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艺”,看濑户内艺术祭如何重塑岛屿价值

时间:2022-06-03 04:04:43

因地制“艺”,看濑户内艺术祭如何重塑岛屿价值

一列古朴的蒸汽火车,在松山与道后温泉间缓慢前行,哐啷哐啷,伴着列车的汽笛声,在火柴盒般的车厢内,时间很快过去,晃了五分钟,夏目漱石笔下的主人公“少爷”从这里走下车,往道后温泉寻去,沿途是这座海边小城不可或缺的风景。从中景拉回远景,松山所在的濑户内海一带,仍然保留着纯净的海岸和醇厚的海岛文化,绵延几千公里的海岸线,每座岛都不尽相同的风景,让濑户内海成为九州和四国之间,十分特别的存在。

濑户内海,丰茂的海洋回廊

从古代起,濑户内海就已是沿岸关西地区及九州之间的运输交汇点,同时也是通向中国及朝鲜半岛等周边国家的交通要道,是日本重要的经济命脉。这个世界屈指可数的美丽内海坐落着大大小小三千多个岛屿,独立分散的地形,加上长久以来较少遭受战乱侵略,保有其独特的海岛文化,拥有日本人钟爱的原风景,还于1934年被划定为日本第一批指定的国立公园。

但因为时空环境的改变,濑户内海的海运价值渐失,加上近代以来因为工业移植,众多重工业工厂坐落于此间星罗棋布的小岛上,带来了不少新居民。然而,随着日本的产业转型,濑户内海的工业岛屿渐渐衰落,有些甚至被完全废弃,矿产开采与公害二氧化硫造成环境污染,形成产业废弃岛或是因生病而被隔离的岛屿,离岛上的人口逐渐减少。

像许多其他乡村一样,濑户内海的岛屿在近几十年一直因大规模的人口减少而受挫,用策展人北川富朗的话说,岛民成为近代化的牺牲品,而人口同时迅速老化,诸多岛屿居民平均年龄高达75岁,岛屿的活力随着时间消失殆尽。随之而衍生的还有大批社区问题,大岛从1909年开始接受被日本政府强制隔离的麻风病病患,现在大岛上还生活着100多名遭遇不公的老人;另一离岛丰岛则在战后成为生活、工业垃圾的排放地,当地居民不断上诉,直到2000年香川县知事才谢罪道歉,承诺处理垃圾。

声名鹊起的濑户内艺术祭

濑户内海拥有丰富的海岛资源与保存完好的岛屿文化,却面临衰败和老龄化的窘境,成为一座座空岛,让人不免为其感到可惜。在人口集中涌向东京等都市的大背景下,想令一座座孤立的离岛重现活力更是困难重重。

但某些离岛上却出现了生机,直岛就是其中之一。经营濑户内海直岛多年的福武总一郎为前福武书店社长之子,多年来一直专注在文化版块。1986年福武集团买下直岛南端土地,想要将它打造为文化岛屿,在直岛深耕二十余年,他请来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在1992年设立了兼具美术馆与住宿功能的艺术空间Benesse House,之后又启动家屋计划(Art House Project),引进艺术家驻地,力图藉由艺术的力量重现濑户内海的文化力。

2003年,福武总一郎来到越后妻有参观大地艺术节,梯田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雕塑和艺术品,现代艺术作为媒介,令原本寻常的乡间一景变得眼前一亮,这使他深受启发。如何才能让游客尽可能地在濑户内海的各个离岛观光住宿?如何能找到各个岛屿的发力点?参观完之后,福武先生仿佛抓到了一丝线索,他找到策展人北川富朗,与北川探讨如何将在群山与农田遍布的故乡所发散的经验,带到他乡以渔村、农村与海洋为背景的濑户内海地区。

直岛的转变为濑户内国际艺术祭的筹办备下基础。过去美术馆被视为是有门槛的殿堂,因此北川通过艺术祭的形式,花费心思选定地点,放置适合特定场域的艺术作品,让更多的人走到每一个岛屿上观赏艺术作品,亲身感受离岛四季风情。基于这样的策展构想,双方开始行动起来,联合高松、直岛、小豆岛等地的政府,开始筹办濑户内国际艺术祭。

在几方的共同努力下,濑户内国际艺术祭于2010年顺利开展。在三个半月长的艺术祭期间,有来自日本及世界各地艺术家展出近100件作品,展出场地是围绕高松和宇野的各码头和七个岛屿上。“家屋计划”进一步扩展,对直岛、犬岛进行布局,将艺术和建筑与岛上的风景、生活以及居民融为一体,让艺术家参与到艺术设计中,比如从直岛的空中向下俯瞰,满眼的绿色植被中嵌入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这是安藤忠雄的杰作,为了不破坏地表的环境,建筑物大多埋于地下,混凝土的墙面、光影和黑暗处的交错呈现都融于了安藤对于这座岛屿特殊自然环境的思考。每一座岛屿,仿佛都是自然亲为的艺术实验室,让人惊叹流连。

