:“出去要耽误时间!”后来,妈妈在日记里发现默默的遗憾:“大家在一起会玩得多么开心快乐,可那个快乐的人群里却没有我……”这事,一直让孙淑君自责。

高二时,小雯出国读书,默默知道后,告诉了妈妈,妈妈知道默默的心思。当天下午,孙淑君拉着丈夫逛了大半天的街,为小雯精心挑选了一件风雨衣。晚上,她对默默说:“妈妈给小雯买了一件礼物,一会儿让爸爸陪你给她送去吧!”默默忙打开妈妈买的礼物,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太漂亮了!小雯要去的国家多雨,她正需要……”妈妈注意到女儿清澈的眼睛里,霎时蒙上一层水雾,并轻轻地说了一声:“谢谢妈妈!”她心头骤然一热,满足、呵护女儿的情感需求是多么重要啊!

两地书信:女博士的“函授学校”

2002年7月,默默接到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录取通知书,她即将成为口腔医学专业一名本硕博连读的学生。朝夕相伴的母女要分别了,喜悦中央杂着不舍。最后,母女约定每周通一次信――传统的书信。

开学仅三天,默默就告诉妈妈,她的新自行车被同学弄丢了。默默有点儿心疼,因为这辆车是妈妈在北京的朋友陈伯伯送的礼物。孙淑君马上告诉默默:一不要埋怨、责备那位同学,他把你的车弄丢了,心里已经很不好受了;二不要让人家赔,一台车不算什么,阿学情谊才重要。默默的室友知道了这事,叽叽喳喳围过来:“你妈妈太好了……”

上大学后,默默有一段时间不太适应。在家时由于父母工作忙,为她请了保姆,上大学后一切都要自己面对,学习成绩也不像高中时那么拔尖,她一度心里很失落。而且,她两次在信中提到北大清华学生自杀的事,孙淑君开始并没接茬,其实她不是不在意,而是非常在意,做了20多年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的她,是有意淡化这件事在默默心中的影响。不过,当默默再次提起时,她觉得有必要就这个话题和女儿谈一谈了。

本想打电话和女儿聊,但觉得默默已是大学生,见识多了,写信可以谈得更理性些。那天深夜,孙淑君拖着疲倦的身体给女儿写信。为让这封信更具说服力,她又查阅了不少资料,并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在灯下开始和女儿“长谈”……

默默收到信,忙不迭地打开,她明显感到这封信比以往的信重好多。坐在路边,她一口气读完,那一刻,她心里豁然开朗。把信收好,默默决定马上给妈妈复信。在回信中,她诗意地写道:“妈妈,您那闪烁着思想火花流淌着脉脉温情的书信,读来令女儿爱不释手。沉浸其中,喧嚣躁动的心会霎时变得静谧从容……”放下包袱的默默,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中。尽管母女俩经常通电话,可写信还坚持每周一封雷打不动。默默把妈妈的书信称为“函授学校。”

2003年4月,孙淑君被沈阳市委组织部破格提拔为沈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这一年她又成为辽宁省十大杰出母亲,并获得“沈阳市长特别奖”。默默同样取得不俗成绩,多次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并获得“五四奖学金”,在师生中享有很高声望。接下来,默默要和妈妈比着进步了,她希望妈妈能从三级心理咨询师考取高级心理咨询师,并给妈妈搜集各种信息。

孙淑君担任领导职务后工作繁忙,又经常到各地作演讲、搞青少年义务心理咨询,加之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如先前,她不太想考。但默默的一句话让她打消7所有顾虑:“妈妈,我们俩要一起成长啊!”

2008年11月,孙淑君参加了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考试。2009年3月,她收到女儿短信:“网上公布成绩了,祝贺老妈成为高级心理咨询师。”一个多月后,默默趁清明节放假回家。见到妈妈那一刻,她张开双臂就给妈妈一个深深的拥抱:“这是女儿奖励您的!高级心理咨询师,在全国都为数不多。”被女儿拥着,孙淑君真切地感到,身为父母,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与儿女间如此幸福地亲昵。女儿成为北大博士只是学业的一个阶段,她阳光般的心态才是妈妈永远的骄傲。

上一篇:隐瞒千万财富,“下岗女工”谎言成就好姻缘 下一篇:愚人节,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愚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