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

时间:2022-06-03 12:00:55

如何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小学生以及家长对小学体育课的重视都不够,认为小学体育课可有可无。而在小学体育课的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不太理想。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小学体育教学经验,主要阐述了三种方法,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

1.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手段的丰富性,达到教学目标

1.1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在对体育教学的教案进行设计时,教师应该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其中设置一定的问题,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设置疑问,并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亲身体验,促使其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开拓学生的思路。

1.2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 。传授真理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只有带着学生去发现真理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课堂的"引导者",在教材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体育课的主宰者。

2.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完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教学形式要多样,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例如,分组轮换、小组合作、竞赛、展示互动、探究讨论等,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1教学主题要多角度。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针对这一点进行情景教学,课上先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童话意境中,再渗透教学内容,可以使单调的学习变得有声有色。主题还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电影,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等。

2.2教师言行要有魅力。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通过一节课,学生就能判断这位教师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而教师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举止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组织方法。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挖掘其中的内涵,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贴近学生,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魅力。

3.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兴趣

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就像舞台上的道具对于演出效果所起的作用一样,多种教学手段的介入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

3.1视觉的刺激。图片是最直接的视觉刺激,它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多变的图片不断地给学生全新的感受,激发学生活动的欲望。我们还可以把活动场地安排画在纸上,帮助小学生理解授课的意图。

3.2多媒体的运用。适当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开阔学生的视野。这个课件可以是有关技能学习的,或者是体育常识方面的,也可以是体育欣赏方面的,那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优美的艺术造型、简明的文字显示加上生动的语言解说总能给学生以深深的触动。

3.3听觉的变换。除了哨音之外,可以通过音乐、小号、鼓声等刺激学生。如学动作时,播放点有节奏的音乐,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取得好的效果;比赛时,可以用音乐渲染气氛,用小号和鼓声加油助威,所有的学生会身心愉悦。

4."小集团"教学法

"小集团"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在"小集团"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密切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担当小老师的学生,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为别人指导动作的同时,动作的要点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被指导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胆小、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学面前精神放松了,思想顾虑在融洽的气氛中消失了。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予纠正与辅导,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创造,引导他们想了练、练了想、想中练、练中想,反复尝试体会。通过"小集团"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建立了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

5.精选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其发展。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程性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体育新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点是:学生必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没有了学生体育实践活动,课程所有目标就全部变成空中楼阁。也就是说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学习领域中核心和主体部分,也是实现其他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

由此可见,新课标并没有否定技能教学,而是给了技能教学一个更合理、更重要的定位,我们不但不能"淡化",而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去"强化运动技能教学"。所以,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体育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应该是我们的首选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要进入课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决不能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如果是这样我们势必也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6.尝试新颖的教学模式,释放学生的潜能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过去的跳绳课,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而如今,我在教法上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记得过去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面对如此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社会在发展,人类也再进步,体育锻炼也随之发展。

7.跟随学生的心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会进取,同样的道理,体育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就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使之能主动地练,快乐地练。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的注意关注在情景上,从而淡化体能支出给身体带来消极影响使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更重要的是在情景中,学生主动参与,对学生智能发展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进入情境,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一定情境氛围中演好角色,尽情地玩,在玩中学,玩中乐,在玩中育,这样,不仅增加练习次数,而且还能使学生自身潜能得到发展。当学生都因为兴趣、因为喜欢去学习体育,学生的热情必会高涨,主动的去学习教学内容,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能强身健体。

上一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研... 下一篇:实施“减负增效”,构筑素质教育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