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华治疗卵巢早衰验案举隅

时间:2022-06-03 06:42:29

关键词:名医经验;赵瑞华;卵巢早衰;中医疗法

中图分类号:R271.9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2-0089-02

卵巢早衰是指因卵巢功能过早衰竭致使女性40岁之前出现闭经,并伴有低雌激素、高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一种疾病。卵巢早衰的病因包括卵巢先天性卵泡不足、遗传因素、免疫因素、酶缺乏以及环境因素等[1]。临床表现为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不孕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本院赵瑞华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失调等疾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随诊于侧,受益匪浅,现将老师治疗卵巢早衰验案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

案例1:患者,37岁,2010年12月8日初诊。主诉:月经后期,量少2年。现病史:2008年初,患者人流术后于某医院行上环术,术后月经量多(7片/d),7 d/14 d,少量血块,无痛经。2009年初,因月经量多行取环术后,月经量少(2片/d),月经后错,3 d/35~42 d,少量血块,色黯,无痛经。曾口服中药汤剂及成药(少腹逐瘀胶囊、逍遥颗粒等)治疗1年余,周期较前正常,经量仍未增多。末次月经2010年10月17日,3 d净,色褐,量少(

2010年12月15日二诊:12月13日月经来潮,现未净,色褐,量少(

2010年12月29日三诊:本次月经血量增多(4~5片/d)、少量血块、4 d净,伴小腹不适,腰酸,仍纳少,晨起恶心,无呕吐,口干欲饮,大便每1次、质可,失眠,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细。改方:党参30 g,茯苓15 g,麸炒白术15 g,炙甘草10 g,焦三仙30 g,北沙参20 g,百合10 g,女贞子20 g,墨旱莲15 g, 麸炒薏苡仁15 g,枸杞子20 g,菟丝子20 g。继服14剂。

2011年1月17日四诊:1月14日月经来潮,现经将净,量8片/d、有血块,腰背酸痛,无经前乳胀,纳食和睡眠均可,无明显口干,稍疲乏,心烦,大便每日2~3次、质稀、不成形(服汤药时便次增多,便质偏稀),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细。上方改麸炒白术25 g、茯苓20 g、麸炒薏苡仁30 g,继服14剂。

2011年1月26日五诊:无明显不适,舌黯红、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2010年1月18日(月经第5日)本院查女性激素6项示:E2 76 pg/mL,FSH 7.9 mIU/mL;P 0.2 ng/mL,LH 2.54 mIU/mL,PRL 14.82 ng/mL,T 0.6 ng/mL。上方加益母草15 g、泽兰10 g、月季花10 g,继服14剂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女性激素6项指标正常。

案例2:患者,37岁,2011年4月12日初诊。月经后期3年,闭经半年。现病史:患者近3年月经4~5 d/3~4月,量中、有血块、色黯,未治疗。患者2010月11日8日于某医院查女性激素:E2 63.3 pg/mL,FSH 63.3 IU/L,T 0.92 nmol/L。诊断为卵巢早衰。末次月经2010年10月20日。现小腹胀满,带下量中,食凉后腹泻,烘热汗出,大便正常,舌黯、体胖,苔薄白,脉弦滑。婚育史:G3P1,行2次人流术。西医诊断:卵巢早衰。中医诊断:月经后期,辨证为肝郁、脾肾亏虚。治以疏肝健脾益肾,佐以活血。处方:柴胡10 g,茯苓15 g,麸炒白术15 g,制香附15 g,干姜10 g,北沙参20 g,百合10 g,益母草15 g,泽兰10 g,女贞子20 g,墨旱莲15 g,菟丝子30 g,猪苓15 g,甘草10 g,合欢皮10 g,浮小麦30 g。每日1剂,水煎服。

2011年4月19日二诊:服上药7剂后无不适,自觉小腹胀满减轻,4月18日月经来潮,量可(2片/d),色淡质稀、有血块,小腹酸胀,无腰酸,伴经前胀痛,口干口黏,喜饮温水,头昏蒙,全身乏力,纳食和睡眠均可,小便正常,大便每日1次、质可,舌黯红,苔薄白,脉弦滑。上方减北沙参、百合,加冬瓜皮30 g、荷叶10 g、月季花10 g,继服7剂。

2011年4月28日三诊:本次月经5 d净,量可(2片/d),色淡质稀、有血块,无痛经,小腹酸胀,伴冷感,无腰酸,伴经前乳胀。近1年指甲变形,现口干喜饮,纳食和睡眠均可,大便每日1次、不成形,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滑。以初诊方减干姜,加月季花10 g,继服21剂。