小豆岛

设计师吉田夏奈以该小岛为素材描绘的海陆风景画构成十六角倒圆锥形,内侧用蜡笔和油画棒描绘出海中景色。站在作品的正中间,能够体验到周身被岛屿和海水环绕的立体感。除此之外,小豆岛盛产的橄榄和酱油,也是不可错过的艺术收获之一。

丰岛

丰岛美术馆从外观上看宛若水滴造型,是著名建筑师西泽立卫和艺术家内藤礼的共同作品。白色的地面有肉眼无法察觉的细密小孔,水滴从这些小孔内渗出,慢慢流向其他小孔渗出的水滴,直到这些水滴汇成一滩水。风是这里的常客,空间顶部的细丝带常常随风起舞,整个美术馆处在一个山丘底部,周边的一草一木都成了与空间共存的一部分。

直岛

艺术家宫岛达男将200年前的房屋进行改造,外观涂灰浆、安碳化板、瓦片,其中设置了125个LED数字式显示牌,在水面上不断闪烁。计数显示牌的速度由直岛上的居民设定,成为当地人参与制作的第一款艺术作品。

犬岛

建筑师三分一博志对岛上的自然环境和风力运行方式考察后,将岛上有100年历史的炼铜所遗址进行改造,打造出令人惊叹的奇异空间,他也因此获得了2010年日本建筑大赏。空间很好地利用旧有的烟囱元素,通过对太阳、地热和风力等资源的活用,利用一面面巨大的折镜打造出无限延展的空间体验。

艺术节产品

除了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的一百多个作品之外,登陆在籍的2000多名志愿者亦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既为访客提供帮助,也参与艺术作品制作; 艺术项目“Human:Nature”持续追踪生活在女木岛上居民间的人际关系以及当地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地方经济“岛Project”的一环,香川大学参与经营了社区咖啡店和“CaféGoo”,咖啡馆成为了当地居民交流、游客小憩的地方。居民、学生、游客三者紧密联系,这或许是为高度老龄化的日本乡村注入活力的一种办法。岛上的部分餐厅和咖啡馆也由艺术家或艺术工作室设计而成,将艺术与餐饮相结合,大大吸引了外来游客。主办方还与艺术家们合作,制作t恤、纸胶带等周边产品,推广当地的特产,将艺术与商业、文化和生活紧密结合。

地域活性化运动,如何寻求共生与发光

事实上,进入2000年后日本各地艺术节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十和田奥入濑艺术祭(青森县)、中房总国际艺术祭(千叶县)、札幌国际艺术祭(北海道)……但当大家提及地方艺术祭时,作为成功案例出现的大多只有“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和“濑户内国际艺术祭”。而起始稍晚的濑户内国际艺术祭甚至要比前者更为成功,2013年第二届濑户内国际艺术祭到访游客数突破百万,为香川县带来了132亿日元的经济效益。

这不禁引人思考,某些乡村艺术节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群想要在地方干一番艺术事业的人进入乡村,建造一些建筑摆上一些艺术作品,轰轰烈烈好不热闹。当地人却会产生这个艺术节为什么非在我们这儿办不可的疑问,而与之不同的是,濑户内国际艺术祭与当地的居民联系是紧密的,濑户内国际艺术祭扎根于当地居民的离岛生活。当然“开枝散叶”还是要靠优秀的艺术作品,由于从国家及地方政府获得补助有限,一些日本艺术祭成为了年轻艺术家的试验田。

除了门票收入,在基金福武财团的支持下,濑户内国际艺术祭有足够的预算来邀请世界知名艺术家来参展,从而确保展出高水平的展品,哪怕不在艺术祭会期,地中美术馆常规展出莫奈画作,Benesse House博物馆的众多现代艺术藏品都值得你千里迢迢去一次日本。

此时正值第三届濑户内国际艺术祭的会期,濑户内国际艺术祭的举办,构筑了岛内居民与世界各地来访者交流的桥梁并为其注入活力,其影响力也进一步加深。应岛屿传统文化及美丽的自然景观而生之当代艺术如何因地制“艺”,让艺术行动重塑地域价值,这或许更值得我们思考。

上一篇:基于Multisim 的模拟电子技术仿真实验的研究 下一篇:埃及海底石像杀人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