2011年5月19日四诊:末次月经为5月9-14日,量可(2片/d),有少量血块,无痛经,无小腹胀,无冷感,经前乳胀减。现仍坠胀(有乳腺增生病史),晨起鼻流清涕,口干减轻,纳食和睡眠均可,大便每日1次、不成形(较前减轻),舌略黯,苔薄白,脉弦滑。以三诊方加葛根10 g、续断30 g、枸杞子20 g,改麸炒白术25 g,去猪苓。继服14剂。

2011年6月21日五诊:小腹胀,大便正常,带下量少,舌黯,苔薄白,脉弦滑。上方减北沙参、百合,改女贞子30 g、墨旱莲20 g。继服14剂。

2011年7月18日六诊:末次月经为7月7日,3 d净,量

2 讨论

卵巢早衰可表现月经失调、不孕,严重者出现潮热、汗出等围绝经期症状,可伴有雌激素水平下降引发的脂代谢紊乱、骨质疏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2],该法能快速、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但对疾病的远期疗效不佳,且有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中医古籍无“卵巢早衰”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可按“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经闭”等病证辨治。

案例1患者,37岁,初诊表现为月经后期,量少2年。由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妊娠3次,药流、人流各1次,剖宫产1次,上环后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1年,以上因素均导致了气血损伤,致月经渐后期、量少。加之患者四处求医,过服疏肝活血之品,更耗伤气血;且其母和姐均早绝经,心中恐惧、忧虑,损伤脾胃功能,致纳少、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以灌溉一身……妇人则上为乳汁,下归血海而为经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损,气血化源不足,致月经后期、量少。故治疗以健脾益肾为主,佐以养阴柔肝。方中太子参、茯苓、麸炒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恢复脾胃功能;二至丸、石斛、北沙参、百合滋阴血养肝肾,金水相生;佐以合欢皮、橘叶、制香附疏肝条畅气机;远志伍百合安神宁心定志。二诊时患者月经已至,但量仍少,口干欲饮消失,故守方加减用之。三诊时患者月经量增多,就诊时已处于经后期,以四君子汤加焦三仙、麸炒薏苡仁健脾益气;北沙参、百合、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菟丝子补肾养肝。四诊时患者周期已正常,且量已增多,但有腰背酸痛,便稀,故在上方基础上加重麸炒白术、茯苓及麸炒薏苡仁的量以健脾祛湿。五诊时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复查女性激素已达正常。因有家族早绝经病史,为巩固疗效,守方加益母草、泽兰、月季花以疏肝、活血调经,嘱加减服用3月。

案例2患者,37岁,初诊表现为月经后期。患者妊娠3次,2次人流,损伤气血,而致月经后期,日久致闭经。现小腹胀满,食凉后腹泻,舌黯、体胖,脉弦滑,属肝郁脾肾亏虚,兼有血瘀之证,故治宜疏肝健脾益肾,佐以活血为法。方中柴胡、香附、合欢皮疏肝;茯苓、麸炒白术、干姜、猪苓温中健脾利湿;北沙参、百合、二至丸、菟丝子益肾养阴;浮小麦、甘草补脾和中、养心安神,解其脏躁之苦。二诊时患者月经已至,伴经前胀痛,口干口黏,喜饮温水,头昏蒙,乏力,此为肝气郁滞、脾虚湿困之象,故于上方基础上去北沙参、百合之滋腻,予冬瓜皮、荷叶、月季花增强疏肝健脾利湿之功。三诊时患者月经色淡质稀、有血块,小腹酸胀,口干喜饮,舌尖红,苔薄黄,湿像已减,又增热象,故仍以初诊之方减干姜,加月季花疏肝健脾养阴。四诊时患者月经提前而至,就诊时月经刚净,故在三诊方基础上加葛根、续断、枸杞子,麸炒白术加量以健脾补肾,又患者湿象已减,故减猪苓以免过利水湿而伤阴。五诊时患者月经未至,继予上方减北沙参、百合,加重二至丸用量以滋补肾阴。六诊时患者月经至,但量少,仍有经前乳胀,故治以疏肝健脾、补肾养阴之法。患者月经虽有延迟,基本可按月而至。

以上两案可以看出,赵师治疗卵巢早衰,强调辨证论治,四诊合参;注重顾护脾胃,滋阴补肾,并佐以调畅情志,活血通经。另外,因终止意外妊娠次数较多者,40岁左右出现月经量少、闭经等几率较大,且终止意外妊娠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均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影响妇女的健康,故育龄期妇女应注意自身的保养,避免计划外妊娠。

参考文献:

[1] 郭淑华.卵巢早衰[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83-84.

[2] 肖苇,喻巍,李策,等.关于卵巢早衰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学,2010,34(2):107-108.

(收稿日期:2012-02-05,编辑:梅智胜)

上一篇:疑难病症治验采撷 下一篇:中医不同治法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症相...